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预防医学试题(39题)


第1题 被称为第一次预防医学革命的是


A.环境卫生阶段

B.个体预防阶段

C.群体预防阶段

D.社会预防阶段

E.社区预防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群体预防阶段是预防医学上的第一次革命,或称卫生保健上的第一次革命,其主要目标是防治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由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物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进步,采用预防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三大法宝”,在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控制方面,成绩显著。 


第2题 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


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

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

C.个体摄生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

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一次卫生革命是针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展开的,是19世纪后半叶从欧洲开始的,通过控制传染源、预防接种、改善环境等措施,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标志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故此题选。 


第3题 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


A.个体

B.群体

C.个体和群体

D.健康人

E.病人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预防医学的特点不同于临床医学,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又包括群体;既着眼于健康人群又着眼于个体亚健康者。 


第4题 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


A.无病就是健康

B.身体各器官结构完好,功能正常

C.身体强壮,精神饱满

D.没有疾病,身体又不虚弱

E.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参考答案:E


解析:

在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第5题 预防医学的特点有


A.预防的主动性

B.预防的普遍性

C.预防的超前性和效益的滞后性

D.预防的社会性、群众性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预防医学的特点有预防的主动性预防的普遍性,预防的超前性和效益的滞后性,预防的社会性、群众性.


第6题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人群的健康状况

B.环境因素的生物学效应

C.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D.人类疾病的预防措施

E.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增进人群健康


参考答案:C


解析:

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1、研究各种疾病和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的空间,时间和人群间(具有各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特征的人群)分布特点并比较其差异。
2、研究人类生活、劳动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改善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防止疾病,增进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3、研究制定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对措施的效果加以考核和评价,从而使预防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控制以致消灭传染病,职业病、公害病和其他危害健康的疾病,提高人群身心健康水平。


第7题 第二级预防是指


A.临床期预防

B.病因预防

C.病残预防

D.临床前期预防

E.疾病后检测


参考答案:D


解析:

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的预防。如传染病、职业病。
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肿瘤。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第8题 预防医学以下列哪一项为主线


A.环境-人类

B.环境-生物

C.环境-健康

D.环境-生物-健康

E.环境-人群-健康


参考答案:E


解析: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其主线就是环境-人群-健康。 


第9题 统计工作的步骤不包括


A.统计设计

B.搜集资料

C.分析资料

D.整理资料

E.题目的制定


参考答案:E


解析:

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4个步骤。这4个步骤紧密相连,任何一个步骤的缺陷都会影响后续步骤,使统计分析的结果不可靠


第10题 变异系数表示


A.平均水平

B.对称分布

C.误差

D.相对变异度

E.集中趋势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比较两组或多组观测值的变异度时,就要用与观测值均数结合的标准差。标准差除以均数,所得的相对比,乘100%,称为变异系数。通常用变异系数表示观测值的相对变异程度。


第11题 欲用统计图比较1994~2003年城市和农村3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的变化趋势。选用何种统计图最为合适


A.直条图

B.线图

C.圆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参考答案:B


解析:

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指标的数值大小,适用于各自独立的资料;直方图式用面积来表示某个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圆图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用于构成比的资料;散点图示用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来表示两种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趋势。线图是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某事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变化情况,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变迁的情况,故选择B 


第12题 计量资料且呈对称分布,计算集中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


A.中位数

B.四分位数间距

C.均数

D.几何均数

E.标准差


参考答案:C


解析:

M为中位数,对于不对称资料,采用均数来描述资料的平均水平是不合适的,此时考虑用中位数代替;G为几何均数,是描述偏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的另一种重要指标;Q为四分位数间距、S为标准差,此两者是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计量资料且呈对称分布,可判断其为正态分布资料,在选择集中趋势的指标时应选择均数,故选C。


第13题 表示某地2000至2008年肝炎病例的年龄分布,宜采用


A.直方图

B.直条图

C.线图

D.圆形图

E.散点图


参考答案:A


解析:

直条图是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指标的数值大小,适用于各自独立的资料;直方图式用面积来表示某个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圆图是表示全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用于构成比的资料;散点图示用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来表示两种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趋势。线图是用线段的升降来表示某事物随时间推移的发展变化情况,或某现象随另一现象变迁的情况 


第14题 对50名40岁以上的山区健康男子测量血压(mmHg),用t检验与全国正常男子资料进行比较。按α=0.05的检验水准,自由度为


A.v=40

B.v=43

C.v=46

D.v=48

E.v=49


参考答案:E


解析:

自由度描述当均数选定时n个X中能自由变动的X的个数,一般自由度为n-1。
在t检验中自由度为n-1,本题中n=50,所以自由度为n-1=50-1=49。所以本题的答案是E。 


第15题 在两样本均数推断两总体均数差别的T检验中,无效的假设是


A.两样本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两总体均数差异完全无统计学意义

C.两样本均数相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两总体均数不等


参考答案:D


解析:

无效假设又称为零假设,用H表示。用样本均数推断总体均数时,假设的对象应该是两总体均数,而不是样本均数。故本题选D。 


第16题 统计推断的内容是


A.计算样本率

B.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计算样本均值

D.计算标准化率

E.计算参考值范围


参考答案:B


解析:

统计推断是用样本的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本题中选项A、C、D、E都是关于样本信息的计算,只有选项B是进行总体特征的推断。 


第17题 下述关于“描述流行病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又称为描述性抽样调查

B.为病因提供线索

C.掌握疾病分布状况

D.为防治提供依据

E.可以评价防治策略措施效果


参考答案:A


解析:

“描述流行病学”又称为描述性研究,主要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还可以用来确定高危人群,为防治提供依据,评价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等。 


第18题 关于对照研究,选择对照时应考虑


A.病因线索

B.诊断的标准

C.对照的的标准

D.对照的样本含量

E.对照的与病例的可比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关于对照研究,选择对照时应考虑:①确认对照的标准;②对照的代表性;③对照与病例的可比性;④对照不应患有与所研究因素有关的其他疾病;⑤有时可同时选择两种以上对照。


第19题 下述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特点有误的是


A.最受关注的是疾病的强度

B.包括累及发病率和暴露因素

C.可评价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D.可计算标化发病比

E.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关系


参考答案:B


解析:

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包括累及发病率和发病密度。 


第20题 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研究人群的疾病谱和死因谱

B.研究疾病发生的概率

C.研究疾病临床表现的规律性

D.探讨病因和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措施

E.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


参考答案:D


解析:

流行病学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促进、保护、恢复健康是流行病学的研究目的。故选D。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