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题库(359题)


第301题 暴喜可引起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喜则气缓,指过度喜乐,致使心气涣散或心神惮散的病机变化。轻者可见心悸失眠、少气无力、精神不集中等;重者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而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


第302题 情志为病,过惊则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惊则气乱。指猝然受惊,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


第303题 情志为病,过思则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导致心脾气机郁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及倦怠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症状。


第304题 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是


A.体质

B.精神状态

C.阴阳

D.脏腑

E.环境


参考答案:A


解析:

体质与发病:不同的体质,在发病中可①决定发病倾向,如体质虚弱,则易感邪发病,且发病后易形成虚实夹杂证。②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如阳虚之体,每易感受寒邪;阴虚之质,每易感受热邪等。③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如感湿邪,阳盛之体易热化形成温热病变;阳虚者则易寒化为寒湿病变等。


第305题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发病类型是


A.伏而后发

B.感邪即发

C.徐发

D.继发

E.合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伏而后发,即指感受邪气后,并不立即发病,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


第306题 疠气致病多为


A.伏而后发

B.徐发

C.继发

D.感邪即发

E.复发


参考答案:D


解析:

感邪即发,又称为卒发、顿发。即感邪后立即发病。多见于:①新感外邪较盛。如感受风寒、风热、温热、暑热、温毒邪气,邪气较盛时,多感邪即发。②情志剧变。剧烈的情绪变化,如暴怒、过度悲伤均可致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脏腑功能障碍而顷刻发病。③毒物所伤。误服有毒食品,药物中毒、吸入有毒的秽浊之气,可使人中毒而迅速发病。④外伤。无论何种外伤,伤人后立即发病。⑤感受疠气。由于其性毒烈,致病力强,来势凶猛,感邪后多呈暴发。


第307题 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

C.正邪交争

D.邪气损正

E.阴阳失调


参考答案:B


解析: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第308题 感邪后缓慢发病是


A.合病

B.复发

C.感邪即发

D.伏而后发

E.徐发


参考答案:E


解析:

徐发,又称为缓发,即指感邪后缓慢发病。


第309题 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正气不足

B.邪气

C.邪正交争

D.邪气损正

E.阴阳失调


参考答案:A


解析: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第310题 小儿食积而致疳积,其发病类型是


A.徐发

B.继发

C.合病

D.复发

E.伏而后发


参考答案:B


解析:

继发,是指在原发疾病基础上,继发新的疾病。其特点是新的疾病与原发病的病理上有密切联系。


第311题 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称为


A.水停气阻

B.气随津脱

C.血瘀水停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参考答案:D


解析:

津亏血瘀是指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津液充足是保持血脉充盈,血行通畅的重要条件。若因高热、烧伤,或吐泻、大汗出等因素,致使血中津液大量亏耗,则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变。


第312题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津液与气的哪种关系失调


A.气随津脱

B.津枯血燥

C.津亏血瘀

D.血瘀水停

E.水停气阻


参考答案:A


解析:

气随津脱是指津液大量耗失,气失其依附而出现暴脱亡失的病理变化。多由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等所致。


第313题 “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


A.胸阳不振,阴寒内盛

B.痰湿内阻,从阴化寒

C.脾肾阳虚,阴寒内盛

D.恣食生冷,寒伤中阳

E.肺气不足,寒饮内停


参考答案:C


解析:

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而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内寒的病机多见于心脾肾。


第314题 下列哪项不是阴虚风动的临床表现


A.手足蠕动

B.低热起伏

C.脉细如丝

D.神昏谵语

E.筋脉拘挛


参考答案:D


解析:

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理状态。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之滋润,变生内风。临床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如丝等阴气衰少表现。神昏谵语多见热极生风。


第315题 血虚生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虚无以荣络,则虚风内动。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第316题 热极生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指邪热炽盛,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养而动风病理状态。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火热亢盛,煎灼津液,致使筋脉失养,动而生风。常见临床表现:在高热不退基础上出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神昏谵语等。


第317题 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称为


A.水停气阻

B.气随津脱

C.血瘀水停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瘀水停是指因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血瘀则津液不行,从而导致津停为水湿痰饮。


第318题

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次序是


A.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

B.太阴→太阳→少阴→阳明→厥阴→少阳

C.太阳→太阴→阳明→少阴→少阳→厥阴

D.太阴→阳明→厥阴→太阳→少阴→少阳

E.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参考答案:E


解析:

六经由表入里传变,基本形式是由阳入阴,顺次由太阳至阳明、少阳,而后太阴,少阴,最终至厥阴。


第319题

大肠的功能是


A.排泄胆汁

B.主和降

C.化物

D.传导

E.受盛


参考答案:D


解析: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1)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2)大肠主津。


第320题 “实”的主要病机是


A.正气旺盛

B.气血瘀滞

C.水液蓄积

D.痰浊壅滞

E.邪气亢盛


参考答案:E


解析:

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