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61题 幼儿园教师赵某休息时在教室抽烟,他的行为( )。
A.不正确,教师不得在幼儿园抽烟
B.不正确,教师只能在办公室抽烟
C.正确,教师有抽烟的权利
D.正确,教师休息时可以抽烟
参考答案:A
解析:教育部明确规定凡进入中小学幼儿园,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吸烟。
第462题 某医院擅自将幼儿吴某的照片及病例刊登在宣传材料上广为散发,用以宣扬本院的医治水平。该医院的行为( )。
A.侵犯了吴某的名誉权
B.侵犯了吴某的姓名权
C.侵犯了吴某的健康权
D.侵犯了吴某的隐私权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根据题干所述,该医院的行为侵犯了吴某的隐私权。
第463题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参考答案:A
解析: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第464题 因为父母双亡,5岁的亮亮成了孤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对其实行收留抚养责任的主体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B.幼儿教育机构
C.儿童福利机构
D.社区居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3条规定: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第465题
小明的爸爸因小明在幼儿园中与其他小朋友打架,将小明毒打一顿,致使小明住院治疗一个星期。小明爸爸的行为是( )。
A.侵犯小明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
B.对小明负责任的合法行为
C.侵犯小明人身自由的行为
D.纯属家庭私事,别人无权过问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小明父亲的做法明显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属于侵犯其生命健康权。
第466题
观察图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母亲做法履行了对孩子的监护职责
B.母亲的监护人身份应依法被撤销
C.母亲做法侵犯了孩子人格尊严
D.母亲没有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图2中的妈妈让孩子在玩麻将的旁边做作业,还呵斥孩子,没有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第467题 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答案:D
解析: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出发,制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
第468题
某些幼儿园班中把班里每个孩子的体检结果公布在教室门口,结果不但包含身高、体重等项目,还包括血型检查等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
A.正确,方便家长了解孩子身体情况
B.正确,体现了幼儿园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理念
C.不正确,侵犯了幼儿的隐私权
D.不正确,侵犯了幼儿的人格尊严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幼儿同样享有隐私权,幼儿园将将幼儿的身高、体重等项目的体检结果公示在教室门口,侵犯了幼儿的隐私权。
第469题
许老师因为小明上课不注意听讲,罚其自扇耳光五下,并将他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该老师的做法( )。
A.十分正确,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B.侵犯了小明的生命健康权
C.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参考答案:D
解析: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本案例中许老师罚其自扇耳光,并将其座位调至最后一排,严重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
第470题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护的是( )。
A.洋洋在幼儿园生病,园方及时通知家长并及时救护洋洋。
B.父母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影响未成年人
C.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
D.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参考答案:C
解析:
A选项中的园方以及B选项中的父母不属于社会保护的范畴,不是在社会层面做出的努力,属于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D选项中是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挽救,属于司法保护。只有C选项国家鼓励研究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属于社会保护。
第471题
小马(16岁)被劳动教养一年后,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报考学校的分数线,但学校因其曾被劳动教养过而拒绝录取。该学校的做法违反了(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民法通则
C.刑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应当对其进行义务教育。解除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解析: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不能以侵犯学生的权利为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隐私,校长对王老师行为的看法均是正确的。
第473题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参考答案:C
解析: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故选C。
第474题 某报社为抢独家新闻,报道了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姓名,住址和犯罪过程,并且配发了照片,该报社的做法( )。
A.合法,有利于实施法治教育
B.合法,体现了新闻报道自由
C.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D.不合法,侵犯了未成年人的荣誉权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宣传,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题干中,报社报道的姓名,住址和犯罪过程,并且配发了照片,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故选C项。
第475题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 )。
A.给予其行政处分
B.给予其行政处罚
C.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D.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不再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第476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6年12月29日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A.八
B.九
C.十
D.十一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
第477题
暑假期间,小学生聪聪和强强约定在学校足球场踢足球。在争抢过程中,聪聪不小心将强强撞倒在地,导致强强小腿骨折。对强强所受的伤害,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
A.聪聪本人
B.聪聪的监护人
C.学校
D.强强的监护人
参考答案:B
解析:
由于强强和聪聪在暑假期间在学校踢足球,所以学校不承担事故责任。由于聪聪是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因此应当有聪聪的监护人来对此事承担主要责任。
第478题
茜茜隐瞒自己患有哮喘的病史,体育课上旧病复发,摔倒磕伤,紧急送往医院。对于茜茜的伤害,( )应承担责任。
A.学校
B.敏敏监护人
C.体育教师
D.班主任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第十条规定,符合“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情形,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由学生或者其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
A.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四)学生自杀、自伤的;
(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480题
某学校组织春游,老师事先已反复讲了注意事项和要遵守的纪律,可某学生却对此置若罔闻,攀爬公园内标有“禁止攀登”告示的假山,被摔伤。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你认为此事该谁负责?( )
A.学生自己负责,因为他违反了纪律
B.学校负责,因为老师没看住这个学生
C.学校负责,因为春游是学校组织的
D.学校和他自己共同承担责任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由学生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