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41题 (中)能够显示出所有个体共性和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
A.算术平均值
B.中位数
C.标准偏差
D.变异系数
参考答案:A
解析:算术平均值消除了个体之间个别偶然的差异,能够显示出所有个体共性和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是数据分布的中心。见教材第9章第1节P215。
第642题 (中)能够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是()。
A.算术平均值
B.极差
C.标准偏差
D.变异系数
参考答案:B
解析:极差是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能够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见教材第9章第1节P215。
第643题 (难)适用于均值有较大差异的总体之间离散程度的比较的特征值是()。
A.算术平均值
B.极差
C.标准偏差
D.变异系数
参考答案:D
解析:变异系数是用标准差除以算术平均数得到的相对数,由于消除数据平均水平不同的影响,它适用于均只有较大差异的总体之间离散程度的比较,应用更广泛。见教材第9章第1节P215。
第644题 (难)下列哪些可以作为常用的数据特征值。()
A.中位数
B.算术平均值
C.变异系数
D.总体样本
E.极差
参考答案:ABCE
解析:常用的数据特征值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见教材第9章第1节P215。
第645题 (易)简单随机抽样是抽样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对
解析:简单随机抽样法中,每一个单位产品被抽入样本的机会均等,完全不带主管限制条件,是抽样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16。
第646题 (中)当样品总体很大时,可以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这种方法又称为()。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多阶段抽样
参考答案:D
解析:当总体很大,很难一次抽样完成预定的目标,多阶段抽样是将各种单阶段该方法结合使用。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17。
第647题 (中)如果一个总体是由质量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则宜采用()。
A.整群抽样
B.分层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参考答案:B
解析:分层抽样试讲质量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分成若干层,使层内质量均匀,而层间差异较为明显。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17。
第648题 (易)分析用控制图主要是用来控制生产过程,是指经常保持在稳定状态下。
参考答案:错
解析:控制图按用途可分为分析控制图和管理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主要是用来调查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管理用控制图主要是用来控制生产过程,是指经常保持在稳定状态下。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2。
第649题 (易)相关图是用来显示质量特性和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参考答案:错
解析: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有多属相关系:一是质量特性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是质量特性与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三是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5。
第651题 (易)排列图法中包含若干个矩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
参考答案:错
解析:排列图法中包含两条纵坐标、一条横坐标、若干个矩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坐标表示累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8。
第652题 (中)直方图法将收集到的质量数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又称为:()
A.分层法
B.质量分布图法
C.频数分布图法
D.排列图法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方图法将收集到的质量数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又称为质量分布图法。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1。
第653题 (中)对于左缓坡型直方图,其可能的原因是()
A.分组组数不当
B.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临时他人顶班作业
C.操作中对上限控制太严
D.数据收集不正常
参考答案:C
解析:左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对上限控制太严造成的。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1。
第654题 (中)由于分组组数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会出现的直方图为()
A.折齿型
B.左缓坡型
C.孤岛型
D.双峰型
参考答案:A
解析:折齿型是由于分组组数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会出现的直方图,左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对上限控制太严造成的,孤岛型是由于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临时他人顶班作业产生的,双峰型是由于两种不同方法或两台设备或两组工人进行生产,然后把数据混在一起生产的。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1。
第655题 (难)由于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临时他人顶班作业造成的直方图为()
A.折齿型
B.左缓坡型
C.孤岛型
D.双峰型
参考答案:C
解析:折齿型是由于分组组数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会出现的直方图,左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对上限控制太严造成的,孤岛型是由于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临时他人顶班作业产生的,双峰型是由于两种不同方法或两台设备或两组工人进行生产,然后把数据混在一起生产的。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1。
第656题 (中)考虑经济的原则,用来确定控制界限的方法为()。
A.二倍标准差法
B.三倍标准差法
C.四倍标准差法
D.1.5倍标准差法
参考答案:B
解析: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考虑经济原则,通常采用“三倍标准差法” 来确定控制界限。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3。
第657题 (难)常用的统计方法中,用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的是()。
A.统计调查表法
B.直方图法
C.控制图法
D.相关图法
参考答案:C
解析: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直方图法是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控制图法是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相关图法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统计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3。
第658题 (中)在数理统计分析法中,用来显示在质量控制中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方法是:()。
A.统计调查表法
B.直方图法
C.控制图法
D.相关图法
参考答案:D
解析: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直方图法是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控制图法是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相关图法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统计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5。
第659题 (中)当控制图满足哪项条件时,可判断为稳定状态()。
A.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
B.所有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
C.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且所有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
D.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且控制界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
参考答案:D
解析:当控制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二是控制界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我们就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如果点子的分布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都应判断生产过程为异常。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3。
第660题 (中)下列哪一项可以判断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
A.连续25点以上处于控制界限内,点子排列出现“链”。
B.连续35点中有2点超出控制界限,点子无缺陷
C.连续100点中2点超出控制界限,点子没有出现异常
D.连续25点以上处于控制界限内,点子连续出现中心线一侧的现象。
参考答案:C
解析: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内,应符合下述三个要求:连续25点以上处于控制界限内;连续35点中有仅有1点超出控制界限;连续100点中不多于2点超出控制界限。点子排列没有缺陷是指电子的排列是随机的,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异常现象包括“链”、“多次同侧”“周期性变动”等情况。见教材第9章第2节P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