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下列对纯公共物品说法正确的有()。
A.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
B.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包括国防、治安等
C.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可以是私人企业
D.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E.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参考答案:AB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纯公共物品是指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一般认为,国防、治安等都是典型的纯公共物品。AB选项正确。
纯公共物品一般通过纳税间接购买而被动消费,只能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企业提供,C选项错误;
典型的准公共物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D选项错误;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E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
【思路点拨】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有限的”意思是说准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或者说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者说法都可。
第182题
投保人在投保财产险后不注意防盗,保险公司无法观察到投保人行为,从而不好判断风险程度的高低来制定合理的保费。这种情况属于市场失灵中的( )。
A.垄断
B.外部经济
C.外部不经济
D.信息不对称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市场的一方不能观察到另一方的行动,则另一方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动。如交完汽车保险后不认真开车,交完财产保险后不注意防盗。D正确,ABC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183题
以下属于市场失灵的原因的有( )。
A.垄断
B.公共物品
C.信息完全
D.外部性
E.内部性
参考答案:ABD
解析:
考查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ABD正确。
信息完全是不会导致市场失灵的,C错误;E内部性属于超纲内容,内部性是指由交易一方所经受的但没有在交易条款中说明的交易的成本和效益。这里的成本即是指负内部性或内部不经济,而效益则是指正内部性或内部经济。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D。
第184题
为了克服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
B.对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做出具体的法律规定
C.规定限价
D.规定利润率
E.征收适度的税费
参考答案:ACD
解析:
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B选项是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手段。
E选项是消除外部性的做法。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CD。
第185题
下列有关市场失灵与政府对市场干预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B.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C.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
D.政府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市场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E.政府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不会出现“政府失灵”,一定会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失灵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选项A正确。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选项B正确。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选项C正确。
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市场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的承担或有效地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在存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出现“政府失灵”,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无效。选项DE错误。
故答案为ABC。
第186题
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且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在多数情况下是因为( )。
A.交易成本过大
B.市场垄断者的存在
C.信息不对称
D.产权界定不明晰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科斯认为,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ABC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187题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关于产权和外部性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包括( )。
A.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B.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C.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D.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相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E.明确和界定产权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唯一途径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明确和界定产权是消除外部性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还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等手段来消除外部性,故选项E说法错误。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产权理论,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关于科斯定理,通常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进一步看,还可以认为,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可以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ABC表述正确。
本题答案为ABC。
第188题
关于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产权理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政府可以使用税收手段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干预
B.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财政补贴
C.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D.政府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科斯的产权理论。
本题注意题干中的“科斯产权理论”。科斯认为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C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
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等手段。
第189题
消除外部性的方法包括( )。
A.税收
B.合并相关企业
C.明晰产权
D.反垄断
E.补贴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消除外部性的方法:
1、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1)政府对负外部性的企业可以使用税收手段,使得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2)政府对正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使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政府也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例如:A是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B为A企业受害者,可以将A、B两个企业合并,从而使得负外部性消失。
3、明晰产权,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导致资源配置失当都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D选项是限制垄断的一种措施。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E。
第190题
政府通过罚款或征税来抑制的经济活动属于( )。
A.准公共物品生产
B.产生外部不经济的活动
C.纯公共产品生产
D.产生外部经济的活动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对负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可使用税收手段,征收适度的赋税,使得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从而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ACD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为B。
【思路点拨】负外部性即“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即“外部经济”。
第191题
关于经济学家科斯提出的产权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相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B.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因为产权不清晰导致的
C.不论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D.如果产权是明晰的,不论交易成本多大,市场最终会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科斯定理:
(1)很多外部性的产生都是由于产权不清晰导致的。B正确。
(2)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CD错。
(3)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产权的初始界定对于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A错。
本题答案为B。
第192题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使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
B.明确和确定产权
C.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做出具体的法律规定
D.合并相关企业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为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产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C正确。AD是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B选项是消除外部性的现代方法。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政府应对某些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这是西方国家早已采用的于段。我国也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可以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率。
2)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等手段。
3)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4)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此外,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193题
下列项目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不包括( )。
A.收入形态
B.产品形态
C.支出形态
D.价值形态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C为无中生有,没有该定义,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支出法”混淆。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
注意区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
第194题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仅包括收入法和支出法
C.国内生产总值仅具有价值形态和收入形态
D.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总量的基本指标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C项错误。
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于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A项错误;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B项错误。
运用排除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思路点拨】
生产法就是从生产的角度,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就是从收人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就是从支出的角度,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付总和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第195题
关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有()
A.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收入
B.运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C.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D.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E.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A项错误,收入法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收入。
运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B正确
资本形成率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如果对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开核算,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四部分:①居民消费支出;②固定投资支出;③政府购买;④净出口。C正确。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①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政府消费。②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增加。 ③净出口:出口减进口。DE正确。
本题答案为BCDE。
第196题
用(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即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
A.支出法
B.收入法
C.生产法
D.混合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即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
收入法是指通过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获得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的一种计算方法。这些收入包括:劳动者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企业利润等。B选项错误。
CD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197题
C表示居民消费、用I表示投资、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X-M)表示净出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GDP=C+I+G+(X-M)
B.GDP =C+I
C.GDP =C+G
D.GDP =C+I+G
参考答案:A
解析:考查第7章。支出法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
第198题
如果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则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公式是( )。
A.GDP=C十I十G-X
B.GDP=C十I十G十X
C.GDP=C十I十G十(X—M)
D.GDP=C十I十G十(M-X)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下的GDP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从支出方面看,上述四个项目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如果用字母C表示消费,用I表示投资,用G表示政府购买,用(X-M)表示净出口,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GDP=C+I+G+(X-M)
ABD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
这里有一点很需要注意,很多学员会混淆公式中的X-M和M-X,下面做一个公式的推导:
四部门投资储蓄恒等式和支出法计算GDP公式中一个是(M-X),一个是(X-M),可以这样理解:
C+I+G+(X-M)= C+S+T通过移项,得
I= S+(T-G)+(M-X)
这样,I= S+(T-G)+(M-X)的等式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第199题
下列关于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与支出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收入法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运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
C.支出法下的国内生产总值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三部分组成
D.收入法下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所有常住单位收入增加值之和
E.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CDE
解析:
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支出法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A选项错误。
运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率。B选项错误。
支出法下的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C选项正确。
收入法下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所有常住单位收入增加值之和。D选项正确。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E选项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DE。
【思路点拨】
支出法GDP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使用的产品价值,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有出口出去的,所以为了核算GDP,就要把出口出去的这些产品价值加进去。支出法中核算的产品最终使用去向:
一是最终消费,二是用于投资即资本形成,三是用于出口。将一定时期内这三项最终使用价值相加,就得到支出法的GDP。
“用于出口”就是公式中的净出口,支出法衡量的是产品最终去向,所以要用出口-进口,而不是进口减出口。
第200题
以下不能表示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的是( )。
A.I=S+(T-G)+(M-X)
B.I=S+(T-G)
C.C+I+G+(X-M)=C+S+T
D.I=S
E.C+I+G=C+S+T
参考答案:BDE
解析:
考查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C+I+G+(X-M)=C+S+T
公式两边同时消去C,就得到:I+G+(X-M)=S+T
可以简化为:I=S+(T-G)+(M-X)
AC两式等价,正确地表达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B为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D为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E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DE。
提示:题干问的是“不能表示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的”
【思路点拨】
C+I=C+S表示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 (C+S) 和总需求( C+I 的恒等关系。
I=S+( T-G) 表示三部门经济中整个社会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I=S+(T-G)+(M-X)就代表了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