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21题
患者郑声时,可表现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语声变化的临床意义。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是郑声,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故答案为“语言重复,声低断续”。
第522题
患者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微,称为
A.郑声
B.谵语
C.狂言
D.独语
E.语言謇涩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是测试对各种语言错乱情况的掌握。
语言异常之中,郑声以声音低弱为特点,谵语以声高有力为特点,狂言以狂妄叫骂为特点,独语以喃喃自语、见人则止为特点,语言謇涩是言语不畅、谈吐不利的表现。
故答案为“郑声”。
第523题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狂言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语声变化的临床意义。
郑声见神志不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谵语见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狂言见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为。独语是括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错语是指患者神志清楚而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症状。
故答案为“谵语”。
第524题
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为,为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狂言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语声变化的临床意义。
郑声见神志不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谵语见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狂言见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躁妄为。独语是括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错语是指患者神志清楚而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症状。
故答案为“狂言”。
第525题
阴虚肺燥的咳声特点是
A.咳声重浊
B.咳声清脆
C.咳声紧闷
D.干咳无痰
E.咳声如犬吠样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咳嗽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干咳无痰,或只有少量稠痰,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故答案为“干咳无痰”。
第526题
胃气上逆可致症状有
A.呕吐
B.嗳气
C.太息
D.呃逆
E.梅核气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呃逆、嗳气、呕吐的临床意义。
呃逆、嗳气、呕吐都是胃气上逆所致,但临床表现不同,主病亦略有差异。
第527题
嗳气多见于
A.胃气上逆
B.肝气上逆
C.胃热
D.胃寒
E.肝气郁滞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嗳气的临床意义。
嗳气,又称噫气,俗名打嗝,多见于饱食后。患病可由宿食不化、肝胃不和、胃虚气逆等原因引起。食后嗳出酸腐气味,多为宿食停积,或消化不良;无酸腐气味的,则为肝胃不和或胃虚气逆所致。
故答案为“胃气上逆”。
第528题
与虚喘发作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
B.肺肾
C.心肺
D.脾肾
E.肝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喘有虚实之分。若喘息气粗,声高息涌,唯以呼出为快的,属实喘,多因肺有实邪,气机不利所致;若喘声低微息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的,属虚喘,乃肺肾气虚,出纳无力之故。
故答案为“肺肾”。
第529题
咳嗽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者,称为
A.白喉
B.百日咳
C.燥咳
D.乳蛾
E.喉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咳嗽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咳嗽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
故答案为“百日咳”。
第530题
下列哪项是太息的病机
A.肝阳上亢
B.肺气不足
C.肝失疏泄
D.脾失健运
E.胃气上逆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呼吸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胸中郁闷不舒,发出长叹的声音,称为“叹息”(古称太息),多因情志抑郁,肝不疏泄所致。
故答案为“肝失疏泄”。
第531题
口苦常见于
A.胃气上逆
B.脾胃气虚
C.食积内停
D.胃热
E.肝胆实热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
故答案为“肝胆实热”。
【考点延展】
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第532题
尿频而涩少常见于
A.阴虚内热
B.下焦湿热
C.下焦虚寒
D.膀胱失约
E.肾气虚衰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小便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小便次数增多,为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迫的,多属下焦湿热;量多而色清的,多属下焦虚寒,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尿频而涩少,常是阴虚内热。
故答案为“阴虚内热”。
第533题
口中泛酸多见于
A.肝胃蕴热
B.脾胃湿热
C.脾虚不运
D.食积内停
E.肝胃不和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故答案为“肝胃蕴热”。
第534题
口气酸臭多见于
A.胃有宿食
B.口腔不洁
C.牙疳
D.胃寒
E.龋齿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口气异常的临床意义。
口气,指能闻及的口中的气味。口气臭秽,多属胃热,或消化不良,亦见于龋齿、口腔不洁等;口气酸臭,多是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是牙疳或有内痈。
故答案为“胃有宿食”。
第535题
口淡乏味多见于
A.肝胃不和
B.肝胆湿热
C.脾胃湿热
D.脾虚不运
E.食积内停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故答案为“脾虚不运”。
第536题
下述原因中不易形成口臭的是
A.消化不良
B.口腔不洁
C.胃热
D.牙疳
E.胃寒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口气异常的临床意义。
口气臭秽,多属胃热,或消化不良,亦见于龋齿、口腔不洁等;口气酸臭,多是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是牙疳或有内痈。
故答案为“胃寒”。
第537题
午后潮热,身热不扬者属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湿温潮热
D.阳明潮热
E.气虚发热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问寒热。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多见于湿温潮热。
故答案为“湿温潮热”。
【考点延展】
阳明潮热是日晡即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曼甚;阴虚潮热是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气虚发热是热势偏低,多在37℃一38℃,劳累后加重。
第538题
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者属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问寒热。
阴虚潮热:每当午后或入夜即发热,属于“阴虚生内热”,且以五心烦热为特征,甚至有热自深层向外透发的感觉,故又称“骨蒸潮热”。常兼见盗汗、颧赤、口咽干燥、舌红少津等症。
故答案为“阴虚潮热”。
第539题
胃肠燥热内结所致者属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问寒热。
阳明潮热:是由于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因其常于日晡阳明旺时而热甚,故又称“日晡潮热”,常兼见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汗出,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等症。
故答案为“阳明潮热”。
第540题
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者属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问寒热。
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其病多在脾胃,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以身热不扬,初扪之不觉很热,扪之稍久则觉灼手。多伴有胸闷呕恶、头身困重、大便溏薄、苔腻等症。
故答案为“湿温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