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81题 关于重(装)量差异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片剂、胶囊剂等制剂检查
B.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查
C.属于制剂通则检查项目
D.是药典中片剂、胶囊剂、合剂、糖浆剂等制剂通则检查项目
E.系指按规定方法测定每片(粒)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重(装)量差异系指按规定方法测定每片(粒)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药典中片剂、胶囊剂等制剂通则检查项目。
第382题 《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诺氟沙星的鉴别用
A.试管反应
B.滤纸片反应
C.薄层色谱
D.高效液相色谱
E.气相色谱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诺氟沙星的鉴别用薄层色谱法,取药品及对照品适量分别在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点样,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
第383题 关于pH测定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测定电极目前常使用复合pH电极
B.复合电极由两个同心玻璃管构成,外管为常规的玻璃电极,内管为参比电极
C.复合电极通常是由玻璃电极与银-氯化银电极或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组合而成
D.属于一般杂质检查项目
E.是检查药物中酸碱杂质的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测定溶液pH常用的电极,目前常使用复合pH电极:将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组装在一起就构成了复合电极。通常是由玻璃电极与银-氯化银电极或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组合而成。它是由两个同心玻璃管构成,内管为常规的玻璃电极,外管为参比电极,电极外套将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包裹在一起,并把敏感的玻璃泡固定在外套的保护栅内,参比电极的补充液由外套上端的小孔加入。
第384题 关于薄层色谱鉴别法错误的是
A.在距离薄层板一端约2.0cm处的基线处点样
B.点样的一端浸入展开剂中,深度应为距薄层板底边0.5-1.0cm
C.将适量展开剂加入展开缸内预先饱和
D.可根据样品与对照品比移值的一致性进行鉴别
E.硅胶G薄层板有色斑点直接检视,无色斑点可通过白炽灯照射检视
参考答案:E
解析:
硅胶G薄层板有色斑点直接检视,无色斑点可通过喷适当的显色剂使斑点显色检视。
第385题 下列测定项目不属于药品的检查项目的是
A.干燥失重
B.重(装)量差异
C.无菌
D.pH
E.薄层色谱鉴别
参考答案:E
解析:
干燥失重是检查规定的条件下药物中挥发性物质和水分的一种方法,属于一般杂质检查项目。pH测定法属于一般杂质检查项目,是检查药物中酸碱杂质的一种方法。重(装)量差异是药典中片剂、胶囊剂等制剂通则检查项目。《中国药典》规定无菌制剂(如软膏剂及眼用制剂等)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查后才能用于临床,此项检查属于无菌制剂的制剂通则检查。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是药物鉴别中较为常用的一类方法。
第386题 某供试品的pH在4.5左右,要准确测定其pH需要选用的校正仪器缓冲液pH正确的是
A.4.8,7.8
B.1.5,3.5
C.3.5,9.5
D.3.5,6.5
E.4.5,6.5
参考答案:D
解析:
按品种项下的规定,选择两种pH约相差3个单位的标准缓冲液,使供试液的pH处于二者之间。
第387题 根据下列实验数据计算本品的干燥失重应为: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重:28.9232g;干燥前总重(称量瓶+药品):29.9493g;干燥至恒重的总重(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药品):29.9464g
A.0.27%
B.0.28%
C.1.00%
D.0.99%
E.0.29%
参考答案:B
解析:
干燥失重%-(供试品干燥至恒重后减失的重量÷供试品取样量)×100%。
第388题 对减压干燥法叙述正确的是
A.压力应控制在30mmHg以下,温度一般为80℃
B.干燥温度一般为105℃
C.属于一般杂质检查项下的检测方法
D.适用于熔点低、受热稳定及难去除水分的药物
E.适用于受热较稳定的药物
参考答案:C
解析:
干燥失重是检查规定的条件下药物中挥发性物质和水分的一种方法。属于一般杂质检查项目。干燥方法有:常压恒温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减压干燥法和热分析法等。常压恒温干燥法适用于受热较稳定的药物,干燥温度一般为105℃。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受热不稳定及难去除水分的药物,压力应控制在2.67kPa(20mmHg)以下,温度一般为60℃。
第389题 自制薄层板的活化条件为
A.110℃活化30分钟
B.105℃活化30分钟
C.120℃活化50分钟
D.110℃活化60分钟
E.120℃活化20分钟
参考答案:A
解析:
自制薄层板室温下晾干,在110℃活化30分钟,置于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备用。
A.应对样品和对照品分离度的一致性,进行判断
B.本检测方法为薄层色谱鉴别法
C.本检测采用的是对照品法
D.应考察灵敏度、比移值(Rf)、分离效能等指标是否符合规定
E.本检测可用自制薄层板完成
参考答案:A
解析:
薄层色谱法和纸色谱法是药物鉴别中较为常用的一类方法,由于通常采用对照品法,所以使该类方法的专属性大大提高。鉴别时根据样品和对照品比移值的一致性进行判断。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检测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使斑点的检测灵敏度、比移值(Rf)和分离效能符合规定。
第391题 药品检验的取样基本原则是
A.真实、合理
B.均匀、合理
C.科学、少量
D.真实、科学
E.大量、科学
参考答案:B
解析:
取样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
第392题 关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使用错误的是
A.典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组成为:贮液器-输液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工作站)
B.测定完毕后,用规定的溶剂冲洗泵和柱子→并将流速逐渐降为“0” →依次关闭泵、柱温箱、检测器和电脑开关→关闭ups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
C.所用溶剂必须符合色谱法试剂使用条件
D.流动相需经脱气、过滤后方可使用
E.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吸收系数、峰面积或峰高、校正因子和拖尾因子等指标
参考答案:E
解析:
色谱系统的适用性试验通常包括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等4个指标。吸收系数是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参数。峰面积或峰高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测定值,是定量依据。
第393题 常用硅胶板硅胶与CMC-Na(5%水溶液)的比例是
A.1:1
B.1:2
C.1:3
D.3:1
E.2:1
参考答案:C
解析:
常用的硅胶G-CMC-Na薄层板的制备为例:将1份硅胶G与3份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在研钵中按同一方向研磨混合,除去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进行涂布;
第394题 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包括
A.硫酸-亚硝酸钠反应、中和反应
B.硫酸-亚硝酸钠反应、甲醛-硫酸反应
C.芳香第一胺反应和水解反应
D.重氮化-偶合反应和硫酸-亚硝酸钠反应
E.甲醛-硫酸反应、中和反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苯巴比妥的鉴别反应包括硫酸-亚硝酸钠反应和甲醛-硫酸反应。
第395题 下列药品的鉴别方法不属于试管反应的是
A.硫酸-亚硝酸钠反应
B.芳香第一胺反应
C.甲醛-硫酸反应
D.滤纸片反应
E.重氮化-偶合反应
参考答案:D
解析:
芳香第一胺反应又称重氮化-偶合反应;滤纸片反应是将药物配成一定溶液,滴加到滤纸片上,再加入一种特效试剂,根据两者(交集面)的反应现象(颜色、荧光等)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A.对乙酰氨基酚
B.阿托品
C.盐酸普鲁卡因
D.苯巴比妥
E.苯妥英钠
参考答案:C
解析:
盐酸普鲁卡因的鉴别——水解反应:取本品约0.1g,置试管中,加水2ml溶解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1ml,即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变成油状物,继续加热,发生的蒸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热至油状物消失后,放冷,加盐酸酸化,即析出白色沉淀;此沉淀可溶于过量的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