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762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老舍是现代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B.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孔雀胆》等
C.《阿Q正传》《祝福》《包身工》等小说都反映了半殖民地旧中国劳动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生活
D.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会议》《我的儿子》等
参考答案:C
解析:
《包身工》是报告文学,不是小说。
第1764题
在先秦作品中,表现“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艺术特点的作品是( )。
A.《诗经》
B.《文心雕龙》
C.《春秋》
D.《国语》
参考答案:A
解析: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讲的是《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1765题
下列古典名曲与王维的送别诗歌有关的是( )。
A.《高山流水》
B.《阳关三叠》
C.《梅花三弄》
D.《平沙落雁》
参考答案:B
解析: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古典名曲。
第1766题
中国首位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提名奖的童话作家是( )。
A.陈伯吹
B.周锐
C.孙幼军
D.金波
参考答案:C
解析:
孙幼军,当代著名童话作家,著有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小贝流浪记》等,是中国首位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的作家。
第1767题
下面关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正确的是(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氛围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参考答案:A
解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写北方苦寒,用战争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第1770题
下列诗句描写的情景与季节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季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季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秋季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季
参考答案:C
解析: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七言绝句《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故本题答案选C。
第1771题
关于鲁迅《风筝》的导入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课前播放歌曲《三月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B.多媒体显示清代高鼎的《村居》导入新课
C.让学生讨论风筝的相关话题,先引起其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D.直接讲授有关风筝的知识,接着进入正课
参考答案:D
解析: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教授《风筝》时,不能直接进行讲授。
第1772题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李清照
参考答案:C
解析:
这是白居易《花非花》中的诗句。本题选C。
第1773题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
A.春联
B.年画
C.窗花
D.皮影
参考答案:C
解析:
这句古诗体现的是山西的窗花艺术。
第1774题
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参考答案:B
解析:
李清照前期以儿女情为主,词风格多情善感;后期因丈夫病故,同时宋也日渐衰败,词风沉郁悲伤。
第1775题
以南洋华侨儿童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的作者是( )。
A.巴金
B.艾芜
C.老舍
D.仇重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坡的生日》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童话,作品以生活在南洋的男孩小坡和他的妹妹为主人公,讲述了小坡生活中的有趣故事。
第1776题
下诗句与描写的雨的种类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夏雨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秋雨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冬雨
参考答案:C
解析: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写的是春雨,选项A对应正确。“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夏雨,选项B对应正确。“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杜牧的《江南春》,描写的是江南春雨,而不是秋雨,选项C对应错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描写的是冬雨,选项D对应正确。故本题选C。
第1777题
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作品是( )。
A.《二泉映月》
B.《月夜》
C.《白毛女》
D.《旗正飘飘》
参考答案:C
解析:
《白毛女》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说明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代表作。
第1780题
中篇小说《红高粱》的作者是( )。
A.余华
B.王小波
C.莫言
D.路遥
参考答案:C
解析:
莫言的代表作有《红高粱》、《蛙》等;余华的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王小波代表作有《黄金时代》、《沉默的大多数》;路遥的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