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1题 上述哪种表现为筋骨强健、胸廓宽厚、肌肉丰满、皮肤润泽、精力充沛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体强:即形体强壮。表现为筋骨强健、胸廓宽厚、肌肉丰满、皮肤润泽、精力充沛等。
第122题 下列呕吐物主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呕吐物酸腐,夹有未消化食物,多由食积不化所致
B.呕吐清水痰涎,伴口干不欲饮、苔腻胸闷,多由脾阳失运,水饮停积而成
C.呕吐不消化食物,无酸臭味,或呕吐黄绿苦水,频发频止者,多见于肝气犯胃
D.呕吐物浓稠,酸臭无比,多因脾胃阳虚所致
E.呕吐物秽浊酸臭,或呕吐鲜血,夹食物残渣,是肝火犯胃所致
参考答案:D
解析:
望呕吐物:呕吐物秽浊酸臭,或呕吐鲜血,夹食物残渣,是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所致;呕吐物清稀无臭,多因脾胃阳虚或寒邪犯胃所致;呕吐物酸腐,夹有未消化食物,多因饮食失节,食滞不化所致;呕吐清水痰涎,伴口干不欲饮、苔腻胸闷,为痰饮中阻,多由脾阳失运,水饮停积而成;呕吐不消化食物,无酸臭味,或呕吐黄绿苦水,频发频止者,为气滞呕吐,多见于肝气犯胃的病证。
第123题 以下哪种颜色主惊风、寒证、痛证、瘀血
A.黄
B.白
C.黑
D.青
E.赤
参考答案:D
解析:
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瘀血。
赤色:主热证。
黄色:主虚证、湿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黑色:主肾虚、寒证、瘀血和水饮。
第124题 得神的表现是
A.神识清楚、思维敏捷、言语清晰、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含、面也荣润含蓄、表情自然、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
B.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不欲言语、目光呆滞、肢体倦怠、动作迟缓
C.神志异常
D.精神萎靡、神识朦胧、昏昏欲睡、声低气怯、应答迟缓、目暗睛迷、瞳神呆滞、面色晦暗暴露、表情淡漠呆板、体态异常
E.久病、重病精气大衰之人,突然目显光彩、两颧泛红如妆,或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等
参考答案:A
解析:
得神:指神气充足的表现。凡神识清楚、思维敏捷、言语清晰、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自然、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者,称为“得神”,亦称“有神”。可见于常人,表示精气充足,体健无病;若见于患者,则说明精气未衰,脏腑未伤,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第126题 雀盲的症状是
A.视一物为几物
B.暗时视物不清
C.视物昏暗模糊
D.黑睛斜向一侧
E.两目上视,白多黑少,不能转动
参考答案:B
解析:
问目
主要询问患者眼目视觉的强弱、痛痒等感觉及分泌物的状况。目痛最为常见,多属实证,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风热侵袭等都可引起眼目疼痛。目弦,指眼前发黑、发花,甚则视物旋转,可由肝阳上亢或痰湿上蒙清窍引起,也可因气血阴精亏虚,目失濡养使然。目昏,为视物昏暗模糊;雀盲,为暗时视物不清;歧视,为视一物为几物,三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均由肝肾虚损,精血不足而致。
第127题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大量出汗者为绝汗
B.汗出淋漓、清稀而冷,同时伴有身凉肢厥、脉微欲绝之症,则属亡阴之汗
C.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者,称为自汗
D.入睡时出汁,醒后则汗止者,谓之盗汗
E.当病势沉重时,病人先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者,称为战汗
参考答案:B
解析:
(1)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尤甚者,称为自汗。多缘于阳气虚弱,腠理不密,津液无以固摄而外泄,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症。
(2)盗汗:入睡时出汗,醒后则汗止者,谓之盗汗。多因阴虚不能制阳而阳偏盛,虚热蒸发津液外出为汗,常伴有潮热、颧红及舌红少苔等症。
(3)战汗:当病势沉重时,患者先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者,称为战汗。战汗是邪正交争剧烈,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可根据汗出后的病情变化来推测邪正之盛衰。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安的好转现象;若汗出后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则为邪盛正衰的危候。
(4)绝汗: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大量出汗者为绝汗,又称”脱汗”,往往见于亡阴、亡阳的证候。若汗出如油,热而黏手,同时兼见高热烦渴、脉细疾数之症,属亡阴之汗;若汗出淋滴,清稀而冷,同时伴有身凉肢厥、脉微欲绝之症,则属亡阳之汗。
第128题 结脉、代脉、促脉,其脉象的共同点是
A.脉来较数
B.脉来时止
C.止无定数
D.脉来缓慢
E.止有定数
参考答案:B
解析:
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代脉——时有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第130题 亡阳的汗出特点是
A.汗多而壮热
B.汗出而肤热
C.汗出而恶风
D.动则汗出
E.汗出而肢冷
参考答案:E
解析:
亡阳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阳气突然亡脱,而致全身机能活动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亡阳使其温煦、推动、振奋、固摄等功能严重衰竭,临床多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衰惫、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危重征象。
第131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里证
A.头痛头晕
B.恶心呕吐
C.心悸失眠
D.舌淡苔白
E.恶寒发热
参考答案:E
解析:
里证:因病在里,或病起于里,故其基本特点是无新起之寒热并见,以脏腑气血阴阳等失调的症状为其主要表现,如高热,恶热,或微热,潮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畏寒肢冷卧,身倦乏力,口淡多涎,腹痛,便秘,或泄泻,呕吐,尿少色黄或清长,苔厚,脉沉等。
恶寒发热是属于表证。
第132题 寒证的特点不包括的是
A.痰、涎、涕清稀
B.口渴喜冷饮
C.脉迟或紧
D.恶寒喜暖
E.肢冷蜷卧
参考答案:B
解析:
寒证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临床表现不尽一致,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第133题 亡阴时的汗出特点是
A.汗多而壮热
B.汗出而肤温
C.汗出而恶风
D.动则汗出
E.汗出而肢冷
参考答案:B
解析:
亡阴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阴液突然丢失或大量消耗,而致全身机能活动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由于亡阴,其滋润、宁静、制阳、内守等功能严重衰竭,临证多见烦躁不安、气喘口渴、手足虽温但大汗欲脱等严重的外脱不守征象。
第134题 齿龈红肿出血,口臭,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数,宜诊断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胃热(火)证
[临床表现]胃脘灼痛,拒按,或消谷善饥,或见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第135题 便血,尿血,崩漏,或月经量多,或皮下出血,宜诊断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脾不统血证
[临床表现]便血,尿血,崩漏,或月经量多,或皮下出血。伴见纳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第136题 脾阳虚的表现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脾阳虚证
[临床表现]腹胀纳少,腹痛喜温喜按,大便稀溏,畏寒肢冷,面白无华,或肢体困倦,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第137题 肾阳虚的表观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面色白,或黧黑,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夜尿多;或男子阳痿,精冷不育;或女子宫寒不孕,或性欲减退;或大便久泄不止,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满,心悸久喘,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第138题 肾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A.舌红脉细
B.舌红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无苔,脉细数
参考答案:E
解析:
肾阴虚证[临床表现]眩晕耳鸣,腰脓酸软,健忘,发脱齿摇,男子遗精,阳强易举,女子经少、经闭,或见崩漏,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尿少色黄,舌红无苔,脉细数。
第139题 下列对“正治”法的定义描述正确的是
A.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
B.是顺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法则
C.是顺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
D.又叫从治法
E.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法则
参考答案:A
解析: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临床常采用的正治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第140题
下列不属于正冶法的治疗方法是
A.热者寒之
B.实则泻之
C.寒者热之
D.通因通用
E.虚则补之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临床常采用的正治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