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章节习题(1394题)


第1141题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中,自垂百叶式加压送风口常用于( )。


A.前室

B.合用前室

C.防烟楼梯间

D.地下室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垂百叶式的机械加压送风口平时靠百叶重力自行关闭,加压时自行开启,常用于防烟楼梯间。


第1142题 某餐饮中心因为排烟风管的隔热层设置不当导致排烟风管发生燃烧,引发了火灾。按照规定,排烟风管的隔热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 )的不燃绝热材料。


A.20mm

B.40mm

C.50mm

D.60mm


参考答案:B


解析:

排烟风管的隔热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不燃绝热材料。


第1143题 下列关于防烟分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间净高为6m的公共建筑,防烟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00m2

B.空间净高为3m的公共建筑,防烟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500m2

C.空间净高为5m的公共建筑,防烟分区长边最大允许长度为24m

D.空间净高为10m的公共建筑,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挡烟设施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长边最大允许长度,空间净高H≤3.0时,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500m2,长边最大允许长度为24m;空间净高3<H≤6.0m时,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m2,长边最大允许长度为36m;空间净高6<H时,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2000m2,长边最大允许长度为60m;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不应大于75m。根据4.2.4注2,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第1144题 建筑内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气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 ),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m。


A.相同,1.5

B.相反,2.0

C.相反,1.5

D.相同,2.0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4.4.12-5,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第1145题 下列不属于防排烟系统中活动挡烟垂壁的调试的是( )。


A.手动操作挡烟垂壁按钮进行开启、复位试验,挡烟垂壁应灵敏、可靠地启动与到位后停止,下降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B.模拟火灾,相应区域火灾报警后,同一防火区域内挡烟垂壁应联动下降到设计高度

C.活动挡烟垂壁关闭后应能联动相应的风机停止

D.挡烟垂壁下降到设计高度后应能将状态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参考答案:C


解析:

防排烟系统中,活动挡烟垂壁的调试包括:

(1)手动操作挡烟垂壁按钮进行开启、复位试验,挡烟垂壁应灵敏、可靠地启动与到位后停止,下降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2)模拟火灾,相应区域火灾报警后,同一防火区域内挡烟垂壁应联动下降到设计高度。

(3)挡烟垂壁下降到设计高度后应能将状态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第1146题 对某公共建筑内的防烟排烟系统进行安装检查,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下列关于系统组件的安装要求,不正确的是( )。


A.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难燃构件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B.排烟阀的手动驱动装置应固定安装在明显可见、距楼地面1.3m~1.5m之间便于操作的位置

C.活动挡烟垂壁与建筑结构(柱或墙)面的缝隙不应大于60mm,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挡烟垂帘组成的连续性挡烟垂壁,各块之间不应有缝隙,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D.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6.4.2,排烟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构件的距离不应小于1.5m,A选项错误;根据6.4.3,排烟阀的手动驱动装置应固定安装在明显可见、距楼地面1.3m~1.5m之间便于操作的位置,B选项正确;根据6.4.42,活动挡烟垂壁与建筑结构(柱或墙)面的缝隙不应大于60mm,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挡烟垂帘组成的连续性挡烟垂壁,各块之间不应有缝隙,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C选项正确;根据6.3.4-7,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D选项正确。


第1147题 某地上大型综合楼有50层,设有防排烟系统,且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负担层数为20层。相关消防部门对机械防烟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验收,验收时,打开模拟着火楼层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门,应同时打开( )楼梯间的防火门。


A.模拟着火楼层及其下一层

B.模拟着火楼层及其上、下一层

C.模拟着火楼层及其上一层

D.模拟着火楼层


参考答案:B


解析:

对机械防烟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验收时,打开模拟着火楼层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门,对于地上楼梯间,当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负担层数少于15层时,同时打开模拟着火楼层及其上一层楼梯间的防火门;当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负担层数多于或等于15层时,同时打开模拟着火楼层及其上、下一层楼梯间的防火门;对于地下楼梯间,同时打开模拟着火楼层楼梯间的防火门;测试各门洞处的风速不应小于0.7m/s。


第1148题 下列关于防排烟系极的维护管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送风阀、排烟阀、排烟防火阀、电动排烟窗的外观,手动、电动开启,手动复位,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进行每日巡查

B.每半年检查挡烟垂壁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有无升降障碍

C.每半年检查防火阀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检查,有无变形、锈蚀及弹簧性能,确认性能可靠

D.每年对所安装全部防烟排烟系统进行1次联动试验和性能检测,其联动功能和性能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参考答案:B


解析:

每月检查挡烟垂壁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有无升降障碍。


第1149题 防烟排烟系统周期性检查是指建筑使用、管理单位按照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防烟排烟系统的组件、零部件等按照规定检查周期进行的检查、测试。下列不属于半年检查内容及要求的组件的是( )。


A.挡烟垂壁

B.防火阀

C.排烟防火阀

D.送风口


参考答案:A


解析:

防烟排烟系统半年检查内容及要求的组件包括防火阀、排烟防火阀、送风阀(口)、排烟阀(口)。


第1150题 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运行周期性维护管理中,下列选项中属于每半年检查项的是( )。


A.手动启动送风机试运转

B.系统的联动试验

C.双回路自动切换电源功能

D.自动启动排烟防火阀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附录G,AC选项属于季度检查项,B选项的检查周期为一年,D选项为半年检查项。本题答案为D。


第1151题 防烟排烟系统安装前检查主要对系统组件、材料、设备到场后,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基本性能、严密性等进行检查。下列检查内容和要求不符合规定的是( )。


A.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B.有耐火极限要求的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材料品种、规格、厚度及耐火极限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C.电动防火阀、送风口和排烟阀(口)的驱动装置,动作应可靠,在平均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

D.防烟、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


参考答案:C


解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6.2.1 风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故选项A正确。2.有耐火极限要求的风管的本体、框架与固定材料、密封垫料等必须为不燃材料,材料品种、规格、厚度及耐火极限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故选项B正确。6.2.2 防烟、排烟系统中各类阀(口)应符合下列规定:2.防火阀、送风口和排烟阀或排烟口等的驱动装置,动作应可靠,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选项C,应在最大工作力下工作正常,并非“在平均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故选项C错误。3.防烟、排烟系统柔性短管的制作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故选项D正确。


第1152题 某建筑高度为27m的综合楼建筑,长度100m,宽度50m,每层建筑面积5000m2,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下列关于防排烟系统应满足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一定要设置机械加压送系统

B.地下室的加压送风机设置在风机房内时,风机房应采用2h的防火隔墙和1.5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隔开

C.排烟口为常闭,应能现场手动或远程电动开启

D.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200mm的距离


参考答案:B


解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3.1.3 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选项A,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优化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故选项A错误。5.2.3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选项C,常闭排烟口应具有自动和手动开启功能(手动包括远程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故选项C错误。6.3.4 风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7.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故选项D错误。3.3.5 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送风机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1.9 设置在建筑内的防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不同的专用机房内,有关防火分隔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6.2.7条的规定。故选项B正确。6.2.7 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变配电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第1153题 对某地下商场的机械排烟系统进行验收时,选择一个防烟分区的一只感温探测器和一只手动报警装置进行模拟火灾试验,然后观察排烟阀和排烟风的动作情况,并使用风速测试相应排烟口处的风速,下列现场情况及排烟口处的风速测试结果中,符合验收要求的是( )。


A.相应防烟分区的排烟阀开启,并联动相应的排烟风机,排烟口处的风速仪测试结果为8.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为5m/s

B.相应防烟分区的排烟阀开启,并联动相应的排烟风机,排烟口处的风速仪测试结果为12m/s,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为8.5m/s

C.相应防烟分区的排烟阀开启,并联动相应的排烟风机,排烟口处的风速仪测试结果为8.5m/s,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为5m/s

D.相应防烟分区的排烟阀开启,并联动相应的排烟风机,排烟口处的风速仪测试结果为12m/s,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为3m/s


参考答案:C


解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12 排烟口的设置应按本标准第 4.6.3条经计算确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除本标准第4.4.13条规定的情况以外,排烟口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7.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故选项B、D错误。4.5.6 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故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7.3.2 机械排烟系统的联动调试方法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2.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调试。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火警信号后,机械排烟系统应启动有关部位的排烟阀或排烟口、排烟风机;启动的排烟阀或排烟口、排烟风机应与设计和标准要求一致,其状态信号应反馈到消防控制室。3.有补风要求的机械排烟场所,当火灾确认后,补风系统应启动。调试数量:全数调试。


第1154题 以下关于机械排烟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合用时,当排烟口打开时,每个排烟合用系统的管道上需联动关闭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阀门不应超过10个

B.设置排烟管道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0.5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C.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D.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参考答案:B


解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3 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分开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以合用,但应符合排烟系统的要求,且当排烟口打开时,每个排烟合用系统的管道上需联动关闭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控制阀门不应超过10个。故A正确。4.4.8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故D正确。4.4.11 设置排烟管道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故B错误。4.4.12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故C正确。


第1155题 防烟排烟系统周期性检查是指建筑使用、管理单位按照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防烟排烟系统的组件、零部件等按照规定检查周期进行的检查、测试。下列不属于半年检查内容及要求的组件的是()。


A.活动挡烟垂壁

B.防火阀

C.排烟防火阀

D.送风口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9.0.4每半年应对全部排烟防火阀、送风阀或送风口、排烟阀或排烟口进行自动和手动启动试验一次,检查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7.2.1条、第7.2.2条的规定。选项A,活动挡烟垂壁为每季度检查的项目,故选项B、C、D正确,选项A错误。


第1156题 下列关于防排烟系统的施工、调试做法中,错误的是()。


A.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且与可燃物的距离为200mm

B.电动防火阀、送风口、排烟阀(口)的驱动装置动作应可靠,在平均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

C.排烟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构件的距离为2m

D.单机调试时,手动开启手动开启风机,应正常运转2.0h


参考答案:B


解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6.2.2 防烟、排烟系统中各类阀(口)应符合下列规定:2.防火阀、送风口和排烟阀或排烟口等的驱动装置,动作应可靠,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选项B,在最大工作压力下工作正常,并非“平均工作压力下”,故选项B错误。6.3.4 风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7.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故选项A正确。6.4.2 送风口、排烟阀或排烟口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并应固定牢靠,表面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排烟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构件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故选项C正确。检查数量:各系统按不小于30%检查。7.2.5 送风机、排烟风机调试方法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手动开启风机,风机应正常运转2.0h,叶轮旋转方向应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故选项D正确。


第1157题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风速及余压的调试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应选取送风系统末端最不利的楼层进行调试

B.封闭的避难层选取本层进行调试

C.调试的风压值及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10%

D.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进行全数调试


参考答案:A


解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7.2.6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速及余压的调试方法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选取送风系统末端所对应的送风最不利的三个连续楼层模拟起火层及其上下层,封闭避难层(间)仅需选取本层,调试送风系统使上述楼层的楼梯间、前室及封闭避难层(间)的风压值及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10%。选项A,应选取送风系统末端所对应的送风最不利的三个连续楼层模拟起火层及其上下层,故选项A错误,选项B、C正确。2.对楼梯间和前室的调试应单独分别进行,且互不影响。3.调试楼梯间和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时,设计疏散门开启的楼层数量应符合本标准第3.4.6条的规定。调试数量:全数调试。故选项D正确。


第1158题 排烟系统排烟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构件的距离不应小于()m。


A.1.5

B.2.5

C.3.5

D.4.5


参考答案:A


解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6.4.2 送风口、排烟阀或排烟口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并应固定牢靠,表面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排烟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构件的距离不应小于1.5m。故选项A正确。检查数量:各系统按不小于30%检查。


第1159题 对某商业大厦的防排烟系统设置情况进行检查。下列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是()。


A.地下一层长度为40m的疏散走道未设置排烟设施

B.中庭设置了排烟设施

C.四层1个60m²的会议室内未设置排烟设施

D.三层1个50m²网吧未设置排烟设施


参考答案:A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8.5.3 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1.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²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故选项D正确。2.中庭。故选项B正确。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²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故选项C正确。4.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故选项A错误。


第1160题 检测机构对某新建商务楼进行防排烟系统设置情况进行验收。下列检测结果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是()。


A.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为30m

B.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5m

C.测得排烟口的风速为12m/s

D.现场测试排烟口的情况发现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C


解析: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12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排烟口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故选项A正确。 5.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故选项B、D正确。 7.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故选项C错误。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