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题库(5080题)


第4841题 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是


A.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B.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C.抢救车祸病人导致病人声带损伤

D.使用超剂量药物,导致病儿耳聋

E.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预防的不良后果的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D选项属于医疗事故。


第4842题 患者齐某因喉部异物入院治疗,一日晚上该患者突感腹痛,呼叫值班护士,值班护士觉得问题不大不必通知医生,自作主张告知患者服用止痛片,次日该患者因急性腹膜炎延误病情出现生命危险。值班护士的医疗过失行为应承担的责任是


A.同等责任

B.轻微责任

C.次要责任

D.完全责任

E.主要责任


参考答案:D


解析: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的判定按照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诸多因素中,医疗过失行为所占的比重而定。依次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本题护士在发现该患者突发腹痛的情况后应立即报告科室护士长及科室领导,而该护士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擅自主张告知患者服用止痛片,造成患者病情恶化,在这起事故中,该护士应承担完全责任,本题选D。


第4843题

关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规定,正确的是


A.可自行采集

B.可将临床多余用血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C.必须进行配型核查

D.必须先行缴费后使用

E.主要动员家庭、亲友患者献血


参考答案:C


解析:

国家实施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校在校生率先献血(E错),无偿献血不得买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不可以私自出售给血液制品生产单位(B错)。医疗机构临床所需成分血品种,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负责制备和供给(A错)。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并不是先缴费后使用,D错,静脉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C是正确的。


第4844题 根据侵权责任法,有关医疗告知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医疗告知中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B.“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不包括患者家属在场不签字的情形

C.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D.医务人员未尽到告知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E.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告知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察侵权责任法。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B选项包括患者家属在场不签字的情形


第4845题 根据我国《献血法》规定,为保障临床急救用血需要,对择期手术患者,应提倡采用的用血方式是


A.同型输血

B.自身储血

C.自愿献血

D.输成分血

E.互助献血


参考答案:B


解析:

《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可以避免血缘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故B正确。


第4846题 患者女,33岁。桡骨远端内固定术后。医嘱给予头孢唑啉钠静脉注射。护士行皮试后结果为阴性,该护士遵医嘱给药,但是患者突然自觉不适,随即发生了休克表现。该事件属于


A.一级医疗事故

B.责任心不强

C.突发的意外事件

D.护理质量缺陷

E.严重的护理差错


参考答案:C


解析:

依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的构成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行为违法性、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本题护士在使用抗生素前,按规定进行过敏试验,皮试阴性后遵医嘱给药,整个操作流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护理规范的要求,不存在差错,不属于护理差错,更不属于医疗事故。患者出现休克反应系个体差异反应,属于突发的意外事件,故本题选C。


第4847题 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多长时间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E.4小时


参考答案:B


解析:

记忆性题目,考察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置,需掌握。


第4848题 某地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入传染病疫区不能做的是


A.采集样本

B.仪器分析病毒性质

C.进行水土检验

D.在患病人群中开展对照治疗试验

E.疫情调查


参考答案:D


解析:

疾病预防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职责:①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②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E正确);③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估(A、C对);④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B对);⑤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⑥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⑦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⑧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本题D项对患病人群进行对照治疗试验,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不符合伦理学道德要求,故本题D是错误的。


第4849题 患者有权复印的病历资料不包括


A.体温单

B.医嘱单

C.死亡病例讨论记录

D.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

E.住院志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察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不包括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


第4850题 根据甲类传染病的疫情控制要求,当遇到甲类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时,处理方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确诊后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B.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C.必须限制其活动范围,防止疾病传播

D.不必进行特别的管理

E.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察疫情控制。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4851题 患者女,28岁。因宫外孕输卵管破裂造成大出血,现处于休克状态,需紧急输血,下列配型合格的献血者中最佳的是


A.女性,50岁,教师。过敏体质

B.男性,30岁,个体商人,在2个月前献血200ml

C.男性,60岁,大学教师,既往体健

D.男性,22岁。在读大学生,体重60Kg

E.女性,38岁,医生,因甲状腺切除终身服用药物替代治疗


参考答案:D


解析:

依据我国《献血法》中的相关规定,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时间:我国大陆地区(除深圳)规定不低于六个月,故B、C项献血者不符合。传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发作过敏患者、各种心血管、呼吸、血液、消化、内分泌、器质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均不符合献血条件,故E、A项献血者不符合。本题选D。


第4852题 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医疗事故叙述错误的是


A.医疗事故是过失行为

B.医疗事故对患者要有人身损害的后果

C.医疗事故常常是由于疏忽造成的

D.四级医疗事故比严重护理差错程度轻

E.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


参考答案:D


解析: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E是正确的。医疗事故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属于过失行为,故A正确。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故B正确。过失可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分自信过失,C是正确的。

四级医疗事故是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或其他后果的。严重护理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技术或者责任原因发生错误,虽然给患者造成了身心痛苦或影响了治疗工作,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构成事故者。D描述有误。


第4853题 有关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职责描述不正确的是


A.指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承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B.使用后的一次医疗器具要进行回收

C.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D.对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

E.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防止医源性感染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察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其余选项均正确。


第4854题 下列传染病应当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但哪种传染病除外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鼠疫

C.狂犬病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E.霍乱


参考答案:C


解析:

考察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和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被列入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第4855题 患者男,55岁。因胆结石合并胆道梗阻拟手术治疗,患者的妻子、父母、大哥及其30岁的儿子都到了医院,医务人员介绍了手术的重要性及风险,其手术协议签订人应首选


A.患者的父母

B.患者的妻子

C.患者的大哥

D.患者的儿子

E.患者本人


参考答案:E


解析: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同时取得其家属或关系人同意并签字,由此可见手术协议签订人首选是患者本人;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此例可取得患者同意。故本题选E。


第4856题 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疾病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麻疹

C.狂犬病

D.鼠疫

E.艾滋病


参考答案:D


解析:

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被列入乙类传染病,但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第4857题 青年患者,右下腹疼痛难忍,到医院就诊。经医师检查、检验,当即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随对其实施阑尾切除术。手术情况正常,但拆线时发现伤口愈合欠佳,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手术医师告知,此系缝合切口的羊肠线不为患者人体组织吸收所致,在临床中少见。经过近1个月的继续治疗,该患者获得痊愈。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患者被拖延近1个月后才得以痊愈这一客观后果,应当属于


A.三级医疗事故

B.四级医疗事故

C.因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

D.因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E.二级医疗事故


参考答案:C


解析: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形:
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4858题 某医院新进护士肖某在执行氯化钾给药医嘱时,将静脉滴注看错为静脉推注,结果为患者静脉推注给药后,造成患者死亡。该医疗事故等级为


A.二级医疗事故

B.三级医疗事故

C.四级医疗事故

D.严重护理差错

E.一级医疗事故


参考答案:E


解析: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是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本题即属一级医疗事故,选E。二级是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是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四级是造成明显人身损害或其他后果的。


第4859题 护士因自信药物不会出错,没有进行查对,导致错误的药物注入病人体内,造成病人死亡。护士的行为属于


A.过失犯罪

B.侵权行为

C.疏忽大意

D.无过失行为

E.渎职罪


参考答案:A


解析: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两个含义:一是“过失”造成的,即是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而不是有伤害患者的主观故意;二是对患者要有“人身损害”后果。这是判断是否医疗事故至关重要的一点。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的判定,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对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的判定没有责任和技术的区别,而是按照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后果的诸多因素中,医疗过失行为所占的比重依次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第4860题 以下不适用于本条例的是


A.心脏移植

B.肝移植

C.骨髓移植

D.脾移植

E.肾移植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人体器官移植,适用《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从事人体细胞和角膜、骨髓等人体组织移植,不适用本条例,故本题选C。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