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1题
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指的是工资增加的(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边际效应
D.扩张效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劳动的供给曲线。
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用劳动替代闲暇,劳动供给增加。B正确。
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是指,由于工资上升,收入增加,消费者相对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从而会减少劳动的供给。A选项错误。
边际效应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C选项错误。
D不属于本科目教材范畴,扩张效应是指某一地区发展,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中心,形成向上的"循环和积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162题
下列因素中,决定劳动供给曲线具有后弯形状的是( )。
A.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
B.工资和利率的互补效应
C.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D.工资和租金的互补效应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供给曲线后弯的原因。
劳动供给曲线后弯的原因是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ABD选项为干扰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
【思路点拨】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劳动供给曲线为何向后弯曲:(L表示劳动、W表示工资)
一般来讲,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如工资为图中的W1时 ,工资上升,其替代效应大于收人效应,消费者的劳动供给会增加,劳动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而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超过W2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第163题
土地供给曲线的形状是( )。
A.垂直线
B.水平线
C.向后弯曲的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劳动的供给曲线。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因为土地的数量一般不变)。A正确,BCD错误。资本的供给短期内也是垂直线,长期看是一条后弯曲线。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注意区分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供给曲线图形:
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不分长短期。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不分长短期。
资本的供给曲线短期是垂直线,长期是后弯曲线。
第164题
当居民和厂商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 )。
A.产品市场均衡
B.要素市场均衡
C.货币市场均衡
D.瓦尔拉斯均衡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帕累托最优状态。
当居民和企业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和生产要素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
生产要素市场均衡是指结合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生产要素的合理价格与数量。
货币均衡是货币供应量与国民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货币量间保持基本平衡。
第165题
如果既定的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 )。
A.一般均衡状态
B.帕累托改进
C.瓦尔拉斯均衡
D.帕累托最优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改进是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能够通过资源重新配置而提高整体福利。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及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AC选项错误。
帕累托最优: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D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166题
在下述( )情况下,市场机制是失灵的或不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从而无法对资源实行有效配置。
A.外部经济的存在
B.外部不经济的存在
C.公共物品的生产
D.私人物品的生产
E.垄断的存在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考查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D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E。
【思路点拨】根据口诀“外”“公”“不”“垄”进行记忆。其中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两种。
第167题
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之一是( )。
A.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B.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C.存在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D.市场信息不具有完全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市场失灵的含义。
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1)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2)信息是完全的(3)市场是完全竞争的(4)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A正确,BCD选项说法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通过口诀“3个完全1个不存在”记忆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
第168题
市场失灵的含义是( )。
A.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B.由于市场监管规则不同导致的市场保护主义的情况
C.由于市场监管规则不同导致的市场分割的情况
D.生产要素市场不够发达的情况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失灵的含义
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A符合题意。BCD表述均与本题考查内容无关。
本题答案为A。
第169题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
B.资源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
C.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产量
D.市场价格达到最低
E.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CE
解析:
考查垄断与市场失灵。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而是完全的或不完全的价格决定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进入障碍,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AB选项错误。
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E选项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E。
第170题
关于垄断与市场失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垄断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一种原因
B.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C.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D.在完全垄断市场,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就不能实现最优配置
E.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市场机制也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与市场失灵
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都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就不能实现最优配置。所以选项CE说法错误。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D。
第171题
下列有关垄断与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干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般认为,只有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
B.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C.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D.政府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可以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率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与市场失灵
一般认为,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选项A说法错误。
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选项B说法正确。
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选项C说法正确。
政府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可以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率。选项D说法正确。
本题为反选题,故答案为A。
【思路点拨】
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在这些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而是完全的或不完全的价格决定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进入障碍,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因此市场机制很难充分发挥作用,无法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第172题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有在( )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与市场失灵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ACD均不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的是B项。
【思路点拨】
在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上、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也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就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就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第173题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
A.资源均衡配置
B.资源有效配置
C.产品供给过少
D.产品供给过多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或其他企业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对于那些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其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导致产品供给过多。
ABC选项说法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174题
某造纸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该厂又不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或其他企业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如果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则被称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主体是消费者则被称为消费者的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如果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则被称为生产的外部经济,主体是消费者则被称为消费者的外部经济。
根据题干,主体是生产者,所以CD选项错误;该厂给农民带来损害却不进行补偿,所以是外部不经济,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思路点拨】
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第175题
对于可能产生( )的行为,政府一般应通过补贴的措施予以鼓励。
A.负外部性
B.道德风险
C.逆向选择
D.正外部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政府对负外部性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使得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A错误。
政府对正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D正确。
针对BC选项,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176题
关于外部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
B.外部不经济的存在,会给其它经济主体带来损失
C.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
D.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而缺乏生产积极性,其产出水平就会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而对于那些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其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即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BCD选项说法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
“正的外部性”,即是“外部经济”的意思,
“负的外部性”,即是“外部不经济”的意思。
第177题
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说( )。
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收益大于社会利益
D.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少;D正确,ABC错误。
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区别:
外部经济通常是指有益外部性商品的生产。外部不经济通常是指有害外部性的商品。
第178题
在市场经济国家,公路、铁路、无线电视大都是由国家而不是由私人来投资的,其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是,上述部门( )。
A.属于垄断性行业
B.具有负外部性的特点
C.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
D.关系着国计民生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存在,导致其无须购买就能消费,因此存在搭便车的问题。假如这些物品是由私人投资的,那么对消费者购买的激励缺乏,将会使这些私人投资者们无法盈利。
ABD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179题
下列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B.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C.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
D.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
E.一个人不进行购买也可以消费该物品
参考答案:ACD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ACD正确。
而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即公共物品可以被很多人同时消费。B不选,属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同时会产生“搭便车现象”,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E不选,属于公共物品。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CD。
第180题
符合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包括()。
A.国防
B.道路
C.环境治理
D.电视广播
E.订婚钻戒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体现了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ABCD正确。
E选项属于私人物品。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思路点拨】
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其中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除在外。
私人物品的特征:
竞争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而言,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商品就叫作私人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