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03题
大黄配芒硝的功效是
A.泻下攻积,清肝杀虫
B.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C.泻下攻积,行气止痛
D.泻下逐饮,去积杀虫
E.泻下攻积,软坚清泻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大黄的配伍。
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芒硝咸寒,功能泻下、软坚、清热。两药相合,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第204题
某女,55岁。患热结便秘,便结如球,坚硬难下。宜选用的药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大黄的配伍。
大黄苦寒,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芒硝咸寒,功能泻下、软坚、清热。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第205题
某男,31岁。患酒皶鼻、粉刺。宜选用的外用药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硫黄的配伍。
硫黄酸温有毒,功能解毒杀虫止痒,大黄苦寒清泄,功能清热活血消肿。硫黄配大黄,外用善清热杀虫、燥湿止痒,治酒渣鼻、粉刺。
第206题
酒制大黄长于
A.泻下通便
B.升阳举陷
C.活血祛瘀
D.发散解表
E.止血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组题考查大黄的用法。
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酒大黄,取酒上行之性,多用于上部火热之证。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大黄炭则凉血化瘀止血。
第207题
大黄炭长于
A.泻下通便
B.升阳举陷
C.活血祛瘀
D.发散解表
E.止血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组题考查大黄的用法。
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酒大黄,取酒上行之性,多用于上部火热之证。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大黄炭则凉血化瘀止血。
第208题
大黄不能主治的病证是
A.小儿疳积
B.水火烫伤
C.湿热黄疸
D.跌打损伤
E.湿热泻痢初起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大黄的主治病证。
大黄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
【主治病证】(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癞瘕积聚,跌打损伤。(6)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第209题
生大黄长于
A.泻下通便
B.升阳举陷
C.活血祛瘀
D.发散解表
E.止血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组题考查大黄的用法。
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酒大黄,取酒上行之性,多用于上部火热之证。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大黄炭则凉血化瘀止血。
第211题
芒硝除泻下软坚外,还有的功效是
A.清肝杀虫
B.消积健胃
C.活血祛瘀
D.解毒止血
E.清热回乳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芒硝的功效。
芒硝【功效】泻下,软坚,清热,回乳(外用)。
【考点延展】回乳2药:麦芽、芒硝
第212题
不宜入煎剂的泻下药是
A.芒硝
B.芦荟
C.巴豆
D.京大戟
E.红大戟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相似药物的用法用量。
芒硝:内服,汤剂,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喷洒,漱口,点眼,化水坐浴。
芦荟:内服,2-5g,入丸剂,不入汤剂,或研末装入胶囊服,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巴豆:内服,入丸散或装胶囊,0.1-0,3g,不入汤剂,止泻必须炒炭服,外用适量,研末敷,宜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第214题
芦荟的主治病证是
A.热结便秘
B.癣疮
C.肝热惊风
D.小儿疳积
E.虫积腹痛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芦荟的主治病证。
芦荟的主治病证:(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3)外用治癣疮。
第215题
番泻叶的功效是
A.泻下软坚,清肝杀虫
B.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C.泻下通便,活血化瘀
D.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E.泻下通便,清热回乳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番泻叶的功效。
番泻叶的功效:泻热通便,消积健胃。
第217题
通便可用开水泡服的药物是
A.火麻仁
B.柏子仁
C.番泻叶
D.款冬花
E.甘遂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番泻叶的用法用量。
番泻叶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缓下,1.5-3g;攻下,5-10g,入汤剂后下。
第219题
能润肠通便,略兼补虚的药物是
A.大黄
B.芦荟
C.番泻叶
D.火麻仁
E.决明子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火麻仁的性能特点。
火麻仁甘平油润,入脾与大肠经。既善润燥滑肠通便,又兼补虚,为治肠燥便秘之要药,兼体虚者尤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