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运输危险货物时,个人防护用品应配备( )
A.反光背心
B.防爆的(非金属外表面,不产生火花)便携式照明设备
C.帆布手套
D.眼部防护装备(如护目镜)
E.长管呼吸器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危险货物运输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方面,每名车组人员(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 应配备: (1)反光背心。 (2)防爆的(非金属外表面,不产生火花)便携式照明设备。 (3)合适的防护性手套。 (4)眼部防护装备(如护目镜)。 防护性手套应结合所运输危险货物的特性配备,帆布手套有可能不适合;长管呼吸器是受限空间使用的。
第182题 关于客车应急处理器材、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某客车前中后各放置1个灭火器
B.某客车按规定配置了 1个灭火器,为便于乘客应急使用,放置于车厢中部
C.某客车随车配备三角警告牌和一个停车楔
D.某客车随车配备4个应急锤,为防丢失,由驾驶员统一集中保管
E.某客车按规定配置2个灭火器,驾驶员旁边1个,车厢中部1个
参考答案:AE
解析:
客运车辆应急处理器材、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1)随车配备与车辆类型相适应的灭火器,灭火器应在有效期内,并安装可靠、便于取用。对于客车,仅有一个灭火器时,应设置在驾驶员附近。当有多个灭火器时,应在车厢内按前、中、后分布,其中一个应靠近驾驶员座椅。
(2)随车配备三角警告牌,并妥善放置。
(3)随车配备停车楔,数量不少于两个,并妥善放置。
(4)客运企业应主动排查并及时消除车辆安全隐患,每月检查车内安全带、应急锤、灭火器、三角警告牌,以及应急门、应急窗、安全顶窗的开启装置等是否齐全、有效,安全出口通道是否畅通,确保客运车辆应急装置和安全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第183题 以下不属于事故调查组职责的是( )
A.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B.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C.依法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
D.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参考答案:C
解析:
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不属于执法机构,没有执法权,对于事故责任者只有处理的建议权。
第184题 甲省某危险品运输公司,某日运送货物行驶到乙省丙市时发生追尾,产生泄漏引发火灾。事故现场当场死亡8人,重伤5人,3天后又有2名重伤人员死亡,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850万元。本次事故的调查()
A.由国务院组织或授权
B.由甲省人民政府组织进行,乙省人民政府派人参加
C.由乙省人民政府组织进行,甲省人民政府派人参加
D.由丙省人民政府组织进行,危险品运输公司所属地的市级人民政府派人参加
参考答案:C
解析:
首先,本事故应确定属于重大事故级别。事故当场死亡8人,7日内又死亡2 人,共10人死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进行判断(可参看第一章单项选择题5解析),属于重大事故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第185题 对于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事故现场不正确的应急救援措施是()
A.驾驶员、押运员必须立即进行救援
B.救援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方式实施救援,有危险时则应迅速撤离
C.救援过程中汗禁接触泄漏物质
D.在进行现场危险货物空箱处理时要高度谨慎,避免吸入现场烟雾和蒸气
参考答案:A
解析:
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最重要的是保证危险区内人员的安全,包括救援人员本身。救援人员应采取必要的自身防护措施,并相互之间建立通信联系。选择合适的方式实施救援,如果条件允许,可立即进行伤亡抢救;否则,应迅速撤离,保持对险情的控制,并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救援措施。救援过程中严禁接触泄漏物质。在进行现场危险货物空箱处理时要高度谨慎。另外,很多无气味的烟雾和蒸气可能存在毒性。因此,不管是否有危险货物,也要避免吸入现场烟雾和蒸气。
第186题 对于在旅客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客运驾驶员和乘务员应当及时向 ( )报告,并迅速按本企业应急处置程序规定进行现场处置。
A.所属客运企业
B.单位所在地的公安部门
C.所属客运企业和单位所在地的公安部门
D.所属客运企业和事故发生地的公安部门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于在旅客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客运驾驶员和乘务员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的公安部门及所属客运企业报告,并迅速按本企业应急处置程序规定进行现场处置。客运企业应当按规定的时间、程序、内容向事故发生地和企业所属地县级以上的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第187题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A.0.5 h
B.1 h
C.2h
D.4h
参考答案:B
解析:
事故报告应遵守以下要求: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188题 对于危险货物运输,灭火器材的配置和使用正确的是( )。
A.一律配置ABC类灭火器
B.使用时对准火焰中部喷射
C.站在上风口使用灭火器
D.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用手握住喷管,防止摆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手提式灭火器材使用方法:站在上风口,从灭火器箱内提出灭火器,找出保险销,用喷口或喇叭口对准着火点,按下手柄即可喷出灭火。应注意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由远及近水平扫射;火焰未灭,不轻易放松压把。手提式灭火器检查时,要确保压力在规定范围内,产品在有效期内,铅封完好,外观完好。 应根据运输的危险货物特性,配置适合的灭火器,不能全部配置ABC类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时由于液态二氧化碳转变为气态,会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喷管低温,手握时可能冻伤。
第189题 空气呼吸器的压力规定为( )
A.15 MPa以上范围方可使用,报警压力为2.5 MPa
B.17.5 MPa以上范围方可使用,报警压力为3 MPa
C.19.5 MPa以上范围方可使用,报警压力为3.5 MPa
D.20 MPa以上范围方可使用,报警压力为5MPa
参考答案:D
解析:
空气呼吸器的使用: 打开瓶阀,按逆时针方向打开气瓶阀门,至少三圈以上;观察压力表,压力表压力应在20MPa以上范围方可使用,报警压力为5MPa。
第190题 根据《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GB20300—2018)等规定,一辆运输黄磷的车辆上除了个人防护用品,最少还需要配置( )
A.1个铲子
B.1个堵漏垫
C.1个铁铲子和1个堵漏袋
D.1个铜铲子和1个堵漏垫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危险货物分类中第3类易燃液体、易燃固体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项、第8类腐蚀性物质和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的危险货物,至少还需要配备:一把铲子(对具有第3类易燃液体、易燃固体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项危险性的货物,铲子应防爆)和一个下水道口封堵器具,如堵漏垫、堵漏袋等。黄磷属于易燃固体,铜铲能够防爆;铁铲易产生火花,不防爆。
第191题 事故需要调动大部分或所有部门介入方可处置,属于()
A.一级响应
B.二级响应
C.三级响应
D.四级响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响应分级:
(1)一级:事故需要调动大部分或所有部门介入方可处置。
(2)二级:事故后果超出基层单位处置能力,需要本单位两个以上基层部门采取应急响应行动方可处置。
(3)三级:事故后果仅限于本单位的局部区域,一个基层部门采取应急响应行动即可处置。
一般没有四级响应。
第192题 为编制应急预案,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企业根据需要,可以不编写综合应急预案
B.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企业,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C.小微企业,风险单一,可以只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D.针对企业实际,可以将专项预案并入综合预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企业风险种类 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企业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企业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企业,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企业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第193题 为编制应急预案,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同行业兄弟单位的应急预案可以借来,进行简单修改后直接使用
B.同行业企业风险相同,应急预案拿来后无须再进行风险分析即可用于编制本企业的应急预案
C.本单位以前的应急预案可以作为基础,修改后使用
D.如果企业没有大的变化,应急预案可以一直使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①通过评审的应急预案,由道路运输、车辆维修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实施,并向本单位从业人员公布。
②可以将企业以前的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后使用。
③同行业的兄弟企业应急预案可以参考,但是风险分析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 进行。
④应急预案应定期修改,演练后有问题需要修订;企业有重大变化,如工艺革新、 组织结构调整等,也应及时进行修订。
第194题 关于化学品灼伤应急处置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污染的衣裤、鞋袜
B.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10-15min
C.新鲜创面涂抹红药水
D.视烧伤情况送医院治疗
参考答案:C
解析:化学性皮肤烧伤(1)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污染的衣裤、鞋袜等。(2)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 10~15 min(3)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抹油膏或红药水(4)视烧伤情况送医院治疗,如有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要在现场及时处理
第195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服,穿绝缘鞋,戴好防护面具
B.在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24V
C.焊接预热件时,应设挡板隔离焊件发出的辐射热
D.二氧化碳气瓶要避免日晒和接近火源
参考答案:B
解析:在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内的照明电压不得超过12V。
第196题 关于车辆维修喷漆工安全操作规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喷漆工作的作业场地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
B.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喷涂作业可以在室外进行喷烤漆作业
C.在油漆作业场所内,不准进行电焊、切割等明火作业
D.车辆或工件在烤漆房内进行喷漆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穿好喷漆防护服并戴好防护面具
参考答案:B
解析:车辆维修喷漆工安全操作规程(1)喷漆工作的作业场地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存放漆料地方及附近场地和施工场所严禁吸烟,不准带火柴、打火机和其他火种进入上述场所。(2)打磨作业应在带有通风过滤装置的独立操作空间内进行,产生的粉尘应进行降尘处理,应采用无尘干磨技术,干磨机内的粉尘应集中收集,并作为危险废物处理。(3)漆料库房和施工场所各种电气设备(如照明、电动机、电气开关)都应采用防爆型式。(5)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喷涂作业应在通风良好的车间中进行,严禁在室外进行喷烤漆作业。操作时必须戴防毒面具或带有换气装置的面罩。(6)在油漆作业场所内,不准进行电焊、切割等明火作业,在施工时,应避免敲击、摩擦等,以免产生火花,引起危险。(8)车辆或工件在烤漆房内进行喷漆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穿好喷漆防护服并戴好防护面具。必须在带有机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的设施内进行。(9)喷枪试喷时,不得对人、对自己,防止高压气喷出伤人。(10)调和漆、腻子、硝基漆、乙烯剂等化学配料和汽油易燃物品,应分开存放,密封保存,调漆作业应在带通风净化装置的密闭空间进行。(12)喷漆间放工件的架子应每季度清理残漆一次,处理废棉纱、废油漆、清洗液等物品时,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第197题 关于车辆维修钣金工安全操作规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操作中,握锤的手不准戴手套
B.搬运氧气瓶时必须使用专门的搬运小车
C.进行氧焊点火前,先开氧气阀,后开乙炔气阀
D.焊补油箱时,必须放净燃油
参考答案:C
解析:车辆维修钣金工安全操作规程:(7)电焊条、焊丝要干燥、防潮,工作时应根据工件大小选择适当的电流及焊条、焊丝。电焊作业时,操作者要戴面罩及劳动保护用品。(9)氧气瓶、乙炔气瓶要置于离火源较远的区域,不得在太阳下暴晒,不得撞击,所有焊具不得沾上油污、油漆,并定期检查焊枪、气瓶、表头、气管是否漏气。(10)搬运氧气瓶及乙炔气瓶时必须使用专门的搬运小车,切忌在地上拖拉。(11)进行氧焊点火前,先开乙炔气阀,后开氧气阀,熄火时先关乙炔气阀,发生回火现象时应迅速卡紧胶管,先关乙炔气阀,再关氧气阀。
第198题 关于车辆维修机电工安全操作规程,说法错误的是( )
A.蓄电池充电作业时,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充电时应把蓄电池加液口打开,电解液温度不得超过45℃。
B.可以单独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
C.在车辆上进行电工作业时,如须接触,必须佩戴防静电手环。
D.电瓶充电时必须遵守两次充足的技术规程。
参考答案:B
解析:1.车辆维修机电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1)作业前应穿戴好工装及防护用品,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完整无损,技术状态是否良好。施工时工具必须摆放整齐,工作后应将工具清点检查并擦干净,按要求放入工具箱(车)内。(4)在车辆上进行电工作业时,如无必要不要触摸电子控制部分的插针,以防损坏电子元件,如须接触,必须佩戴防静电手环。连接或断开系统中任何一个电器元件之间的电器配件进行作业时,务必将点火开关关闭,并拔掉电瓶负极插头,避免造成控制元件的损坏。车内线路接头必须接牢并用胶布包扎好,穿孔而过的线路要加橡胶护套。(5)蓄电池充电作业时,要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充电时应把蓄电池加液口打开,电解液温度不得超过45℃。(6)电瓶充电时必须遵守两次充足的技术规程。在充电过程中要取出电瓶时,应先关闭点火开关,以免损坏充电机及蓄电池(7)进行空调系统作业时,应在通风良好处,制冷剂应尽量回收,添加处理制冷剂操作时要戴护目镜,谨防制冷剂溅入眼内(如不慎溅入,立即用冷水或20%稀硼酸冲洗)或溅到皮肤将皮肤冻伤。制冷剂钢瓶搬运时严防震动、撞击,避免日光暴晒,同时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8)用千斤顶进行底盘作业时,必须选择平坦、坚实场地并用三角木将前后轮塞稳,然后用安全凳按车型规定支撑点将车辆支撑稳固。严禁单纯用千斤顶顶起车辆在车底作业
第199题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接受再教育时间( )
A.不得少于12学时
B.不得超过12学时
C.不得少于24学时
D.不得超过24学时
参考答案:A
解析:车辆维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1)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2)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且每年接受再教育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3)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第200题 关于车辆维修废物管理规范,说法错误的是( )
A.破损的废弃电池应贮存在耐酸的溶液中
B.有油污滴漏的地面,可以用水直接冲洗
C.汽车维修更换下来的废旧安全气囊和未失效的安全带张紧器应引爆后集中存放。
D.废有机溶剂的盛放容器,其顶部与液面之间应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
参考答案:B
解析:车辆维修危险废物管理规范(1)车辆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涂料废物、含汞废物、废催化剂等。(2)更换机油、变速器油、冷却液、制动液、动力转向液等维修作业,应使用废液收集设备,集中回收,分类贮存,设置防渗漏设施,严禁将上述废物直接排放,防止废液污染地面,产生的油桶等油品包装物也应作为危险废物处置。(3)有油污或其他化学品滴漏地面应及时擦拭干净,擦拭物料应按危险废物处置,严禁用水直接冲洗被污染的地面。(4)清洗零部件的有机溶剂应集中回收,采用超声波清洗零部件的清洗液和烤漆房及治理设施更换下来的顶棉、底棉、活性炭等必须按危险废物规范贮存,不得随意抛洒。(5)更换含油零件(如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等)时,应将废零件放在分隔的容器内,待废油排空后回收,作为危险废物规范贮存和处置。(6)检修动力电池、蓄电池,应防止电解液泄漏。破损的废弃电池应贮存在耐酸的容器中。(7)汽车维修更换下来的废旧安全气囊和未失效的安全带张紧器应引爆后集中存放。(8)汽车维修更换下来的失效三元催化转化装置、废弃集成电路板、含汞灯泡等,应按危险废品集中贮存、处置。(9)危险废物贮存必须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和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负责人明确,责任清晰;负责人应熟悉危险废物管理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和本单位危险废物管理情况。以上两种制度必须上墙公示。(10)危险废物应分类收集、贮存。维修企业必须设立与其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危险废物专用贮存间,实现对危险废物的隔离和控制,专用贮存间地面必须做耐腐蚀、硬化及防渗处理,要达到防晒、防雨、防尘、防外漏、防渗、防挥发等要求,并按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危险废物按照环保要求应分类存放。(11)贮存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其材质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并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贮存容器外表面必须粘贴危险废物种类标志,定期对贮存容器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及时清理更换。包装容器数量应至少贮存一周,企业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其上方应有标示牌,写明危险废物种类。(12)废有机溶剂、废矿物油等液态危险废物盛放容器,其顶部与液面间应保留100mm以上的空间。贮存液态或半固态废物的容器,须放置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有挥发性有机物的危险废物容器必须加盖密封(13)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车辆维修企业应委托具备相应危险废物回收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与其签订危险废物处置合同,须保存处置单位出具的废物转移联单。(14)维修企业须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注明危险废物名称、数量、出入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明确专职管理人员,该台帐至少保存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