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61题 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求,特种设备的( )应对特种设备办理使用登记,对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A.生产单位
B.销售单位
C.使用单位
D.检测单位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24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第262题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查合格有效期届满前( )向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A.7天
B.15天
C.20天
D.1个月
参考答案:D
解析:教材P24页: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第263题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 )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单位有关负责人。
A.停止使用
B.离开
C.观查
D.降低使用参数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24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第264题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 )报告。
A.单位安全管理人员
B.现场负责人
C.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或者现场负责人
D.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材P25页: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
第265题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 )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A.使用单位
B.检测单位
C.出租单位
D.生产单位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25页: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第266题 特种设备在( )情况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A.存在事故隐患
B.无改造、修理价值
C.改造价值低
D.修理价值低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25页: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并向原登记的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第267题 《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 )小时的工作制度。
A.38
B.40
C.42
D.44
参考答案:D
解析:教材P25页: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268题 有关法律规定,因特殊原因用人单位需要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 )。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25页: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第269题 《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
B.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C.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2小时
D.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26页: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3)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①元旦;②春节;③国际劳动节;④国庆节;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4)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规定的限制:
①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②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270题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 ),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A.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B.劳动纪律制度
C.劳动安全教育制度
D.劳动事故处理制度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26页: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271题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
A.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B.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C.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对具有危害性职业的劳动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参考答案:D
解析:教材P26页:
劳动安全卫生:
(1)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2)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272题 职业病指(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劳动造成的传染性疾病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26页: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273题 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 )。
A.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
B.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C.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D.企业单位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26页: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274题 下列关于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B.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C.用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D.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26页:
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职责:
(1)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3)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4)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第275题 ( )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卫生行政部门
B.工会组织
C.用人单位
D.施工单位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26页: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276题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 )档案。
A.伤亡事故
B.工资
C.人事
D.劳动者健康监护
参考答案:D
解析:教材P27页: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277题 ( )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A.卫生行政部门
B.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C.用人单位
D.组织机构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27页:
职业病的个人防护和劳动者受保护的权利。
1)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第278题 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A.逐步替代
B.禁止使用
C.淘汰
D.可以使用
参考答案:A
解析:职业病的个人防护和劳动者受保护的权利。
1)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第279题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 )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A.醒目位置
B.厂长办公室
C.厂区内
D.现场办公室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27页: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第280题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 )。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警示标识
C.警示说明
D.图示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27页: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