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消除两县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B.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C.消除两组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D.消除两组比较时的抽样误差
E.消除两组比较时的系统误差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工作中,比较几个强度相对数(率)时,应注意它们的内部构成是否有差异,当几个率的内部构成不同时,就要先进行率的标准化,而后再作比较,否则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故答案选择C。
第22题 相对危险度的特点哪项正确
A.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
B.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正相关
C.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正相关
D.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负相关
E.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参考答案:E
解析: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正”关联,暴露越多,发病越多,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负”关联,暴露越多,疾病越少,具有保护意义。
第23题 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据此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
A.不正确.因为没有做显著性检验
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是通过对该地的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即从样本到总体的推断,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所以从样本到总体推断时需要进行假设检验即显著性检验,因为本题没有进行显著性检验,所以不知道差异是由于误差引起还是真实存在,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
第24题 下述队列研究观点有误的是
A.用于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
B.检验病因假设
C.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D.分规定队列和静态队列
E.队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是疾病的强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队列研究对象是相对固定还是不断变化的情况,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人群
A.每年1次
B.每年2次
C.每2年1 次
D.每1-2年1次
E.每1-3年1次
参考答案:A
解析:
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脱落细胞涂片检查的适宜频率是每年1次。
第26题 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是
A.健康人
B.患者
C.无症状的“患者”
D.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
E.病人和无症状的“患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临床预防服务,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第27题 下述二手烟的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A.又称被动吸烟
B.为环境烟草烟雾暴露
C.是吸入卷烟产生的烟雾
D.每周至少有1天暴露在烟草烟雾中30分钟
E.不到一天者不计入二手烟暴露
参考答案:D
解析:
应是每周至少有1天以上,每天至少15分钟暴露与烟草烟雾中。
A.社会因素
B.强化因素
C.人群因素
D.倾向因素
E.促成因素
参考答案:E
解析: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因素:指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
(2)促成因素: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干预项目、服务、行为和环境改变的必需资源、行为改变所需的新技能等。
(3)强化因素: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
第29题 健康管理活动的首要步骤一般是
A.收集健康信息
B.疾病危险性评价
C.健康改善计划制定
D.健康改善计划的实施
E.疾病风险预测
参考答案:A
解析: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其基本策略有以下六种形式: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首要步骤一般是收集健康信息。
第30题 预防医学和心理学发现,克己、压抑、焦虑、易怒、抑郁、无助、敌视、完美主义、过分为别人着想等性格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冠心病
B.癌症
C.自杀倾向
D.高血压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克己、压抑、焦虑、易怒、抑郁、无助、敌视、完美主义、过分为别人着想等性格与癌症有关,属于癌症敏感型性格(C型性格)。外界社会生活压力作用于有上述性格的人,产生抑郁、愤怒和悲观的情绪,影响内分泌的正常功能,造成肾上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免疫功能下降,产生肿瘤。
A.帮助其了解戒烟的危害
B.宣传吸烟的好处
C.提供戒烟的药物
D.帮助确定戒烟日期
E.强制戒烟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于已经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帮助其确定戒烟日期。
第32题 任何一种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环节是
A.CO2潴留
B.呼吸肌麻痹
C.血气交换障碍
D.缺氧
E.血细胞破裂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窒息性气体中,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存在,使空气中氧含量相对降低,引起肺内氧分压下降,随后动脉血氧分压也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Hb)结合生成HbCO,使Hb失去携氧功能,导致机体缺氧。
第33题 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疫苗是
A.脊髓灰质炎
B.结核
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D.甲型肝炎
E.麻疹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预防接种中要特别重视儿童的基础免疫,即“四苗防六病”对7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白百破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
第34题 关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
A.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早康复
B.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早康复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E.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答案:C
解析:
国务院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第四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第35题 下述预防接种的种类相关内容中有误的是
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人工被动免疫
D.被动自动免疫
E.自动主动免疫
参考答案:E
解析:
预防接种的种类中不包含自动主动免疫,这项是干扰项,只包含BCD三大项目,A主动免疫附属在B中。
第36题 某男性,某矿场采矿工,年龄25岁,工龄约2年。主诉咳嗽、气短、胸痛就诊。检查发现,X线胸片呈肺纹理增加,伴有块状阴影和典型结节。患者自述,他工作场所条件很差无防尘设施,此工人最可能患何种类型矽肺
A.晚发性矽肺
B.弥漫性矽肺
C.间质性矽肺
D.重型矽肺
E.速发性矽肺
参考答案:E
解析:
通常持续吸入矽尘5~10年发病,有的长达20年以上。但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为“速发性矽肺”。
A.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间的动态平衡
B.人与环境间物质转换的平衡
C.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D.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人类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吸收与排泄之间动态平衡
参考答案:C
解析: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食物链是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连接起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生物再以第三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饵为形式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很复杂,各种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任何生态系统都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38题 物理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类型
B.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C.中暑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D.日射病属于热射病
E.以上均错误
参考答案:E
解析:
高温作业:指工作场所存在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类型。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中暑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含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第39题 河豚毒素的主要毒作用是
A.引起血压下降
B.引起颅神经损伤
C.引起体温下降
D.抑制咳嗽反射
E.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引起随意肌进行性麻痹
参考答案:E
解析: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病人主要成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