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1题
荧光素发射荧光属于
A.光照发光
B.化学发光
C.生物发光
D.偏振光
E.电化学发光
参考答案:A
解析:
荧光就是某些物质受到一定波长光的激发后,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出的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的光。
第163题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为
A.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C.四乙基罗丹明RB200
D.镧系螯合物
E.藻红蛋白R-BE
参考答案:A
解析:
FITC在冷暗干燥处可保存多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其主要优点是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
第164题
荧光效率是指
A.荧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
B.荧光色素产生荧光的强度
C.接受激发光后,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的色调
D.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
E.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
参考答案:A
解析:
荧光物质分子将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称为荧光效率。
第165题
要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应使
A.激发光必须很强
B.样品浓度应适中
C.光源与检测器应与样品在同一线上
D.待测物吸光系数必须很大
E.液槽厚度要足够厚
参考答案:B
解析:
要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应使样品的浓度适中。
第166题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中,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的方法是
A.直接法
B.间接法
C.多标记法
D.双标记法
E.补体结合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直接法:用将特异荧光抗体直接滴加于标本上,使之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法优点是操作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制备相应的特异荧光抗体。不可对抗原或抗体作检测。
第167题
HRP与TMB反应后,加H2SO4终止反应前呈
A.蓝色
B.棕黄色
C.橙黄色
D.黄色
E.紫色
参考答案:A
解析:
TMB是一种优于OPD的新型HRP色原底物。TMB经HRP作用后变为蓝色,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50nm。
第168题
制备抗体酶结合物的方法通常采用
A.戊二醛交联法
B.酶偶联测定法
C.免疫印迹法
D.糖原染色法
E.捕获竞争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制备抗体酶结合物的方法通常有戊二醛交联法、过碘酸盐氧化法和标记抗体鉴定法。
第169题
ELISA试验以HRP为标记酶时,常用的供氢底物为
A.OPD
B.YMB
C.OT
D.ABTS
E.PNP
参考答案:A
解析:
许多化合物可作为HRP的供氧体,在ELISA中常用的供氢体底物为邻苯二胺(OPD)、四甲基联苯胺(FMB)和ABTS。OPD为在ELISA中应用最多的底物,灵敏度高,比色方便。
第170题
HRP与底物OPD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
A.450nm
B.278nm
C.403nm
D.495nm
E.492nm
参考答案:E
解析:
OPD被认为是HRP最为敏感的色原底物之一。OPD在HRP的作用下显橙黄色,加强酸如硫酸或盐酸终止反应后呈棕黄色,最大吸收峰在492nm波长。
第171题
ELISA检测中“钩状效应”(hookeffect)是指
A.钩状效应即HOOK效应,是指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导致假阴性的现象,其中抗原过量叫做前带效应
B.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检测抗原时抗原过量
C.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时RF的干扰
D.竞争法检测抗体时特异性问题
E.检测的假阳性反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双位点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第172题
ELISA试验中最常用的标记酶是
A.AST
B.HRP
C.ACP
D.ALT
E.LDH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ELISA中,常用的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国内在ELISA中一般均采用HRP。
第173题
HRP与底物TMB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
A.278nm
B.450nm
C.495nm
D.403nm
E.492nm
参考答案:B
解析:
TMB是一种优于OPD的新型HRP色原底物。TMB经HRP作用后变为蓝色,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变为黄色,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50nm。
第175题
均相酶免疫测定不具有的特点是
A.操作简便,易于自动化
B.常用于半抗原和小分子的检测
C.不易受样品中的内源性酶的干扰
D.酶与抗原结合后仍保留酶和抗原的活性
E.灵敏度不及异相酶免测定
参考答案:C
解析:
均相酶免疫测定是将半抗原或小分子抗原如药物、激素、毒品、兴奋剂等与酶结合制成酶标记物,酶与抗原(半抗原)结合后仍保留酶和抗原(半抗原)的活性。均相酶免疫测定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自动化,应用广泛,不仅可检测药物、激素、毒品、兴奋剂等半抗原或小分子抗原,也可测定大分子蛋白质、病毒及细胞性抗原成分。
最大缺点是易受样品中非特异的内源性酶、酶抑制药及交叉反应物的干扰,而且由于采用竞争性结合分析原理,灵敏度不及异相酶免测定。
第176题
酶免疫测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要分离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记物而分为下述哪几种类型
A.均相异相
B.异相固相
C.同相均相
D.固相均相
E.固相异相
参考答案:A
解析:
酶免疫测定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要分离结合的与游离的酶标记物而分为均相和异相这两类。
第177题
酶免疫技术中酶的要求
A.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
B.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
C.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
D.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1.酶的活性要强,催化反应的转化率高,纯度高。
2.易与抗体或抗原偶联,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且不影响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性。
3.作用专一性强,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受检组织或体液中不存在与标记酶相同的内源性酶或抑制物。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的酶还要求当抗体与酶标抗原结合后,酶活性可出现抑制或激活。
4.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产物易于判断或测量,方法简单易行、敏感和重复性好。
第178题
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是一种
A.非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
B.均相酶免疫测定技术
C.酶免疫测定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
D.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E.电泳技术
参考答案:B
解析:
最早取得临床实际应用的均相酶免疫试验是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EMIT),随着新的均相酶免疫试验的发展,目前最为成功的是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CEDIA)。
第179题
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
A.均相酶免疫测定
B.异相酶免疫测定
C.液相酶免疫测定
D.固相酶免疫测定
E.固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参考答案:A
解析:
均相酶免疫测定方法有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和克隆酶供体免疫分析方法。其中,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是最早取得实际应用的均相酶免疫测定。
第180题
下图所示的为哪一种ELISA技术的反应原理示意图
A.双抗原夹心法
B.双位点一步法
C.间接法测抗体
D.捕获法
E.竞争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双位点一步法是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可如图中所示,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此法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