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1题
某块土地2019年租金为1000元,同期银行利息率为5%,则该块土地价格为()元。
A.20000
B.25000
C.15000
D.18000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价格是按照市场利息率所计算出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即被资本化了的地租。也就是说,买进土地后所获得的地租金额,要与将地价金额存人银行所得的利息金额相等。
地价的计算公式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1000÷5%=20000(元)。
故选项A正确。
第42题
假设某块土地的市场交易价格为5000元/亩,同期银行年利率为8%,则该块土地的年租金是()元/亩。
A.300
B.400
C.500
D.600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价格是按照市场利息率所计算出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即被资本化了的地租。也就是说,买进土地后所获得的地租金额,要与将地价金额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金额相等。
地价的计算公式为:地租=土地价格×利息率,5000×8%=400(元/亩)
故选项B正确。
第43题
某块土地2018年租金为4000元,同期银行利息率为4%,则该块土地价格为()元。
A.64000
B.80000
C.90000
D.100000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价格是按照市场利息率所计算出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即被资本化了的地租。也就是说,买进土地后所获得的地租金额,要与将地价金额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金额相等。
地价的计算公式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即4000/4%=100000(元)
故选项D正确。
第44题
某块土地年租金为300元,同期的银行利息率为10%,则该块土地的价格是()元。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价格是按照市场利息率所计算出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即被资本化了的地租。也就是说,买进土地后所获得的地租金额,要与将地价金额存人银行所得的利息金额相等。地价的计算公式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300/10%=3000(元)。
故选项B正确。
【思路点拨】
主要考查公式: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A.级差地租Ⅰ产生于集约经营阶段
B.级差地租Ⅱ产生于粗放经营阶段
C.级差地租Ⅰ是因等量资本投在不同土地而产生
D.级差地租Ⅱ是由对同一块土地连续投资而产生
E.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质量和位置优劣而产生
参考答案:CDE
解析:
考查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物质条件是: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②地理位置(距市场远近)不同。
级差地租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商品经济的存在;②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水平和效果不同;③土地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垄断。
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的土地(包括肥沃程度不同和离市场远近不同)上所获得的收益不同,其超额利润部分称为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Ⅱ是对同一块土地连续增加投资,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的部分。
级差地租Ⅰ产生于粗放经营阶段,投资额较少的时期,级差地租Ⅱ则产生于集约经营阶段,需要有较髙的投资水平。选项AB说法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DE。
第46题
对同一块土地连续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形成的是()。
A.绝对地租
B.地价
C.级差地租Ⅱ
D.级差地租I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级差地租II指对同一块土地连续增加投资,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的部分。
绝对地租不是由于土地质量和位置优劣而产生的。绝对地租产生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从而形成不论土地质量好坏、位置优劣,都要绝对地付出地租,不能无偿使用,即当土地经营权转移时,租佃者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绝对地租。A选项错误。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价格是按照市场利息率所计算出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即被资本化了的地租。B选项错误。
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的土地(包括肥沃程度不同和离市场远近不同)上所获得的收益不同,其超额利润部分称为级差地租I。D选项错误。
故选项C正确。
第47题
下列选项中,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A.土地地理位置不同
B.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C.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D.土地交易价格的不同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绝对地租不是由于土地质量和位置优劣而产生的。绝对地租产生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从而形成不论土地质量好坏、位置优劣,都要绝对地付出地租,不能无偿使用,即当土地经营权转移时,租佃者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绝对地租。
故选项C正确。
【思路点拨】
注意区分级差地租和绝地地租形成原因
级差地租:1.自然原因:土壤肥沃程度不同;地理位置(距市场远近)不同
2.社会经济:商品经济的存在;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水平和效果不同;土地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垄断。
绝对地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第48题
下列选项中,形成级差地租的一个自然物质条件是()。
A.地理位置不同
B.商品经济的存在
C.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水平和效果不同
D.土地经营垄断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物质条件有: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②地理位置(距市场远近)不同。
级差地租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有:①商品经济的存在;②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水平和效果不同;③土地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垄断。
故选项A正确。
第49题
某块土地年租金为240元,同期的银行利息率是8%,则该块土地的价格是()元。
A.3000
B.2800
C.2400
D.2000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土地价格是按照市场利息率所计算出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即被资本化了的地租。也就是说,买进土地后所获得的地租金额,要与将地价金额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金额相等。
地价的计算公式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240/8%=3000(元)。
故选项A正确。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I
C.相对地租
D.级差地租Ⅱ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绝对地租产生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从而形成不论土地质量好坏、位置优劣,都要绝对地付出地租,不能无偿使用,即当土地经营权转移时,租佃者要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绝对地租。
租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的土地(包括肥沃程度不同和离市场远近不同)上所获得的收益不同,其超额利润部分称为级差地租I。B选项错误
级差地租Ⅱ:对同一块土地连续增加投资,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的部分。D选项错误。
C选项教材未涉及,为干扰选项。
故选项A正确。
A.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是形成级差地租的一个原因
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上产生的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I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Ⅱ
D.级差地租I产生于集约经营阶段
E.级差地租Ⅱ产生于粗放经营阶段
参考答案:ABC
解析:
考查地租和地价原理。
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物质条件包括:①土地肥沃程度不同;②地理位置(距市场远近)不同。
级差地租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①商品经济的存在;②农业生产集约经营的水平和效果不同;③土地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垄断。
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的土地(包括肥沃程度不同和离市场远近不同)上所获得的收益不同,其超额利润部分称为级差地租I。
级差地租Ⅱ是对同一块土地连续增加投资,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的部分。
级差地租I产生于粗放经营阶段,投资额较少的时期,级差地租Ⅱ则产生于集约经营阶段,需要有较高的投资水平。
故选项A、B、C正确。
A.风能利用率
B.绿色植物覆盖率
C.光能合成率
D.能量转化率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自然资源生态效益指标主要有绿色植物覆盖率、森林覆盖率以及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等级指标。
反映生态结构合理程度的能量和环境状况指标。该指标主要有各地区的光能利用率、植物的光能平均利用率、产品生产中的能量转化率等。ACD选项错误。
故选项B正确。
第53题
生态平衡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在物能、功能和()三方面的平衡。
A.经济
B.组织
C.结构
D.社会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生态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人与输出的平衡。②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要在结构上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③食物链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要正常运行。以上三种平衡是生态系统在物能、结构与功能三方面的平衡。
故选项C正确。
第54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甲、乙两块耕地土地生产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块耕地的土地生产率高于乙块耕地
B.甲、乙两块耕地的土地生产率相同
C.甲、乙两块耕地的土地生产率无法区分
D.乙块耕地的土地生产率高于甲块耕地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耕地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生产率=有用成果/自然资源投入量,因此甲耕地的土地生产率为:12000/12=1000(千克/亩),乙耕地的土地生产率为:13500/10=1350(千克/亩),乙块耕地的土地生产率高于甲块耕地。
故选项D正确。
第55题
下列选项中,耕种后关于甲、乙地块土地肥力更新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块耕地土地肥力更新系数高于乙块耕地
B.乙块耕地土地肥力更新系数高于甲块耕地
C.甲块耕地的土地肥力提高
D.乙块耕地的土地肥力恶化
参考答案:ACD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资源再生量/资源消耗量。甲块耕地耕种前原土地肥力评定为5级,收获后评定为6级,甲块耕地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为6/5=1.2,更新系数大于1,甲块耕地的土地肥力提高;乙块耕地耕种前原土地肥力评定为7级,收获后评定为6级,乙块耕地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为6/7≈0.86,更新系数小于1,乙块耕地的土地肥力恶化。
故选项A、C、D正确。
第56题
乙块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为()千克/亩。
A.860
B.1157
C.1200
D.1620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是考查可更新资源的综合性指标,包括自然资源生产率因素和自然资源更新速度因素两个方面的综合效果。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农业自然资源生产率×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因此乙块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率=13500/10×6/7≈1157(千克/亩)。
故选项B正确。
A.500
B.600
C.720
D.1200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甲块耕地为12亩,承包合同规定,甲块耕地承包金每年每亩50元,50×12=600(元)。
故选项B正确。
第58题
因承包耕地土地肥力变化,农户赵某2013年的损益为()。
A.上缴罚金400元
B.获得奖励400元
C.上缴罚金360元
D.获得奖励360元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年度末,如果耕种后的土地肥力等级提高一级每亩奖励30元,降低一级每亩罚款40元。乙块耕地为10亩,乙块耕地耕种前原土地肥力评定为7级,收获后评定为6级,下降了1级,上缴罚金10×40=400(元)。
故选项A正确。
第59题
如果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大于1,表明该项自然资源进入()状态。
A.维持原状
B.良性循环
C.恶性循环
D.不确定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指标用于考查可再生资源在每个生产周期中的更新状况。当本指标等于1时,表明该项自然资源只能维持原状;当本指标大于1时,表明该项自然资源进入优化阶段,农业生态系统已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当本指标小于1时,表明该项自然资源已经进入恶性循环状态,资源状态已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生态关系已失去平衡。
故选项B正确。
第60题
某块耕地面积12亩,2013年粮食产量10200千克,该块耕地的土地生产率为()千克/亩。
A.850
B.950
C.1150
D.1200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农业生态经济原理。
耕地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由于农业自然资源生产率=有用成果/自然资源投入量
因此,耕地土地生产率=有用成果/耕地投入量=10200/12=850(千克/亩)
故选项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