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81题 米炒斑蝥的目的是()。
A.降低药物毒性
B.缓和药物性能
C.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D.利于粉碎
E.增强补肝肾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A
米炒的目的:①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②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③矫正不良气味,如昆虫类药物。
第1683题 炒制使散出香辣气的药物是()。
A.芥子
B.牛蒡子
C.栀子
D.莱菔子
E.苍耳子
参考答案:A
解析:
A
芥子【炮制方法】处方用名有芥子、白芥子、炒芥子、炒白芥子。①芥子:取原材料,去净杂质,用时捣碎。②炒芥子:取净芥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淡黄色至深黄色(炒白芥子)或深黄色至棕褐色(炒黄芥子),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有香辣气时即可。用时捣碎。
第1684题 下列各组药物不属于同一制法的是()。
A.苍耳子、牛蒡子为炒黄
B.蒲黄、荆芥为炒炭
C.枳壳、苍术为麸炒
D.阿胶、水蛭为蛤粉炒
E.马钱子、鳖甲为砂炒
参考答案:D
解析:
D
滑石粉炒——水蛭蛤粉炒——阿胶
第1685题 马钱子含士的宁应为 ()。
A.18%~20%
B.1.20%~2.20%
C.0.78%~0.82%
D.0.20%
E.0.8%
参考答案:B
解析:
B
《中国药典》规定:马钱子含士的宁应为1. 20%~2.20%,马钱子碱不得少于0.80%。巴豆的炮制品巴豆霜含脂肪油应为l8.0%~ 20. 0%等。
第1686题 马钱子含马钱子碱不得少于()。
A.18%~20%
B.1.20%~2.20%
C.0.78%~0.82%
D.0.20%
E.0.8%
参考答案:E
解析:
E
《中国药典》规定:马钱子含士的宁应为1. 20%~2.20%,马钱子碱不得少于0.80%。巴豆的炮制品巴豆霜含脂肪油应为l8.0%~ 20. 0%等。
第1687题 下列关于白芍说法错误的是()。
A.生品具有泻肝火,平抑肝阳的功能
B.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的是炒白芍
C.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的是酒白芍
D.具有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的是酒白芍
E.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是醋白芍
参考答案:D
解析:
D
养血和脾、止泻作用的是土炒白芍。
第1688题 下列关于醋香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定量米醋拌匀,润至醋被吸尽,文火炒干
B.每100kg香附,用米醋20kg
C.入肝经,增强疏肝止痛作用,能消积化滞
D.加定量米醋、与米醋等量的水,煮至醋液被吸尽
E.通经脉,散结滞
参考答案:E
解析:
E
酒香附通经脉,散结滞。
第1689题 具有疏肝止痛,并能消积化滞的是()。
A.香附
B.醋香附
C.四制香附
D.酒香附
E.香附炭
参考答案:B
解析:
B
香附【炮制作用】生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能。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①生品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②醋香附专人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③四制香附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多用于治疗胁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④酒香附能通经脉,散结滞,多用于治寒疝腹痛。⑤香附炭味苦、涩、性温,多用于治妇女崩漏不止等。
第1690题 行气解郁,调经散结宜选用()。
A.香附
B.醋香附
C.四制香附
D.酒香附
E.香附炭
参考答案:C
解析:
C
香附【炮制作用】生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能。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①生品多入解表剂中,以理气解郁为主。②醋香附专人肝经,疏肝止痛作用增强,并能消积化滞。③四制香附以行气解郁,调经散结为主,多用于治疗胁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④酒香附能通经脉,散结滞,多用于治寒疝腹痛。⑤香附炭味苦、涩、性温,多用于治妇女崩漏不止等。
第1691题 淫羊藿的炮制方法为()。
A.酒制
B.蜜制
C.羊脂油炙
D.麻油炙
E.姜炙
参考答案:C
解析:
C
油炙——淫羊藿【炮制方法】处方用名有淫羊藿、羊藿、仙灵脾、炙淫羊藿、炙羊藿。①淫羊藿: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枝梗,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②炙淫羊藿:取羊脂油置锅内加热熔化,加入淫羊藿丝,用文火加热,炒至油脂吸尽,表面呈油亮光泽时,取出,晾凉。每 100kg淫羊藿,用羊脂油(炼油)20kg。
第1692题 盐炙法能增强补肾作用的药物是()。
A.小茴香
B.杜仲
C.益智仁
D.知母
E.荔枝核
参考答案:B
解析:
B
杜仲【炮制作用】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①生杜仲较少应用,一般仅用于浸酒。临床以制用为主,以保证和增强疗效。②盐杜仲引药入肾,直达下焦,温而不燥,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增强。常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和高血压症。
第1693题 下列哪味药醋制后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A.五灵脂
B.延胡索
C.商陆
D.甘遂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延胡索【炮制作用】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能。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等证。①生品止痛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效果欠佳,故临床多用醋制品。②醋延胡索行气止痛作用增强,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多种疼痛证候。③酒延胡索以活血、祛瘀、止痛为主。
第1694题 六味地黄丸宜选用()。
A.鲜地黄
B.生地黄
C.熟地黄
D.生地炭
E.熟地炭
参考答案:C
解析:
C
地黄【炮制作用】鲜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能。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症。①生地黄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清热凉血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②熟地药性由寒转温,味由苦转甜,功能由清转补,熟地黄质厚味醇,滋腻碍脾,酒制主补阴血,且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③生地炭入血分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④熟地炭以补血止血为主,用于虚损性出血。
第1695题 炮制黄芩应选用()。
A.蒸法
B.煮法
C.水飞法
D.燀法
E.煅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A
蒸——黄芩【炮制方法】处方用名有黄芩、酒黄芩、黄芩炭。①黄芩: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大小分档,置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蒸至“圆汽“后半小时,候质地软化,取出,趁热切薄片,干燥。或将净黄芩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约8~ 12个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②酒黄芩:取黄芩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黄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微干,深黄色,嗅到药物与辅料的固有香气,取出,晾凉。每 lOOkg黄芩片,用黄酒lOkg。③黄芩炭:取黄芩片.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黑褐色,内部深黄色,取出,摊开晾凉。
第1696题 自然铜炮制后增强的作用是()。
A.收敛生肌
B.收敛止痒
C.散瘀止痛
D.平肝潜阳
E.平肝止血
参考答案:C
解析:
C
自然铜【炮制作用】自然铜味辛,性平。归肝经。具有散瘀、接骨、止痛的功能。本品多煅制用,经煅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多用于跌打肿痛,筋骨折伤。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及铜、镍、砷、锑等成分。自然铜经火煅后二硫化铁分解成硫化铁,经醋淬后表面部分生成醋酸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增加,易于在体内吸收。
第1697题 经煅后失去结晶水的药材是()。
A.石决明
B.明矾
C.自然铜
D.赭石
E.云母石
参考答案:B
解析:
B
明煅的主要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如花蕊石等。②除去结晶水,如白矾、硼砂等。③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钟乳石、花蕊石等。
第1698题 石决明炮制的作用是()。
A.改变药性
B.降低毒副作用
C.缓和燥性
D.使质地疏松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D
解析:
D
石决明【炮制作用】石决明味咸,性寒。归肝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能。①石决明偏于平肝潜阳。用于头痛眩晕,惊痫抽搐。②煅石决明咸寒之性降低,平肝港阳的功效缓和,增强了固涩收敛、明目作用。用于目赤,翳障,青盲雀目,痔漏成管。且煅后质地疏松,便于粉碎,有利于外用涂敷撒布,并利于煎出有效成分。石决明主要含有碳酸钙、无机元素等。石决明经煅醋淬后,煎液中的钙含量显著增高。
第1699题 宜用扣锅煅法炮制的是()。
A.荆芥炭
B.地榆炭
C.血余炭
D.蒲黄炭
E.姜炭
参考答案:C
解析:
C
扣锅煅——血余炭【炮制方法】处方用名有血余炭。血余炭:取头发,除去杂质,反复用稀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装于锅内,上扣一个口径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盐泥或黄泥封固,上压重物,扣锅底部贴一白纸条,或放几粒大米,用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为度,离火,待凉后取出,剁成小块。
第1700题 胃热呕吐宜选用()。
A.黄连
B.酒黄连
C.姜黄连
D.吴茱萸制黄连
E.黄连炭
参考答案:C
解析:
C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①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②姜炙黄连其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③吴茱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