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901题 有关片剂崩解时限的正确表述是
A.舌下片的崩解时限为15min
B.普通片的崩解时限为15min
C.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为60min
D.可溶片的崩解时限为10min
E.泡腾片的崩解时限为15min
参考答案:B
解析:
B
本题考查片剂的崩解时限。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是15分钟;分散片、可溶片为3分钟;舌下片、泡腾片为5分钟;薄膜衣片为30分钟;肠溶衣片要求在盐酸溶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全部溶解并通过筛网等。
第1902题 月桂醇硫酸钠属于
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D.两性表面活性剂
E.抗氧剂
参考答案:B
解析:
B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是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部分,带有负电荷,如高级脂肪酸盐、硫酸化物、磺酸化物等。月桂醇硫酸钠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1903题 下列物质中不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是
A.尼泊金甲酯
B.苯甲酸
C.山梨酸
D.苯扎溴铵
E.吐温80
参考答案:E
解析:
E
此题考查液体制剂常用的防腐剂的种类。常用的防腐剂有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又称尼泊金类)、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山梨酸、苯扎溴铵(新洁尔灭)、醋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等,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不具有防腐作用。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E。
第1904题 乳剂放置后,有时会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分层(乳析)
B.絮凝
C.破裂
D.转相
E.酸败
参考答案:A
解析:
A
分层:又称乳析,是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第1905题 有关表面活性剂的正确表述是
A.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要在临界胶团浓度(CMC)以下,才有增溶作用
B.表面活性剂用作乳化剂时,其浓度必须达到临界胶团浓度
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大
D.表面活性剂均有很大毒性
E.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故常用作杀菌和防腐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E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要在临界胶团浓度(CMC)以上,才有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亲水基和亲油基,乳化能力强,显著降低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并形成单分子膜。HLB=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的亲油性,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小。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顺序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刺激性均小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口服一般认为无毒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故常用作杀菌和防腐剂。
第1906题 溶胶剂与溶液剂之间最大的不同是
A.药物分子大小
B.药物分散形式
C.溶剂种类
D.体系荷电
E.临床用途
参考答案:B
解析:
B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以多分子聚集体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又称为疏水性胶体溶液,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液剂一般为非挥发性药物或少数挥发性药物的澄明溶液,大多以水为溶剂,也有以乙醇、植物油或其他液体为溶剂者,溶液剂供内服和外用。溶胶剂与溶液剂药物分散形式不同。
第1907题 有关高分子溶液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分子溶液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B.以水为溶剂的高分子溶液也称胶浆剂
C.制备高分子溶液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
D.高分子溶液是黏稠性流动液体
E.高分子水溶液不带电荷
参考答案:E
解析:
E
此题考查高分子溶液的特点。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含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以水为溶剂的高分子溶液也称胶浆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高分子溶液为黏稠性流动液体,黏稠性太小以黏度表示;高分子水溶液中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某些基团因解离而带电。制备高分子溶液首先要经过溶胀过程,从有限溶胀到无限溶胀。故本题答案应选择E。
第1908题 吐温类溶血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吐温80>吐温40>吐温60>吐温20
B.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O
C.吐温80>吐温60>吐温40>吐温20
D.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
E.吐温20>吐温80>吐温40>吐温60
参考答案:B
解析:
B
此题重点考查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仅毒性较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溶血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较轻微,聚山梨酯类的溶血作用通常比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为小。溶血作用的顺序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本题答案应选择B。
第1909题 在表面活性剂中,一般毒性最小的是
A.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B.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氨基酸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D.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E.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E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顺序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刺激性均小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用时表面活性剂呈现较小的毒
第1910题 有关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正确表述是
A.卵磷脂外观为透明或半透明黄色褐色油脂状物质
B.毒性大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在不同pH值介质中可表现出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D.豆磷脂属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E.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有强酸性和强碱性基团
参考答案:ACD
解析:
A,C,D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具有正、负离子基团,在不同pH值介质中可表现出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合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部分是羧酸盐,阳离子部分为季铵盐或胺盐。其毒性小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第1911题 下列药剂属于均相液体药剂的是
A.普通乳剂
B.纳米乳剂
C.溶胶剂
D.高分子溶液
E.混悬剂
参考答案:D
解析:
D
此题考查液体制剂的分类。根据药物的分散状态,液体制剂可分为均相分散系统、非均相分散系统。在均相分散系统中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在非均相分散系统中药物以微粒、小液滴、胶粒分散,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此题选D。
第1912题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非均相分散体系,其不可逆变化有
A.絮凝
B.分层
C.酸败
D.合并
E.破裂
参考答案:CDE
解析:
C,D,E
本题考查乳剂的五种不稳定现象。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制成后在放置过程中常出现分层、合并、破裂、絮凝、转相、酸败等不稳定的现象。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者下沉的现象称为:分层(乳析)。分层的特点:分层乳剂的乳化膜未受到破坏,经振摇后仍能恢复均匀的乳剂,这一过程是可逆的。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絮凝。乳滴表面的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乳剂的破裂。酸败:是指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其中的油、乳化剂等发生变质的现象。合并、破裂和酸败属于不可逆变化。
第1914题 混悬剂中增加分解介质黏度的附加剂是
A.润湿剂
B.反絮凝剂
C.絮凝剂
D.助悬剂
E.稳定剂
参考答案:D
解析:
D
助悬剂是指能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黏度,降低药物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第1915题 适宜作片剂崩解剂的是
A.微晶纤维素
B.甘露醇
C.羧甲基淀粉钠
D.糊精
E.羟丙纤维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C
崩解剂:干淀粉;羧甲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交联聚维酮(PVPP)和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和枸橼酸组成的混合物,也可以用柠檬酸、富马酸与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等。
微晶纤维素、甘露醇、糊精是填充剂,羟丙纤维素是黏合剂。
知识点:第三章第一节 片剂的常用辅料
第1916题 关于非无菌液体制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散度大,吸收慢
B.给药途径大,可内服也可外用
C.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
D.携带运输不方便
E.易霉变常需加入防腐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A
液体制剂的特点
(1)液体制剂的优点:
①分散程度高,吸收快,作用较迅速;
②给药途径广泛,可以内服、外用;
③易于分剂量,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④药物分散于溶剂中,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2)液体制剂的缺点:
①药物分散度较大,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
②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不方便;
③非均相液体制剂的药物分散度大,易产生一系列物理稳定性问题;
④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稳定低、不宜携、易霉变)
第1917题 为提高难溶液药物的溶解度常需要使用潜溶剂,不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物质是
A.乙醇
B.丙乙醇
C.卵磷脂
D.聚乙二醇
E.甘油
参考答案:C
解析:
C
潜溶剂:形成氢键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常用乙醇、聚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