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61题 患者,男性,63岁。18、17、16、15缺失。为了减小义齿游离鞍基水平向的移动,不正确的设计是
A.扩大鞍基面积
B.选用牙尖斜度大的人工牙
C.缺失区对侧应用设计间接固位体
D.末端基牙设计RPI卡环组,减小基牙扭力
E.应用双侧联合设计
参考答案:B
解析:
应该是选择牙尖斜度小的人工牙,故选B。
第462题 在余留牙条件正常的情况下,设计双端固定桥,下列哪一种选择是不正确的
A.
上颌|缺失,
为基牙
B.
上颌止失,
为基牙
C.
上颌缺时,
为基牙
D.
下颌 缺时,
为基牙
E.
下颌 缺时,
为基牙
参考答案:B
解析:
因为侧切牙牙周膜面积小于中切牙,故选B。
A.
固定桥
B.
固定桥
C.
固定桥
D.可摘局部义齿
E.
固定桥
参考答案:C
解析:
因为侧切牙牙根短,所以它的支持作用就会比较差,另外它的牙周膜面积小于中切牙,所以需要增加基牙。故选C。
第464题 患者左下5、6、7、8缺失,缺牙区牙槽嵴丰满,左下4I度松动,余牙正常。修复方案为
A.可摘局部义齿,左下4远中 牙合 支托
B.固定义齿修复
C.可摘局部义齿,左下4近中 牙合 支托
D.可摘局部义齿,左下4不选做基牙
E.左下4、5、6、7、8覆盖义齿修复
参考答案:C
解析:
因为左下4松动,支持力稍差,而患者牙槽嵴条件好,故可以减小左下4的受力,采用近中 牙合 支托。故选C。
第465题 一位年轻患者,上前牙缺失,下前牙咬于腭黏膜时,哪种设计为好
A.磨除下前牙切端使之有2mm空隙
B.拔除下前牙后,上、下前牙义齿修复
C.在义齿的上磨牙区做 牙合 垫
D.在义齿上前牙区基托附平面导板,择期再行修复
E.在义齿上前牙区加斜面导板
参考答案:D
解析:
上前牙缺失伴前牙深覆 牙合 者,修复方法包括:老年人下前牙能磨出2mm间隙者可以直接修复;下前牙牙周病牙齿松动者可以拔除下前牙,上下前牙一并修复;年轻人牙周健康者可选择上前牙平导式义齿修复,压低下前牙、升高后牙,待前牙有间隙时再修复上前牙。故选D。
第466题 某18、17、16、15、25、26、27、28缺失者,末端基牙如果采用RPA卡环组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RPA卡环组由近中 牙合 支托、A型卡和舌侧导平面组成
B.口腔前庭深度对RPA卡环组设计很重要
C.该基牙颊侧可能存在软组织倒凹
D.A型卡需要舌侧对抗臂
E.义齿受咬合力后,A型卡仍然与牙面接触,防止牙齿向颊侧移位
参考答案:A
解析:
RPA卡环组是由近中 牙合 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A型卡环组成。而导平面是基牙远中预备出的一个平面,不是RPA卡环组的组成部分。故选A。
第467题 患者,女性,56岁。因牙周病拔除48、47、46、36、37、38已有3个月余,余留牙健康,牙槽嵴欠丰满。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两侧基牙固位体应采用
A.联合卡环
B.RPI卡环
C.延伸卡环
D.对半卡环
E.三臂卡环
参考答案:E
解析:
患者牙槽嵴条件较差,余留牙条件较好,所以可以让基牙多承担 牙合 力,减少牙槽嵴的负担,故选E。
第468题 调整咬合的目的如下,除外
A.清除创伤,增加牙齿承受的咀嚼力
B.使损伤的牙周组织得以恢复
C.尽量将侧向力转为垂直向力
D.使 牙合 力重新分配
E.使牙周支持力平衡
参考答案:C
解析:
造成咬合创伤者以早接触最为常见,而且以侧向力对牙周组织的损伤最大;调整咬合时应将咬合力垂直向下传导,但不是尽量将侧向力转为垂直向力。
舌侧卡臂尖均可进入倒凹区,适合于远中孤立基牙,并向近中倾斜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圈形卡环多用于最后孤立的磨牙,基牙向近中舌侧(多为下颌)或近中颊侧(多为上颌)倾斜。故选A。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回力卡环常用于后牙游离缺失,基牙为前磨牙或尖牙,牙冠较短或呈锥形。故选B。
第479题 双端固定桥牙体预备应注意的问题,主要的是
A.牙合 面磨除要足
B.两个基牙要有共同就位道
C.邻面片切应到龈下0.5mm
D.基牙的聚拢度大
E.基牙不能有倒凹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注意审题,题干的问题是“主要”,也就是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对于双端固定桥备牙最主要的就是两个基牙要有共同的就位道。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