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21题
关于药物排泄的叙述,正确的有
A.药物可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肾小球滤过而减少排泄
B.药物可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肾小管分泌而减少排泄
C.尿量增加可导致重吸收减少而增加排泄
D.经乳汁排泄的药物可能影响乳儿的安全
E.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可因肝肠循环致作用时间延长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药物的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可使药物的肾排泄增加,这一过程是主动转运,有载体参与。由于载体缺乏高度特异性,一些阳离子药物之间或阴离子药物之间与载体发生的竞争抑制作用可影响药物的肾小管分泌,从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影响药物的肾小管分泌。
第222题
关于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错误的是
A.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可透过血管壁
B.血流量大、血管通透性好的组织器官药物分布速度快
C.水溶性药物很难透入脑脊髓
D.药物的选择性分布主要取决于生物膜的转运特性
E.通常药物的分布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的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血液中的药物可分为血浆蛋白结合型与游离型两种,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透过血管壁,游离型药物则能自由向组织器官转运。故A选项是错误的。
【考点延展】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透过血管壁,游离型药物则能自由向组织器官转运。
2.血液循环和血管透过性:药物的分布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血流量大,血管通透性好的组织器官,药物分布速度快。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的选择性分布主要取决于生物膜的转运特性,其次是药物与不同组织的亲和力的不同。
4.血-脑屏障与血-胎屏障:①血-脑屏障,水溶性药物很难透入脑脊髓,脂溶性药物能迅速向脑脊髓转运。病理状态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②血-胎屏障,随胎儿长大,药物通透性增加;孕妇严重感染或其他疾病时,胎盘屏障降低。
第223题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A.食物的组成和性质
B.药物因素
C.空腹与饱腹
D.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E.药物的多晶型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胃内容物的体积、食物的类型、体位以及药物性质等。
第224题
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溶液剂
B.混悬剂
C.胶囊剂
D.片剂
E.丸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快慢的顺序: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故答案选“溶液剂”。
【考点延展】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显效快慢顺序为:静脉>吸入>肌内>皮下>舌下或直肠>口服>皮肤。
第225题
下列有关药物排泄的叙述,正确的有
A.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药物的肾排泄
B.肾小管的重吸收主要以被动转运为主
C.血浆蛋白结合率影响药物的肾小管分泌
D.药物的代谢物以结合型经胆汁排泄,在肠道中水解为原型后易被重吸收
E.可经肾、胆汁、唾液、汗腺、乳汁等途径排泄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径排泄。药物的肾排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可使药物的肾排泄增加,这一过程是主动转运,有载体参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影响药物的肾小管分泌,故C选项错误。
第226题
下列描述中关于影响药物吸收的药物自身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
B.pH减小有利于碱性药物的吸收
C.pH减小有利于酸性药物的吸收
D.在消化道部位吸收的药物分子型比例是由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的pKa决定的
E.常采用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体等方法促进药物溶出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药物吸收的药物因素主要有:①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通常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未解离的分子型药物比离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通常弱酸性药物在胃液中,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未解离型药物量增加,吸收也增加,反之则减少。②药物的溶出速度:通常固体制剂中药物需经过崩解、释放、溶解后方可通过生物膜被吸收。对于难溶性固体药物,药物的溶出速度可能是吸收的限速过程。减小药物粒径、采用药物的亚稳定型晶型、制成盐类或固体分散体等方法,加快药物的溶出,可促进药物的吸收,故B选项错误。
第227题
非口服给药的药物的吸收部位包括
A.眼部
B.胃肠道
C.直肠
D.鼻腔
E.皮肤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除血管内给药外,药物应用后都要经过吸收才能进入体内。不同给药途径与方法可能有不同的体内过程。口服药物的吸收部位主要是胃肠道;非口服给药的药物的吸收部位包括肌肉组织、口腔、皮肤、直肠、肺、鼻腔和眼部等。
第228题
下列有关药物分布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有
A.药物分布主要取决于组织器官血流量
B.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影响其分布
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饱和现象
E.通常水溶性药物很难透入脑脊髓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药物分布主要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流量,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可影响其分布,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过程,具有饱和现象,通常水溶性药物很难透入脑脊髓,而脂溶性药物却能迅速向脑脊髓转运,故B选项错误。
第229题
有关生理因素影响口服给药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胃液的pH约为1.0左右,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
B.小肠的肠液pH通常为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
C.胃肠液中的胆盐能增加所有药物的吸收
D.胃排空速率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E.消化道上皮细胞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影响药物的吸收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胆盐具有表面活性,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有利于药物吸收,但有时也可能与某些药物形成难溶性盐而影响吸收。故答案C是错误的。
【考点延展】影响药物口服给药吸收的生理因素:
1.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①胃液pH为1.0左右,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吸收;②小肠部位肠液pH为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吸收。
2.胃排空速率:①胃排空速率慢,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②胃排空速率快,有利于多数药物吸收;③影响胃排空速率的主要因素有胃内容物的体积、实物的类型、体位以及药物性质等。
3.其他:消化道吸收部位的血液或淋巴循环途径及其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以及食物等。
第230题
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有
A.给药剂量与酶的作用
B.年龄
C.给药途径
D.个体差异
E.性别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有给药途径、给药剂量与体内酶的作用、生理因素等。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个体差异、饮食及疾病状态等。
第232题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有
A.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
B.胃排空速率
C.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D.胃肠本身的运动
E.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其流量大小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有:①胃肠液的成分和性质;②胃排空速率;③其他:消化道吸收部位血液或淋巴循环的途径及其流量大小、胃肠本身的运动以及食物等,均可能影响药物的口服吸收。
第233题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B.血液循环和血液的透过性
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D.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
E.给药剂量与体内酶的作用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血液循环和血管透过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血脑屏障与血胎屏障。
第234题
描述药物消除速度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为
A.速率常数
B.生物半衰期
C.表观分布容积
D.体内总清除率
E.隔室模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速率常数:描述药物转运(消除)速度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考点延展】
1.生物半衰期(t1/2):指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表观分布容积(V):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3.体内总清除率(TBCL)或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或器官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故答案选“体内总清除率”。
4.隔室模型:是指根据药物在体内分布速度的差异,将机体划分为若干隔室或房室(该点从未考过,学员了解即可)。
第235题
指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或器官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为
A.速率常数
B.生物半衰期
C.表观分布容积
D.体内总清除率
E.隔室模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体内总清除率(TBCL)或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或器官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故答案选“体内总清除率”。
【考点延展】
1.速率常数:描述药物转运(消除)速度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2.生物半衰期(t1/2):指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表观分布容积(V):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4.隔室模型:是指根据药物在体内分布速度的差异,将机体划分为若干隔室或房室(该点从未考过,学员了解即可)。
第236题
表示药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符号是
A.V
B.K
C.TBCL
D.AUC
E.t1/2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AUC:表示药物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故答案选“AUC”。
【考点延展】
1.表观分布容积(V):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2.速率常数(K):描述药物转运(消除)速度的重要的动力学参数。
3.体内总清除率(TBCL):指单位时间内从机体或器官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
4.生物半衰期(t1/2):指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第237题
有关药物动力学常用参数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速率常数是描述药物转运速度的重要动力学参数
B.生物半衰期是某一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C.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反映了药物的分布特性
D.一般水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较大
E.体内总清除率指从机体或器官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体液中的药物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
第239题
药物被吸收后,向体内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称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药物的分布系指药物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