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61题
患者风湿痹痛发作、骨节疼痛,近日又出现双下肢湿疹瘙痒,最宜用
A.防己
B.羌活
C.豨莶草
D.秦艽
E.络石藤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豨莶草的主治病证。
豨莶草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
【主治病证】
(1)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2)中风手足不遂。
(3)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4)高血压。
第262题
豨莶草治风湿痹痛兼高血压病的患者常配伍
A.臭梧桐
B.独活
C.威灵仙
D.羌活
E.松节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豨莶草的配伍。
豨莶草配臭梧桐:豨莶草性寒,功能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臭梧桐性凉,功能祛风、除湿、活络、降血压。两药相合,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又降血压,治高血压。若为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第265题
辛热大毒,尤善治风寒湿或寒湿所致诸痛的药物是
A.雷公藤
B.防己
C.川乌
D.豨莶草
E.秦艽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川乌的性能及主治特点。
川乌辛、苦,热,大毒。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药力峻猛,凡风寒湿或寒湿所致诸痛皆可投用,治寒痹、顽痹痛重者尤佳。
第266题
雷公藤的使用注意有
A.白细胞减少症慎服
B.孕妇忌服
C.心功能不全者慎服
D.肾病患者慎服
E.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雷公藤的使用注意。
雷公藤使用注意:毒剧,故内服宜慎,孕妇忌服,患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或白细胞减少症者慎服。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疱。带皮者毒剧,用时宜去皮。
第269题
既能祛风除湿,又能活血通络,化痰止咳的药物是
A.香加皮
B.络石藤
C.桑寄生
D.穿山龙
E.丝瓜络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穿山龙的功效。
穿山龙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第270题
善治吐泻转筋及消化不良的药物是
A.臭梧桐
B.豨莶草
C.秦艽
D.木瓜
E.防己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木瓜的主治病证。
木瓜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主治】
(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
(2)湿浊中阻所致的吐泻转筋;
(3)津亏食少(消化不良)证。
第271题
功能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的药物是
A.木瓜
B.防己
C.独活
D.络石藤
E.威灵仙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木瓜的功效。
木瓜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为治风湿痹证酸重拘挛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
第272题
阴虚腰膝酸痛及胃酸过多者忌服的中药是
A.五加皮
B.桑寄生
C.独活
D.木瓜
E.蕲蛇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木瓜的使用注意。
木瓜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
【使用注意】本品酸温,故阴虚腰膝酸痛及胃酸过多者忌服。
第274题
路路通不具有的功效是
A.祛风活络
B.杀虫
C.通经下乳
D.止痒
E.利水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路路通的功效。
路路通功效: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下乳,止痒。
【考点延展】
下乳6药:王不留行、通草、木通、路路通、穿山甲、冬葵子。巧记:王三通穿冬衣
第275题
苍术的主治病证有
A.表证夹湿
B.痰饮水肿
C.风寒湿痹
D.湿阻中焦
E.脘腹胀满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苍术的主治病证。
苍术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主治】(1)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2)风寒湿痹,表证夹湿。(3)湿盛脚气,痿证。(4)夜盲,眼目昏涩。
第276题
苍术外用的方法是
A.敷用
B.涂抹
C.烧烟熏
D.制成贴剂
E.装香囊佩戴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苍术的用法用量。
苍术【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烟熏。炒用燥性减缓。
第277题
以下关于苍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入脾、肾经
B.具有行气之功
C.药性寒燥
D.为治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所常用
E.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苍术的性能特点。
苍术
【性能特点】辛温发散,苦燥除湿,入脾、胃经。既燥湿而健脾,为治湿阻中焦证之要药,寒湿困脾者尤宜;又散风寒湿而除痹、发表,为治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所常用。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第279题
既能行气,又能消积的药物有
A.槟榔
B.厚朴
C.枳实
D.莱菔子
E.青皮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相似药物功效。
槟榔【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枳实【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厚朴【功效】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青皮【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莱菔子【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第280题
既可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药物
A.广藿香
B.佩兰
C.砂仁
D.白豆蔻
E.草豆蔻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广藿香的功效。
广藿香功效: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考点延展】
解暑4药:广藿香、青蒿、佩兰、香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