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1402题)


第41题

下列关于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表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B.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C.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将下跌,就会刺激人们购买

D.影响需求的最关键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如下: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A选项正确,对应上图“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需求规律)。B选项正确。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因为“预期”是指预计未来的价格,未来价格上涨,人们会趁着没涨价的时候提前囤货;反之,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会推迟购买。C选项错误。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即产品价格)。D选项正确。

本题为反选题,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42题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互补品价格

C.消费者的收入

D.预期

E.生产成本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考查影响需求的因素。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其他因素。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思路点拨】E选项生产成本影响的是市场供给,而非市场需求,注意区分。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与其供给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价格提高,就会增加企业的收益或利润,从而吸引企业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其他企业也会生产这种产品,使供给增加;反之,价格下降,收益减少,供给就会减少。

2.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成本降低,意味着利润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反之,如果生产成本上升,供给就会减少。

3.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或革新,意味着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生产者或销售者对商品或服务价格的预期,往往会引起该商品或服务供给的变化。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第43题

下列函数属于需求函数的有(  )。


A.Qd=20+6p2

B.Qd=20+6p

C.Qd=-20-6p2

D.Qd=20-6p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函数的表达式为Qd=Qd(p),等式左右两边均为需求量Q的意思,Qd指总需求量,Q指需求量,Qd(p)指在一定价格p下的需求量。需求函数的公式通常为Qd=b-ap,类似于数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a”代表价格p的系数,b代表一个常数。如本题只有D符合该形式:Qd=20-6p。故D正确。

需求函数需要把握两点:

(1)没有二次项,一定是一次函数,排除A、C两项。

(2)价格P与需求量Q成反比,即P越大消费者需要的Q越少,所以P前面符号一定是负号,排除B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

①参照一元一次方程y=b+ax。这里的常数项b无论是20还是-20均不影响。

②对应要掌握供给函数的判断,供给函数PQ成正比,P越大厂商越愿意提供更多的Q以此获得更多收入,所以P前面系数a的符号一定是正号,常数项也是无论正负均正确,如Qs=20+6p。


第44题

如果甲产品的价格上升引起乙产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产品和乙产品是互补品

B.甲产品和乙产品是替代品

C.甲产品乙产品是高档商品

D.甲产品乙产品是低档商品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根据题干进行分析:甲乙是两种商品,判断的是这两种商品的关系,即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而非判断档次,研究商品档次的是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考点,不是本题考查的范围,排除CD。

已知甲价格上升,则根据需求规律,先推出甲的需求量会下降;再根据已知“乙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得到乙的需求减少,那么甲和乙需求都减少了,则得到甲和乙是互补品,因为互补品的需求量是一起变化的,替代品的两种商品需求量是反向变化的。B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注意区分“同替负补”口诀的运用,“同替负补”用在计算一种商品因其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最终需求量是多少,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其他题目中遇到会详细解释如何运用。


第45题

导致正常品需求曲线向右平移的因素有(   )。


A.商品价格下降

B.替代品价格上涨

C.互补品价格下降

D.消费者偏好增强

E.消费者收入增加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考查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根据题干:需求曲线向右位移,得出是考查需求变动的两种情形中的“线动”,而非“点动”,因为线动是整条线动,“点动”是沿着既定的曲线动,线不动。“点动”的原因是只有商品价格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则优先排除A“价格下降”。再结合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中其他因素,如收入上升、消费者偏好增强、替代品涨价、互补品降价,都会导致需求曲线右移。

替代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互补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BC正确。

消费者偏好增强,需求量增加;D正确。

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增加。E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CDE。

【思路点拨】注意审题,本题两个陷阱:“平移”、“正常品”(排除了低档品的情况)。

已知①:需求曲线发生了线的平移,则排除“点动”的选项A,A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只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即“点动”。
已知②:该商品属于正常品,正常品是指高档品和必需品,是符合需求规律“一般价格与需求量反向变化”的,低档品是不符合该规律的,低档品价格下降,需求反而会下降。
【总结】线动即“需求变动”或“供给变动”;点动即“需求数量变动”或“供给数量变动”。


第46题

导致正常品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因素有(  )。


A.商品价格上升

B.替代品价格下降

C.消费者偏好增强

D.消费者收入增加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根据题干:需求曲线向左位移,得出是考查需求变动的两种情形中的“线动”,而非“点动”,因为线动是整条线动,“点动”是沿着既定的曲线动,线不动。“点动”的原因是只有商品价格变化,其他因素不变,则优先排除A。再结合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中其他因素,如收入下降、消费者偏好减弱、替代品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都去买替代品了)、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该商品需求量也跟着下降),都会导致需求曲线左移。

替代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化,如果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则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曲线向左平移;互补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B正确。

消费者偏好增强,需求量增加,曲线向右平移;C错误。

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曲线向右平移。D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47题

下列关于供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B.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C.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成本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D.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供给的含义

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选项D正确。选项AB对于供给的构成要素表述错误。选项C对于供给的条件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第48题

在其它条件一定或不变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会使得供给减少的有 (  )。


A.产品价格下降

B.生产成本上升

C.技术水平提高

D.国家实施减税和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

E.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


参考答案:ABE


解析:

考查供给的含义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产品价格(正方向)、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者或销售者的预期、生产成本(反方向)、生产技术(技术高,供给增)、其他因素(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由此可知,选项ABE会使得供给减少。选项CD会使得供给增加。

故答案为ABE。

【思路点拨】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与其供给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价格提高,就会增加企业的收益或利润,从而吸引企业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其他企业也会生产这种产品,使供给增加 反之,价格下降,收益减少,供给就会减少。

2. 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成本降低,意味着利润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反之,如果生产成本上升,供给就会减少。

3. 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进步或革新,意味着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供给。4. 预期:生产者或销售者对商品或服务价格的预期,往往会引起该商品或服务供给的变化。

5. 相关产品的价格:影响供给的变化,与供给成反方向。

6. 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第49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则该产品的供给就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供给的含义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某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其供给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生产成本下降,意味着利润会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选项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要求。

故答案为A。

【思路点拨】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1“价格”(产品价格);3“成本”(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相关产品价格);1“预期”;1“其他”。注意与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区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与其供给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生产成本与其供给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第50题

下列各项, 影响产品供给的因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产品价格

D.消费者个人收入

E.生产者的预期


参考答案:BCE


解析:

考查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C正确。

(2)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B正确。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但是没有固定的同向或反向规定可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预期。假设生产者(或厂商)预期未来产品会涨价,则可能会因为利润空间大而增大供给量。E正确。

(5)相关产品的价格。【提示】相关产品≠“替代品或互补品”,正确区分即可,原理超纲。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AD选项均为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收入、产品价格、消费者预期、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其他)。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CE。


第51题

下列关于供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供给是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B.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C.其他条件不变,产品价格提高,会使供给增加

D.其他条件不变,成本降低,会使供给增加

E.预期只影响需求不影响供给


参考答案:AE


解析:

考查供给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供给是某一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生产者供给是愿意和可能的结合,A项错误;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B正确;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所以其他条件不变,产品价格提高,会使供给增加,C正确;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成本降低,会使供给增加,D正确;

预期既影响需求也影响供给,E项错误。

本题答案为AE。

【思路点拨】预期属于供给的影响因素,也属于需求的影响因素。另外注意区分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有:产品价格、 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有: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 预期、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宜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第52题

假设纵轴是商品价格,横轴是数量,绘制出某种香烟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当政府实行增税措施,使得香烟的生产成本增加,在坐标图上的曲线变化是(  )。


A.香烟的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B.香烟的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C.香烟的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D.香烟的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而引起供给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这种情形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线动”。本题通过“生产成本增加”可选择“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正确,B错误。

由于题干没有给出诸如“市场需求减少”等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所以无法得出需求曲线是向什么方位移动,AD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

实质考查生产成本对供给的影响。注意对影响需求的各因素和影响供给的各因素的区分,并准确判断各因素如何对需求或供给产生影响的,会导致需求或供给的“点动”还是“线动”。


第53题

某厂商生产面包,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当价格P提高时,厂商的供应量由Q1变为Q2,Q1和Q2之间的关系是()。


A.Q2>Q1

B.Q2<Q1

C.Q2=Q1

D.Q2与Q1大小不确定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产品的价格P提高,厂商的供给量Q增加,在图中表示为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向右上方沿着曲线发生点动。

根据题干,价格提高,供给量由Q1变为Q2,供给曲线的横轴代表供给量Q,纵轴代表价格P,价格上升时由P1变为P2,P1对应的供给量是Q1,P2对应的供给量是Q2,横轴离原点越远的数据越大,故Q2>Q1。A正确,排除BCD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掌握供求规律即掌握了供求曲线,学会举一反三。

①需求规律:一般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如果本题改编为“消费者购买面包”时需求量的大小,则结果应该是选B。

②供给规律:一般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会上升。



第54题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某一时期,甲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的原因可能有(  )。


A.甲商品的价格下降

B.甲商品的成本下降

C.甲商品的要素成本上升

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E.甲商品的生产技术提高


参考答案:BE


解析:

本题考查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甲商品的生产技术提高,一般会导致甲商品的成本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使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导致生产者增加甲商品的供给量,即导致在甲商品在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本题答案为BE。


第55题

均衡价格的特点有(  )。


A.偶然的

B.绝对的

C.暂时的

D.相对的

E.频繁的


参考答案:ACD


解析:

考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供求平衡时所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ACD正确。

BE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CD。

【思路点拨】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价格”是指供求的动态平衡,由于是“动态的”,则不可能是“绝对的”,因此排除B;E“频繁的”指具有一定规律性,但是均衡价格经常变化,并不具有规律性,反而具有偶然性、暂时性,故E排除。


第56题

已知商品的需求函数Qd与供给函数Qs分别为:Qd=20-4P,Qs=2+6P,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  )。


A.4

B.1.5

C.1.8

D.2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

如图,当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一点E时,得到均衡价格P0,在这一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这一点下的数量为均衡数量Q0,这一点下的价格为均衡价格。Qd代表需求函数,Qs代表供给函数。
求解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计算思路分两步,如下:
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方程联立,先求一个未知数P,求出来就是均衡价格,由于均衡价格模型就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再用该价格代入任意函数,即可得到均衡数量。
步骤:
①联立后移项求均衡价格P:Qd=20-4P,Qs=2+6P,Qd= Qs,即20-4P=2+6P,得P=1.8 ,均衡价格为1.8。选C。

②延伸求均衡数量,代入均衡价格P到任意方程,如代入Qd:均衡数量Q=20-4×1.8=12.8。

本题只要求计算到均衡价格即可,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57题

已知商品的需求函数Qd与供给函数Qs分别为:Qd=30-5P,Qs=20+5P,该商品的均衡数量是(  )。


A.30

B.25

C.20

D.10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

如图,当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一点E时,得到均衡价格P0,在这一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这一点下的数量为均衡数量Q0,这一点下的价格为均衡价格。Qd代表需求函数,Qs代表供给函数。

求解均衡数量的计算思路分两步,如下:

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方程联立,先求一个未知数P,求出来就是均衡价格,由于均衡价格模型就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的点,再用该价格代入任意函数,即可得到均衡数量。
步骤:

①联立后移项求均衡价格P:Qd=Qs,30-5P=20+5P;30-(20)=5P-(-5P),10=10P,均衡价格P=10/10=1;
②求均衡数量,代入均衡价格P到任意方程,如代入Qd:均衡数量Q=30-5×1=25。选B。

所以均衡数量为25。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58题

以下对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护价格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我国采用最高限价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

C.当实施最高限价、出现短缺现象时,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

D.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均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最高限价高于均衡价格,保护价格低于均衡价格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最高限价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保护价格的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所以A错误,说的是最高限价的,而非保护价格的内容。

我国采用保护价格,即最低限价支持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水平,B错误。

当实施最高限价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而出现短缺现象就会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政府监管不利时,就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还会出现所谓的“走后门”。实施保护价格,出现过剩现象,如果没有政府收购,就会出现变相降低价格或黑市交易。C正确。

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均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D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59题

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对部分农产品规定了保护价格。为了实施这种价格政策,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取消农业税

B.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配给制

C.当市场上出现农产品过剩时进行收购

D.扩大农用家电消费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保护价格。

在实施保护价格的政策背景下,保护价格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这会刺激生产、抑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如果在出现过剩现象时,没有政府的收购,那么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并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因此,要保证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当市场出现过剩时,政府要及时入市收购并予以储备,否则保护价格必然流于形式。C正确。

A为超纲项,我国全面免除农业税时间是2006年1月1日,跟保护价格的实施没有关联。

B配给制是最高限价的配套措施,配给制是为了防止商品“断供”,如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地区,一些优秀社区为了保障居民的正常饮食,会挨家挨户分配粮食蔬菜。

D也是超纲项,属于“家电下乡”,是便农利农措施,跟保护价格无关。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注意保护价格只适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以此刺激粮食生产,并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第60题

下列关于政府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B.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均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

C.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短缺

D.最低限价高于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过剩

E.最高限价也叫做支持价格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考查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就是政府为某种商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A选项正确。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都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B选项正确。

由于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就是市场供给短缺。C选项正确。

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就是政府为某种商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D选项正确。最低限价(保护价格)也叫做支持价格,故E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思路点拨】“政府限价”及考查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的内容。利用口诀“保过”进行区分理解。“保过”指“保护价格”+“超过”,保护价格是高于均衡价格的,实施保护价格是为了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多用于农产品,保护农民收益),因为价格较高,故可以刺激生产(可能导致供给过剩),同时价格高会抑制消费,当需求量降低时,可能会产生黑市交易(即黑市低价)。“保过”和最高限价的情形完全相反,掌握“保过”即可。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