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81题 施工过程中对隐蔽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影响工人操作的时间,属于预算定额人工消耗量指标组成中的( )。
A.基本用工
B.辅助用工
C.人工幅度差用工
D.超运距用工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工幅度差用工。指人工定额中未包括的,而在一般正常施工情况下又不可避免的一些零星用工,其内容如下:
(1)各种专业工种之间的工序搭接及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的交叉、配合中不可避免的停歇时间;
(2)施工机械在场内单位工程之间变换位置及在施工过程中移动临时水电线路引起的临时停水、停电所发生的不可避免的间歇时间;
(3)施工过程中水电维修用工;
(4)隐蔽工程验收等工程质量检查影响的操作时间;
(5)现场内单位工程之间操作地点转移影响的操作时间;
(6)施工过程中工种之间交叉作业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剔凿、修复、清理等用工;
(7)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少量零星用工。
第682题 编制人工定额时,下列时间属于工人在工作班内必需消耗的时间有( )。
A.辅助工作时间
B.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
C.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停工时间
D.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恢复体力所必需的休息时间
E.施工组织不善造成的停工时间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工人在工作班内必需消耗的时间包括有效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C、E属于属于损失时间中停工时间。
第683题 编制预算定额人工消耗指标时,下列人工消耗量属于人工幅度差用工的有( )。
A.现场材料水平搬运用工
B.现场材料加工用工
C.施工过程中水电维修用工
D.现场筛砂子增加的用工量
E.隐蔽工程验收影响的操作时间
参考答案:CE
解析:
A属于基本用工、B、D属于辅助用工。
第684题 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内容包括( )。
A.拟定机械作业的正常施工条件
B.确定机械纯工作一小时的正常生产率
C.拟定机械的停工时间
D.确定机械的利用系数
E.计算机械台班定额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内容:拟定机械工作的正常施工条件、确定机械净工作生产率、确定机械的利用系数、计算机械台班定额、拟定工人小组的定额时间。
第685题 在编制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时,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有( )。
A.周转性材料的类别
B.一次性使用量
C.周转使用次数
D.周转材料的最终回收及折价
E.每周转使用一次的损耗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周转性材料消耗影响因素:第一次制造时的材料消耗(一次使用量);每周转使用一次材料的损耗(第二次使用时需要补充);周转使用次数;周转材料的最终回收及其回收折价。
第686题 关于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中机械工作时间消耗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筑路机在工作区末端调头耗费的时间属于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时间
B.汽车装货和卸货时的停车所耗费的时间属于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
C.工人没有及时供料而使机械空运转的时间属于机械的多余工作时间
D.暴雨时压路机停工耗费的时间属于非施工本身造成的机械停工时间
E.由于工人擅离岗位等引起的机械停工时间属于低负荷下的工作时间
参考答案:ACD
解析:
B属于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E属于违背劳动纪律时间。
第687题 下列机械工作时间中,属于机械工作必需消耗的时间有( )。
A.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时间
B.有效工作时间
C.多余工作时间
D.低负荷下工作时间
E.非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
参考答案:AB
解析:
机械工作时间中属于必需消耗的时间包括有效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无负荷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
第688题 下列建设工程定额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内容分类的有( )。
A.人工定额
B.施工定额
C.材料消耗定额
D.设备安装工程定额
E.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参考答案:ACE
解析:
建设工程定额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内容分为人工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
第689题 编制人工定额中拟定施工的正常条件包括( )。
A.拟定施工作业的内容
B.拟定施工作业的方法
C.拟定施工作业地点的组织
D.拟定施工作业人员的组织
E.拟定的施工企业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拟定施工的正常条件包括:拟定施工作业的内容;拟定施工作业的方法;拟定施工作业地点的组织;拟定施工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第690题 编制人工定额时,工人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包括( )。
A.多余和偶然工作时间
B.休息时间
C.辅助工作时间
D.施工本身造成的停工时间
E.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
参考答案:BCE
解析:
必需消耗的工作时间,包括有效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有效工作时间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
第691题 关于施工定额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施工定额是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B.施工定额是计算工人计件工资的基础
C.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的基础
D.施工定额是组织和指挥施工生产的有效工具
E.施工定额是编制竣工结算的依据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施工定额的作用:
(1)施工定额是企业计划管理的依据。表现为施工定额是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也是企业编制施工工作计划的依据。
(2)施工定额是组织和指挥施工生产的有效工具。企业通过下达施工任务书和限额领料单来实现组织管理和指挥施工生产。
(3)施工定额是计算工人劳动报酬的依据。工人的劳动报酬是根据工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计量的,而施工定额为此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它是计算工人计件工资的基础,也是计算奖励工资的基础。
(4)施工定额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施工定额水平中包含着某些已成熟的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工人要达到或超过定额,就必须掌握和运用这些先进技术,如果工人想大幅度超过定额,他就必须创造性地劳动。
(5)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的基础。
第692题 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设计概算书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工作相对简略
B.设计概算是以初步设计文件为依据,对建设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进行的详细计算
C.设计概算是对建设项目从开工至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进行的预计
D.设计概算是在投资估算的控制下由项目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设计概算是对建设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进行的概略计算;设计概算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交付使用所需全部费用的概略计算;设计概算是设计单位负责编制。
第693题 某工程项目采用三阶段进行设计,则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的是( )。
A.投资估算
B.修正概算
C.施工图预算
D.设计概算
参考答案:D
解析:
采用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设计概算;采用三阶段设计的,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修正概算。
第694题 设计概算编制过程中,应该首先编制的设计概算是( )。
A.分部分项工程概算
B.单位工程概算
C.单项工程综合概算
D.建设工程项目总概算
参考答案:B
解析:
设计概算可以分为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和建设工程项目总概算三级。首先编制单位工程概算,然后逐级汇总编制综合概算和总概算。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①④③⑤
D.①④②③⑤
参考答案:C
解析:
利用概算定额法编制设计概算的具体步骤如下:(1)按照概算定额分部分项顺序,列出各分项工程的名称;(2)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概算定额单价(基价);(3)计算单位工程的人、料、机费用;(4)根据人、料、机费用结合其他各项取费标准,分别计算企业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5)计算单位工程概算造价。
A.7197.00
B.7821.84
C.7844.73
D.9810.00
参考答案:C
解析:
企业管理费=6000×5%=300万元;利润=(6000+300)×7%=441万元;规费=1200×38%=456万元;概算造价总计=(6000+300+441+456)×(1+9%)=7844.73万元。
第697题 利用概算定额法编制设计概算,在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概算定额单价(基价)时,如遇设计图中的分项工程项目名称、内容与采用的概算定额手册中相应的项目有某些不相符,正确的做法是( )。
A.按规定对定额进行换算后方可套用
B.直接套用类似定额
C.采用类似项目的基础数据
D.根据当前市场情况调整定额后套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用概算定额法编制设计概算,在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概算定额单价(基价)时,如遇设计图中的分项工程项目名称、内容与采用的概算定额手册中相应的项目有某些不相符时,则按规定对定额进行换算后方可套用。
第698题 某行政办公大楼的初步设计深度不够,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但工程设计采用的技术比较成熟而又有类似工程概算指标可以利用,则最合适的编制工程概算的方法是( )。
A.概算指标法
B.概算定额法
C.扩大单价法
D.预算单价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当初步设计深度不够,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但工程设计采用的技术比较成熟而又有类似工程概算指标可以利用时,采用概算指标法编制工程概算。
A.1185.00
B.1458.00
C.1461.60
D.1545.00
参考答案:B
解析:
调整后的概算指标为:J+Q1P1-Q2P2=1200+(60×300)÷100-(50×330)÷100=1215.00元/m2;则调整后的土建工程概算单价=1215.00×(1+20%)=1458.00元/m2。
第700题 某建设工程项目所需设备有甲、乙两种,出厂价格分别为每台为30万元和20万元,数量为10台和5台。运杂费费率为10%,卖方承担乙产品的运杂费。则该项目设备购置费概算为( )万元。
A.350
B.400
C.430
D.440
参考答案:C
解析:
设备购置费概算=∑(设备清单中的设备数量×设备原价)×(1+运杂费率)=30×10×(1+10%)+20×5=4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