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41题 请总结该起事故的教训。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起事故告诉我们,小隐患如溃坝的蚁穴管涌,大隐患如吃人的猛虎饿狼。小隐患处理不好就可能酿成大祸,大隐患发现不了可能会殃及员工生命。作为现场施工领导、安监人员一定要把发现隐患、处理隐患作为重要职责,密切关注现场监控,防患于未然,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第242题 根据材料总结针对该起事故的防范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防范措施:
(1)公司矿建施工作业地点全部停产整顿,自查隐患,完善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
(2)科学决策立井施工工艺,明确立井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护的形式,完善安全技术措施。
(3)加强各级的安全宣传教育及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正规操作规程的再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自保互保意识。
第243题 请简要分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事故原因:
(1)下把勾职工周某站位不当,没有到安全的地段躲闪,恰巧绞车刚启动的同时平板车掉道周某站位不当、躲闪不及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绞车司机赵某开车经验不足,绞车启动后瞬间加速太快造成平板车掉道。平板车本身在弯道处,还没有到直道、给提升安全带来不利因素。
(3)副工区长王某安排工作时,没有布置相应的安全措施,且没有在现场统一协调指挥,安全管理有漏洞。
第245题 针对此次事故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防治措施:
(1)各单位要组织职工重新学习三大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并结合此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深刻反思,开展好警示教育。
(2)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关键工序和重点隐患的双重预警,并加强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3)各级管理人员要冷静下来,深刻反省自己的工作,真正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身作则,靠前指挥,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246题 简述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事故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通风不良造成瓦斯聚积;火区管理不善造成浮煤自燃;违章救灾导致事故扩大;由火灾造成瓦斯爆炸。
事故间接原因(管理缺陷):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现场管理混乱;金属矿安全技术管理混乱,相关图纸不能反映井下实际,矿井没有编制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矿井没有绘制瓦斯巡回检查路线图,没有建立完善的防火墙管理档案;矿井组织救灾工作无序,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井下火灾情况,未请救护队,多次自行组织人员冒险人井施救,使事故扩大;新人职的人员,未经人井培训,便直接下井作业。
第247题 请拟定此类事故的防范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事故的防范措施:
(1)加强通风,使矿井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2)严格落实火区管理制度。
(3)杜绝违章救灾,按应急预案进行救灾。
(4)加强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等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第249题 简述金属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金属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人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250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直接原因:李某主动打开带电的联络柜进行清理,由于缺乏经验或者一时疏忽,手不慎触到带电的静触点上,造成触电事故。
间接原因:
(1)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当工人违章打开不准检修的开关柜进行作业时,未及时制止。
(2)安全教育不得力,职工自主保护意识不强、互保意识差。
(3)现场管理不严不细,落实措施不到位,未按照检修措施的要求对不准检修的开关柜柜门上锁。
(4)特殊工种培训针对性不强,个别职工素质低。
主要原因:李某在清理卫生时,没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在他人检修的线路上擅自进行作业,在同一线路上进行两个以上检修项目作业时,必须分别办理停电手续。
第251题 请根据此事故总结教训。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事故教训为井下电气设备在检查、修理、搬移时,应由两人协同工作,相互监督。检修前必须首先切断电源,经验电确定已停电后再放电(采区变电所的电气设备及供电电缆的放电,只能在铜室内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才准进行)、悬挂接地线,操作手把上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后,才允许触及电气设备。
第252题 提出针对此类事故的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防治措施:
(1)各单位要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大比武活动,奖优罚劣,不合格者停班学习,切实将此项工作抓到根上,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对隐患的防范能力。
(2)各单位要组织职工重新学习安全技术措施,并结合此次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深刻反思,开展好警示教育。
第253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事故原因:
(1)刘某、张某违章操作,冒险作业,顶板破碎地段未及时支护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刘某、张某安全意识淡薄冒险作业、自我保护能力差,互保联保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该队平时管理不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第254题 根据此次事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事故的防治措施:
(1)在工作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工作,不准违章操作。
(2)加强对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增强自主保护能力。
(3)做好互保联保,尽职尽责,不违章蛮干,确保安全生产。
(4)要保证支护结构强度,液压支架、单体支柱支撑力要符合要求,不空顶作业。
第255题 请总结并提出此次事故的教训和感想。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事故教训及感想:
此次事故是由于顶板破碎压力大,并且没有及时伸出护帮板护住岩壁造成的。职工自主保护能力差,队领导没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落实到位,对待安全工作说得多、落实得少。安全工作只有真抓严管,把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减少事故发生。
第256题 简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安全投人、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第257题 该铁矿在安全标准化评审过程中有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和要求:
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等级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一级企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核准,二级企业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三级企业由地(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第258题 简述标准化企业考评程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标准化企业考评程序为:
(1)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企业组织自评小组,按照本办法自评本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等级,形成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自评报告(简称企业自评报告)。
(2)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企业按照自评等级向相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申请表(简称企业申请表),同时报送企业自评报告。
(3)收到企业申请表和企业自评报告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委托中介机构依据本办法对企业进行评审,形成书面评审意见。
(4)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将评审意见报相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意见、企业申请表和企业自评报告进行核准,形成核准意见,并将核准结果备案,以书面或电子形式通知申请企业(金属与非金局矿山准化企业备案表)。
(6)一级企业、二级企业和三级企业由核准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金属与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等级证书(简称企业等级证书),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布。
第259题 该铁矿在安全标准化评审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安全标准化评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案例中尾矿库属病库,应先行整改。
(2)案例中作业现场存在重大风险,评价时需关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措施、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检查结果、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情况、应急管理措施等多个相关要素的运行情况。
(3)案例中只做了骨干培训,而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工作强调全员参与。
(4)评价人员在实施评价时要根据查询的文件资料、相关人员问询情况、现场实际查看的结果,综合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后作出判断,并要关注要素之间的关联。
第260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分析该事故的等级及事故上报的单位。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按照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为: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此次事故最终造成33人死亡(其中井下16人、地面17人)、38人受伤(其中井下26人、地面12人)、井下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774万元。故此事故等级为特别重大事故。
不同级别事故上报至不同上级单位:(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