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41题 “大实有羸状”的证候性质是
A.真实假虚证
B.实中夹虚证
C.由实转虚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错杂证
参考答案:A
解析:
“大实有赢状”即真实假虚证,是指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某些“虚”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如因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妇女崩漏下血,热结肠胃而见泻下稀水臭秽的“热结旁流”等。
第342题
气不摄血多与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参考答案:C
解析:
气不摄血,是指因气虚统摄无力,以致血逸脉外而出血的病理变化。由于脾主统血,所以气不摄血的病变,多与脾气亏虚有关。
第343题 阳偏衰常见于
A.肝、心、肾
B.脾、心、肾
C.肺、心、肾
D.肝、脾、肾
E.脾、肺、肝
参考答案:B
解析:
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如心阳、脾阳和肾阳等,皆可出现虚衰病变,但一般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在阳气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344题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
A.水停气阻
B.气随津脱
C.津枯血燥
D.津亏血瘀
E.血瘀水停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随津脱是指津液大量耗失,气失其依附而出现暴脱亡失的病理变化。多由高热伤津,或大汗伤津,或严重吐泻耗伤津液等所致。
第345题 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
A.阳气亢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
B.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
C.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
D.阴寒之邪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
E.以上均非
参考答案:A
解析:
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亢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一般的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变。
第346题 肝阳化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肝阳化风,指肝阳偏亢,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致肝阳亢逆无制而动风的病理状态。多由于情志所伤,肝郁化火;或年老肝肾阴亏;或操劳过度等,耗伤肝肾之阴,导致阴虚阳亢,风气内动。常见临床表现:轻者可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见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严重者则因血随气升而发卒然仆倒,或为闭证,或为厥证。
第347题 阴虚风动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阴虚风动,指阴气衰竭,宁静、抑制功能减退而动风的病理状态。多见于热病后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气和津液大量亏损,阴虚则阳亢,抑制能力减弱,加之筋脉失之滋润,变生内风。临床可见筋挛肉瞤、手足蠕动等动风症状,并见低热起伏、舌光红少苔、脉细如丝等阴气衰少表现。
第348题 阴损及阳是指
A.阴虚不能制约阳气
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C.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
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
E.以上均非
参考答案:C
解析:
阴损及阳,是阴液亏虚,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病机上首先是阴虚,在阴虚的基础上导致阳虚;从主次上讲,是以阴虚为主。
第349题 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
A.阳盛则阴病
B.阴盛则寒
C.阳虚则寒
D.阴损及阳
E.阳盛格阴
参考答案:E
解析:
阳盛格阴,指阳气偏盛至极,深伏于里,热盛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热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可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热盛于内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第350题 热极生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指邪热炽盛,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养而动风病理状态。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火热亢盛,煎灼津液,致使筋脉失养,动而生风。常见临床表现:在高热不退基础上出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神昏谵语等。
第351题 血虚生风可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虚无以荣络,则虚风内动。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第352题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热者寒之
参考答案:C
解析: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阴偏衰产生的是“阴虚则热”的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称之为“阳病治阴”。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第353题 阴盛格阳属于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阳损及阴
D.真热假寒
E.真寒假热
参考答案:E
解析:
阴盛格阳是指阴气偏盛至极,壅闭于里,寒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一种病理变化。称为真寒假热证。
第354题 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
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
B.阴精阳气的盛衰
C.气血的盛衰
D.正邪的盛衰
E.阴阳的盛衰
参考答案:D
解析: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所谓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因此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
第355题 气逆最常见的脏腑是
A.肺、胃、肾
B.心、胃、肝
C.肝、胃、肾
D.肺、胃、肝
E.肝、肺、肾
参考答案:D
解析:
临床上常见的多为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阻肺所致,使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上逆而致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多因寒饮,痰浊,食积停滞于胃,阻碍气机所致,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等症;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导致呕血。肺主气,胃气宜降,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因此气逆多见肺、胃、肝脏。
第356题 “实”的主要病机是
A.邪气亢盛
B.正气旺盛
C.气血瘀滞
D.水液蓄积
E.痰浊壅滞
参考答案:A
解析:
实,指以邪气亢盛为主,而正气未衰,正邪激烈相争,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以太过、亢奋、有余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第357题 下列哪项为虚证的临床表现
A.二便不通
B.五心烦热
C.精神亢奋
D.烦躁不宁
E.疼痛剧烈
参考答案:B
解析:
虚,指以正气虚损为主,机体抗邪无力,表现一系列以虚弱、衰退和不足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或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致使正气脱失的病变。
第358题 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为
A.心、肺、胃
B.肝、脾、肾
C.肝、肾、大肠
D.脾、胃、大肠
E.肺、胃、大肠
参考答案:E
解析:
津伤化燥,又称“内燥”,是指津液不足,各组织器官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但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常见肌肤干燥不泽,起皮脱屑,甚则皲裂,口燥咽干,舌上无津,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症。如以肺燥为主,还兼见干咳无痰、甚则咯血;以胃燥为主时,可见食少、舌光红无苔;若系肠燥,则兼见便秘等症。
第359题 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
A.邪正相持
B.正虚邪恋
C.邪盛正衰
D.邪去正虚
E.正盛邪退
参考答案:A
解析:
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过强,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理过程。多发于外感疾病中期,或慢性病之迁延期,多由于邪正相持不下,病势胶着所致。病势迁延,经久不愈,或发展成慢性病证。一般来说,邪气留结之处,即是邪正相持、病理表现明显之所,其临床表现亦随邪留部位而有所不同。
第360题 内伤病传变的形式包括
A.脏与脏传变
B.脏与腑传变
C.腑与腑传变
D.形脏内外传变
E.以上皆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内伤病的病位在脏腑,基本传变形式是脏腑传变,包括:脏与脏传变、脏与腑传变、腑与腑传变、形脏内外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