“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101题 《绿色施工导则》要求:施工现场应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 )。
A.10%
B.15%
C.20%
D.30%
参考答案:D
解析:教材P172页:
绿色施工要求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第1102题 《绿色施工导则》要求施工现场应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 )。
A.30%
B.40%
C.50%
D.60%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172页:
绿色施工要求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第1103题 《绿色施工导则》要求施工现场应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力争再利用率大于( )。
A.30%
B.40%
C.50%
D.60%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172页:
绿色施工要求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第1104题 根据《绿色施工导则》的规定,节材措施中的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 )。
A.10%
B.20%
C.30%
D.40%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172页: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滴漏。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应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第1105题 《绿色施工导则》规定,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千米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 )以上。
A.50%
B.60%
C.70%
D.80%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173页:
《绿色施工导则》规定,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千米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第1106题 《绿色施工导则》规定,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 )。
A.再利用量大于20%
B.再利用量大于30%
C.节约量大于20%
D.节约量大于30%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173页:
《绿色施工导则》规定,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第1107题 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 )面积设计。
A.最低
B.平均偏下
C.平均
D.最高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174页:
(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第1108题 工地临时设施的布置,要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 ).
A.60%
B.70%
C.80%
D.90%
参考答案:D
解析:教材P174页:
(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第1109题 ( )共分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框架体系、环境保护评价指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等11个方面,重点是环境保护和节约、合理利用资源。
A.《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B.《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C.《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174页: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共分为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框架体系、环境保护评价指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节地和土地资源保护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组织和程序11个方面,绿色施工评价对其中5个评价指标逐一进行评价,每个评价要素由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类评价指标组成。
第1110题
现场安全隐患排查的分项评价指标是( )。
A.实施内容评分项
B.项目集成平台评分项
C.数据对接评分项
D.数据看板评分项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材P176页:
针对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人员信息动态管理、扬尘防治在线管控、临边洞口防护监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测等实施项目的智慧安监,设定了五个分项评价指标,分别为实施内容评分项、项目集成平台评分项、数据对接评分项、数据看板评分项、覆盖率要求评分项。
第1111题
关于《江苏建设工程智慧安监技术标准》(DB3/T475)中关于智慧安监评价指标的四个规定的相关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A.项目应建立必要的智慧安监实施团队,由企业负责人总负责
B.智慧安监实施过程应覆盖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C.项目应依法依规取得施工安全许可证
D.项目实施过程所产生的数据依照本标准要求与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智慧安监平台实现数据对接,支持数据动态考核,并持续稳定运行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176页:
智慧安监评价指标包括四个规定项:
一是项目应建立必要的智慧安监实施团队,由项目经理总负责;二是智慧安监实施过程应覆盖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三是项目应依法依规取得施工安全许可证;四是项目实施过程所产生的数据依照本标准要求与江苏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智慧安监平台实现数据对接,支持数据动态考核,并持续稳定运行。
第1112题 各项目部的智慧安监平台应按照要求提供数据动态考核接口,各级主管部门的智慧安监平台通过该接口实现数据动态考核。数据动态考核共( )个接口。
A.12
B.15
C.25
D.30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177页:
各项目部的智慧安监平台应按照要求提供数据动态考核接口,各级主管部门的智慧安监平台通过该接口实现数据动态考核。数据动态考核共25个接口,每个接口4分,总分100分
第1114题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 )mm的管并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
A.300
B.400
C.200
D.500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151页: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400mm的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井道内应每隔两层且不超过10m搭设一道硬质隔断,每两层水平硬质隔断之间应增设一道安全平网。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
第1115题 关于安全带系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随意系挂
D.打结使用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163页:
坠落距离同安全带挂点与佩戴者的相应位置密切相关,其挂点与佩戴者位置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可能选择高挂、低挂或同人体平齐。发生坠落时,高挂对人体的威胁最小,低挂对人体的威胁最大。故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杜绝低挂高用。
第1116题 电梯井道内应( )搭设一道硬质隔断,每两层水平硬质隔新之间应增设一道安全平网。
A.每隔一层且不超过10m
B.每隔两层且不超过6m
C.每隔一层且不超过6m
D.每隔两层且不超过10m
参考答案:D
解析:教材P151页:
电梯井洞口、宽度超过400mm的管井洞口等竖向落地洞口,应设置防护门,井道内应每隔两层且不超过10m搭设一道硬质隔断,每两层水平硬质隔断之间应增设一道安全平网。禁止将井道水平防护用作施工平台或堆料。
第1117题 根据《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条件评价规范》(DGJ32/J),安全生产评价结果分为( )。
A.I、II、II三个等级
B.I、II、III、IV四个等级
C.I、II、III、IV、V五个等级
D.I、II、III、IV、V、VI六个等级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143页:
安全生产条件评价结果分为I、Ⅱ、Ⅲ、IV、V五个等级。
第1118题 安全技术文件档案存期不应少于( )。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169页:
在工程竣工验收或有关安全技术活动结束后30天内,施工现场应将安全技术文件及安全管理资料交本单位有关责任部门归档,安全技术文件档案存期不应少于1年。
第1119题 施工单位在工程( )应拟定工程项目悬挑式操作平台搭设总体方案。
A.基础施工完毕后
B.二层主体结构完成前
C.二层主体结构完成后
D.三层主体结构完成后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152页:
施工单位在工程二层主体结构完成前应拟定工程项目悬挑式操作平台搭设总体方案。总体方案中应明确各单体工程拟搭设悬挑式操作平台部位、数量,并进行编号,对集中建设的项目,应明确总体数量,汇总成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悬挑式操作平台动态管理台账,注明未搭设、正在使用或已拆除状态,存档备查。
第1120题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 )的过程。
A.状态
B.位置
C.来源
D.引发条件
E.机理
参考答案:BDE
解析:教材P140页: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引发条件和机理的过程。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找出所有作业、活动和场所中存在的危害根源。作为预防事故重要手段的危险源辨识,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辨识,可确认施工企业(项目)是否具备了安全生产条件,是否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