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81题 药剂科人员的道德要求不包含以下哪一点
A.执行各项规定和规程
B.如处方有误,可以由药剂科人员更改处方
C.态度和蔼,认真负责
D.正确地向病人交待服药的方法和剂量
E.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参考答案:B
解析: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中的“药学技术人员行为规范”—认真履行处方调剂职责,坚持查对制度,按照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不对处方所列药品擅自更改或代用。
第83题 选择辅助检查时医生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不包括
A.知情同意,尽职尽责
B.向病人解释清楚检查的危害性
C.综合分析避免片面性
D.病情的需要是惟一的
E.综合考虑,确定检查项目
参考答案:B
解析:
从诊疗需要出发,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告知检查目的,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全面综合分析病情,尽量避免片面性。还要多考虑病人的需要和接受情况,从病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是符合道德的。
A.认真实施有效治疗
B.治疗中若出现偏差,自己知道就行了
C.根据病人自我判断诊断治疗效果
D.医疗操作常规根据病人情况不同可以进行修改
E.学习和掌握偏方等诊疗手段
参考答案:A
解析:
很显然,除了A,其他的做法都不对。
第86题 下列不属于患者在辅助检查过程中医技人员遵循的道德要求是
A.严谨求实,防止差错
B.工作敏捷,尊重患者
C.精心管理,保证安全
D.积极进取,加强协作
E.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切忌片面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切忌片面性”属于医生遵循的道德要求。
A.在教学医院内住院的患者拒绝接受医学生实习
B.在有科研任务的医院内住院的患者拒绝作为受试者
C.门诊就医的患者拒绝按医师开出的特殊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D.门诊就医的患者拒绝向医师吐露与疾病有关的隐私
E.对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拒绝隔离的
参考答案:E
解析:
医生的特殊干涉权是医生在特殊情况下限制患者自主权,以确保患者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权益的权利。医生的特殊干涉权适用以下范围:精神病患者、自杀未遂等患者拒绝治疗时;对需要进行隔离的传染病患者的隔离;在进行人体试验性治疗时,虽然患者已知情同意,但在出现高度危险的情况时,医生必须中止试验以保护患者的利益;危重病人要求了解自己疾病的真相,但了解后可能对诊治产生不良影响,医生有权隐瞒。A、B、C、D是患者的道德义务,但不属于医生特殊干涉权的范围。故E是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第88题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遵循的道德要求是
A.动作要敏捷,手法要轻柔,我行我素
B.偶遇不合作或拒绝检查的患者时要说服患者进行检查或者易诊检查
C.方法简单方便
D.尊重患者,心正无私
E.全面系统,频换体位
参考答案:D
解析:
医生在体格检查时遵循的道德要求有:全面系统,认真细致;关心体贴,减少痛苦;尊重患者,心正无私。
第89题 病人的自主权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有效
A.对他人生命造成威胁时
B.与其他病人的利益冲突时
C.自杀时
D.以上都不是
E.患精神疾病时
参考答案:D
解析:
关于患者权利或医生权利,需注意医生的特殊干涉权,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患者的权利的自主性更重要,但也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即不能伤害到他人、社会,甚至也包括自己的生命。
第90题 某病人,因医生开药少而且便宜.所以对医生有意见,诊治医生在对病人作解释时,以下哪一点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是
A.合理配伍
B.节约费用
C.医生权力有限
D.遵守医疗报销制度
E.对症下药
参考答案:C
解析:
医生权利有限不符合道德要求。
第91题 医师在评价辅助检查结果时,下列哪一项做法是不符合医德的是
A.综合分析,避免片面性
B.根据辅助检查的结果,诊治病人
C.与临床病史结合,诊治病人
D.与病人症状结合,诊治病人
E.与检查科室一起分析,诊治病人
参考答案:B
解析:
医生在评价辅助检查结果时,应与病史、病人症状体征,借鉴检查科室的意见综合分析。
第92题 下列不属于临床诊疗道德的原则是
A.最优化原则
B.身心统一原则
C.患者至上原则
D.知情同意原则
E.保密守信原则
参考答案:B
解析:
临床诊疗道德的原则是:患者至上原则、最优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保密守信原则。
第93题 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是
A.全神贯注、语言得当
B.医生在询问病史过程中,发出惊叹、惋惜等语言
C.主导谈话,引导病人说出自己想听的内容
D.反复提问,尽量使用专业性术语
E.举止热情、态度亲如兄弟
参考答案:A
解析:
医生在询问病史时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有:①举止端庄,态度热情②全神贯注,语言得当③耐心倾听,正确引导
第94题 某患者要做腰穿检查,患者有恐惧感,从医德要求考虑,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做的主要工作是
A.告其做腰穿的必要性,嘱患者配合
B.告其做腰穿时应注意的事项
C.因诊断需要,先动员,后检查
D.动员家属做患者思想工作
E.要征得患者知情同意
参考答案:E
解析:
临床诊疗道德的具体应用。1.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2.最优化原则;3.知情同意原则;4.保密守信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是指在临床中,医务人员在为病人作出诊断和治疗方案后,必须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的必要信息,使病人或其家属在深思熟虑后自主的作出选择,并以相应的方式表达其接受或者拒绝此种诊疗方案的意愿或者承诺。
第95题 脑死亡标准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首先提出的时间是
A.1968年
B.1978年
C.1988年
D.1998年
E.1958年
参考答案:A
解析: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了“脑死亡”诊断标准。
第96题 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安乐死对象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B.前者是安乐死对象的家属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C.前者是负责医生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D.前者是医生采取促死手段使安乐死对象安然死去;后者是医生停止抢救甚至放弃一切治疗,任安乐死对象自然死去
E.前者是安乐死对象自己采取促死手段致死;后者是其自己停止一切治疗,被动等死
参考答案:D
解析:
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区别根据安乐死实施中“作为”与“不作为”将其分为主动(积极)安乐死和被动(消极)安乐死。前者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病人,医生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尽快结束病人的痛苦生命,让其安宁、舒适地死去,对此目前争议较大;后者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病人,医生停止使用抢救措施而仅给适当的维持治疗或者撤除所有的治疗和抢救措施,任其自然死去,这在医疗实践中早有实施。从以上可以看出,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是有区别的。
第97题 关于脑死亡的哈佛标准有4个具体基本标准。下列中不属于这四个具体基本标准的是
A.对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无接受性和反应性
B.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的呼吸消失
C.诱导反射消失
D.脑电图示脑电波平直
E.大脑皮层功能不可逆丧失
参考答案:E
解析:
“脑死亡”诊断标准:①对外部的刺激和内部的需要无接受性、无反应性;②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③诱导反射消失;④脑电波平直或等电位。
第98题 安乐死的定义
A.他人干预死亡
B.无痛苦死亡
C.脑死亡
D.自己结束生命
E.自然死亡
参考答案:B
解析:
"安乐死"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无痛苦的、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痛苦的死亡,安然的去世;二是无痛致死术,为结束患者的痛苦而采取致死的措施。安乐死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患了绝症,目前无法救治,只是在人为条件下维持心跳、呼吸或意识已处于昏迷或完全丧失状态,虽生犹死的病人。故选B。
第99题 关于临终关怀,正确的是
A.临终关怀是24小时的全程服务
B.临终关怀注重的是对临终病人的照护
C.临终病人死亡,临终关怀即可结束
D.临终病人已脱离社会,因此,他们没有社会需求
E.仍以延长病人生命的积极治疗为主
参考答案:A
解析:
临终关怀主要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照护,使临终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痛苦得到缓解,生命质量得到尊重。
第100题 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表现在
A.它体现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
B.它理解临终病人的需求
C.它维护临终病人的生命尊严
D.它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
E.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A
解析:
(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实例)。
(二)心关怀: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三)道业关怀(或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
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