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预防医学试题(39题)


第21题 两个县的结核病死亡率作比较时率的标准化处理可以


A.消除两县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B.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C.消除两组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D.消除两组比较时的抽样误差

E.消除两组比较时的系统误差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工作中,比较几个强度相对数(率)时,应注意它们的内部构成是否有差异,当几个率的内部构成不同时,就要先进行率的标准化,而后再作比较,否则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故答案选择C。


第22题 相对危险度的特点哪项正确


A.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

B.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正相关

C.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正相关

D.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负相关

E.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参考答案:E


解析: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正”关联,暴露越多,发病越多,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负”关联,暴露越多,疾病越少,具有保护意义。


第23题 对某地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6/10万,而未服用者为3/10万。据此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


A.不正确.因为没有做显著性检验

B.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是通过对该地的25~30岁妇女进行一项研究,即从样本到总体的推断,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所以从样本到总体推断时需要进行假设检验即显著性检验,因为本题没有进行显著性检验,所以不知道差异是由于误差引起还是真实存在,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 


第24题 下述队列研究观点有误的是


A.用于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

B.检验病因假设

C.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D.分规定队列和静态队列

E.队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是疾病的强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队列研究对象是相对固定还是不断变化的情况,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人群 


第25题 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脱落细胞涂片检查的适宜频率是


A.每年1次

B.每年2次

C.每2年1 次

D.每1-2年1次

E.每1-3年1次


参考答案:A


解析:

有性生活的妇女进行脱落细胞涂片检查的适宜频率是每年1次。 


第26题 临床预防服务的对象是


A.健康人

B.患者

C.无症状的“患者”

D.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

E.病人和无症状的“患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临床预防服务,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第27题 下述二手烟的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A.又称被动吸烟

B.为环境烟草烟雾暴露

C.是吸入卷烟产生的烟雾

D.每周至少有1天暴露在烟草烟雾中30分钟

E.不到一天者不计入二手烟暴露


参考答案:D


解析:

应是每周至少有1天以上,每天至少15分钟暴露与烟草烟雾中。


第28题 医院对某公司全体员工体检是发现员工高血压、高血脂、功能性消化不良检查率较高;医务人员为该单位进行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工间操制度、调整食堂的膳食结构、组织文体活动等。这些干预活动主要是


A.社会因素

B.强化因素

C.人群因素

D.倾向因素

E.促成因素


参考答案:E


解析: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因素:指为行为改变提供理由或动机的先行因素。
(2)促成因素:指允许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先行因素,即实现或达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包括干预项目、服务、行为和环境改变的必需资源、行为改变所需的新技能等。
(3)强化因素:指对象实施某行为后所得到的加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因素。 


第29题 健康管理活动的首要步骤一般是


A.收集健康信息

B.疾病危险性评价

C.健康改善计划制定

D.健康改善计划的实施

E.疾病风险预测


参考答案:A


解析: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其基本策略有以下六种形式: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首要步骤一般是收集健康信息。


第30题 预防医学和心理学发现,克己、压抑、焦虑、易怒、抑郁、无助、敌视、完美主义、过分为别人着想等性格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冠心病

B.癌症

C.自杀倾向

D.高血压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克己、压抑、焦虑、易怒、抑郁、无助、敌视、完美主义、过分为别人着想等性格与癌症有关,属于癌症敏感型性格(C型性格)。外界社会生活压力作用于有上述性格的人,产生抑郁、愤怒和悲观的情绪,影响内分泌的正常功能,造成肾上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免疫功能下降,产生肿瘤。 


第31题 对于已经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该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帮助其了解戒烟的危害

B.宣传吸烟的好处

C.提供戒烟的药物

D.帮助确定戒烟日期

E.强制戒烟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于已经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帮助其确定戒烟日期。 


第32题 任何一种窒息性气体的主要致病环节是


A.CO2潴留

B.呼吸肌麻痹

C.血气交换障碍

D.缺氧

E.血细胞破裂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窒息性气体中,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存在,使空气中氧含量相对降低,引起肺内氧分压下降,随后动脉血氧分压也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Hb)结合生成HbCO,使Hb失去携氧功能,导致机体缺氧。


第33题 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疫苗是


A.脊髓灰质炎

B.结核

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D.甲型肝炎

E.麻疹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预防接种中要特别重视儿童的基础免疫,即“四苗防六病”对7岁及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白百破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 


第34题 关于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


A.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早康复

B.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早康复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E.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答案:C


解析:

国务院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第四十二条规定: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第35题 下述预防接种的种类相关内容中有误的是


A.人工主动免疫

B.人工自动免疫

C.人工被动免疫

D.被动自动免疫

E.自动主动免疫


参考答案:E


解析:

预防接种的种类中不包含自动主动免疫,这项是干扰项,只包含BCD三大项目,A主动免疫附属在B中。 


第36题 某男性,某矿场采矿工,年龄25岁,工龄约2年。主诉咳嗽、气短、胸痛就诊。检查发现,X线胸片呈肺纹理增加,伴有块状阴影和典型结节。患者自述,他工作场所条件很差无防尘设施,此工人最可能患何种类型矽肺


A.晚发性矽肺

B.弥漫性矽肺

C.间质性矽肺

D.重型矽肺

E.速发性矽肺


参考答案:E


解析:

通常持续吸入矽尘5~10年发病,有的长达20年以上。但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为“速发性矽肺”。 


第37题 下列关于环境的生态平衡的概念,描述最准确的是


A.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间的动态平衡

B.人与环境间物质转换的平衡

C.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D.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人类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吸收与排泄之间动态平衡


参考答案:C


解析: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食物链是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连接起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生物再以第三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饵为形式的链锁关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很复杂,各种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任何生态系统都通过食物链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第38题 物理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A.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类型

B.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C.中暑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D.日射病属于热射病

E.以上均错误


参考答案:E


解析:

高温作业:指工作场所存在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类型。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中暑按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含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第39题 河豚毒素的主要毒作用是


A.引起血压下降

B.引起颅神经损伤

C.引起体温下降

D.抑制咳嗽反射

E.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引起随意肌进行性麻痹


参考答案:E


解析:

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病人主要成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