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5年一级建造师矿业实务章节精编题库及答案(773题)


第621题 属于自然地下涌水通道的是()。


A.地层断裂带附近的裂隙

B.封闭不良的钻孔通道

C.顶板冒落形成的裂隙通道

D.塌方形成的开裂裂隙


参考答案:A


解析:矿井存在涌入地下水的通道是形成矿井水害的一个条件。涌水通道有两种,一种 是自然通道;一种是非自然通道。自然通道包括:(1)地层的裂隙与断裂带。注意,根 据断裂带贯通情况,可以把断裂带分为两类,即隔水断裂带和透水断裂带。透水断裂带 的裂隙是贯通的。(2)岩溶通道,包括细小的溶孔裂隙直到巨大的溶洞。我国许多金属 与非金属矿区,都深受其害。(3)孔隙通道,由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构成。非自然通道就 是由于采掘活动等人为因素诱发的涌水通道,主要有巷道顶,或顶、底板因施工造成破坏而形成的裂隙通道、钻孔通道,施工的工程(如立井)沟通含水岩层,或者地表塌陷 过程中造成裂隙沟通等。


第622题 下列火灾预防措施中,不属于内因火灾预防措施的是()。


A.揭露新煤层时,建设单位必须对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B.必须建立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C.严禁烟火,控制外来火源

D.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火处理,并定期检查


参考答案:C


解析:揭露新煤层时,建设单位必须对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在容易自燃和自燃 的煤层中施工时,必须建立自燃发火预测预报制度。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中施工 时,对出现的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火处理,并定期检查。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 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 迅速报告调度室。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立即按应急预案通知有关人员组织 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而严禁烟火,控制外来火源是防治外因火灾的主要措 施。因此,答案为 C。


第623题 关于瓦斯发生爆炸的条件,不正确的说法是()。


A.瓦斯浓度 5%~16%

B.空气中的氧含量不低于 12%

C.引爆火源温度 650~750℃

D.空气中的氧含量必须在 18% 以上


参考答案:D


解析: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有三条,即瓦斯浓度条件:达到 5%~16%,有氧条件:空气 中氧气含量不低于 12%,火源条件:有火源,且火源温度 650~750℃。没有火源的温 度不是引起瓦斯爆炸的条件。


第624题 不符合瓦斯检查员工作要求的行为是()。


A.采掘工作面应进行一炮三检查

B.检查巷道瓦斯情况以其底板为主

C.巷道贯通前检查贯通点两侧的巷道

D.指定在井下等候室交接班


参考答案:B


解析:遵章守纪,不准空、漏、假检,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 程》(2022 年版)关于巡回检查和检查次数的规定。十分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分工区域各 处瓦斯涌出状况和变化规律。对分工区域瓦斯较大,变化异常的重点部位和地点,必须 随时加强检查,密切注视。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险情,要有超前预防意识。要能及时发 现瓦斯积聚、超限等安全隐患,除立即主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妥善处理 外,要通知周围作业人员并向通风(或瓦斯)区队长、地面调度汇报。对任何违反《煤 矿安全规程》(2022 年版)中关于通风、防尘、放炮等有关规定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的人员,都要敢于坚决抵制和制止。


第625题 关于控制巷道顶板的安全工作,说法错误的是()。


A.敲帮问顶的目的是寻找危石,待出矸时处理

B.放炮前必须加固工作面后 10m 的支护

C.锚喷支护应紧跟工作面

D.地质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应变更支护措施


参考答案:A


解析:巷道顶板安全要求:(1)做好空顶保护,包括支护紧跟工作面的要求,规程对锚 喷支护有专门规定,放炮前应对工作面后 10m 的支护进行加固,倒棚应及时修复,破 碎围岩采用超前支护;(2)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这是隐患检查,检查后要立即处理 隐患,即去除危石,不能留给后续工序;(3)加强支护质量,包括严格施工要求,同时 要考虑支护的有效性,就是在地质条件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变更支护方式,这点和地面 工程不同。


第626题 巷道掘进穿越破碎带、 松软岩层区段时, 不能起到超前支护作用的支架是()。


A.超前锚杆

B.前探支架

C.U 型钢可缩支架

D.注浆管棚


参考答案:C


解析: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在通过破碎带、松软岩层、淋水地带时应采用超前支 护、加强支护等措施。超前支护可以采用超前锚杆、超前注浆加固、前探支架(撞楔 法)、注浆管棚等。也可采用高强支架及时支护等措施安全通过。U 型钢支架属于超强 支护或加强支护措施,不属于超前支护。所以选项是 C。


第627题 巷道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发生突水征兆的是()。


A.工作面压力增大,顶板变形严重

B.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C.工作面发潮、滴水,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D.工作面岩壁变松,并发生片帮


参考答案:B


解析:矿井工作面发生透水的征兆包括:(1)围岩的水汽现象:岩(煤)层变湿、挂汗、 挂红,或有淋水变大,出现水叫;水色发浑。(2)围岩压力显现:顶板来压、片帮、底 板鼓起或产生裂隙(裂隙出现渗水)。(3)环境状态:空气变冷、出现雾气、出臭味等。(4)其他现象: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等。巷道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一般为承压水,压力较高,其突水预兆主要是:工作 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量有时可达 500mm 以上;底板会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导致出水量增加。因此,答案应选 B。


第628题 煤矿井下外因火灾常发生点有()。


A.井口附近

B.有漏风的煤巷密闭处

C.井下硐室

D.采掘工作面

E.挂设电缆的木支架巷道


参考答案:ACDE


解析:煤矿井下火灾分为内因火灾与外因火灾。内因火灾常发生在采空区、冒顶处和压 酥的煤柱中或密闭不严的煤层巷道中;外因火灾常发生在井口附近、井下硐室、采掘工 作面和有电缆的木支架巷道等处。


第629题 矿山井下发现火情的正确做法有()。


A.发现火情后应立即报告

B.调度室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C.应迅速组织撤离可能危及的人员

D.电气设备着火应首先使其隔绝空气

E.灭火措施应根据火灾性质、通风和瓦斯情况制定


参考答案:ABCE


解析: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 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调度室。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应 立即按应急预案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实施灭火工作。值班调度和现场区、 队、班组长应按应急预案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 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 材进行灭火。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其 他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 措施。


第630题 瓦斯突出、窒息事故后的紧急处理做法,正确的有()。


A.首先应设法撤离灾区人员

B.首先抢救遇险人员

C.切断灾区电源

D.避免后续操作引起电火花

E.切断电源同时做到停止通风


参考答案:ABCD


解析:对于发生瓦斯突出、窒息事故后的紧急处理做法,包括首先应设法撤离灾区人员, 抢救遇险人员;切断灾区电源;通知救护队;迅速成立救灾指挥部,启动应急救援预 案,设立若干抢救组各行其责;尽快恢复通风系统,排除爆炸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寻 找遇难人员。在处理瓦斯爆炸事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1)切断灾区电源时,应防止 切断电源可能产生电火花,引起再次爆炸;(2)正确调度通风系统,尽快排除灾区的有 害气体,控制事故范围,这是处理瓦斯爆炸事故的关键;(3)安全快速地恢复掘进巷道 或无风区域的通风,避免再次爆炸。可见,选项 E 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应为 A、B、 C、D。


第631题 电气安全标志分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下列关于安全标志的说法,正确的有()。


A.禁止标志用于制止某种危险行动

B.警告标志用于提醒和注意避免发生危险

C.指令标志用于指示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D.提示标志表示安全目标方向及安全措施

E.劝阻标志用于指示人们更好的选择行为


参考答案:ABCD


解析:电气安全标志分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用以标志不同性质或用途的电器 材料,或标志地域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用以告诫。禁止标志:用于制止某种危险行 动,如“禁止启动”“禁止入内”“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等;警告标志:用于提醒和注 意避免发生危险,如“当心触电”“当心高压”“当心电缆”等;指令标志:用于指示人 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如“必须穿绝缘鞋”“必须穿防静电服”等;提示标志:表示安全 目标方向及安全措施,如“安全通道方向”“已接地”等。


第632题 职业健康监护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煤矿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不包括()检查。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离岗后半年


参考答案:D


解析: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煤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A)、在岗 期间(B)和离岗时(C)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 检查费用由煤矿承担。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 D。


第633题 煤矿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周 期检测,周期为()。


A.1 个月

B.1 季度

C.半年

D.1 年


参考答案:D


解析:煤矿应当以矿井为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 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 3 年进行 1 次职业病 危害现状评价。根据监测、检测、评价结果,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将日常监测、检测、 评价、落实整改情况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检测、评价结果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第634题 煤矿职业中毒通常不会是()中毒。


A.一氧化碳(CO)

B.一氧化氮(NO)

C.瓦斯或甲烷(CH4)

D.硫化氢(H2S)


参考答案:C


解析:矿山工程施工所致职业病可以几乎包含所有职业病类。常见的矿山工程职业病有: 职业中毒类主要有一氧化碳(A)、一氧化氮(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D) 等有毒气体(物质)的中毒;尘肺病有煤工尘肺(矽肺等)、各种矿尘肺(石棉、滑石、 云母)、水泥尘肺、电焊尘肺、铸工尘肺等;物理因素职业病(高温中暑、中毒)等。 中毒气体中不包含甲烷(瓦斯 CH4),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 C。


第635题 井下作业场所空气粉尘中游离 SiO2 含量超过 10%、小于 50% 时,总粉尘的时 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不得大于()mg/m。


A.1

B.2

C.5

D.10


参考答案:A


解析:

综合防尘的具体要求是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 要求(表 15.4-1)。表 15.4-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

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以时间加权数规定的 8h 工作日、40h 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第636题 二、三期工程总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A.1.5%

B.1.0%

C.0.75%

D.0.5%


参考答案:C


解析:《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11 规定:二、三期工程总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 化碳浓度超过 0.75% 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选项 C 符合要求。


第637题 金属非金属矿山在噪声防治中对作业环境至少每隔()个月进行一次检测。


A.6

B.12

C.18

D.24


参考答案:B


解析:作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 8h 的,噪声声级限值为 85dB(A)。 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 8h 的,可以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 噪声声级限值增加 3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煤矿每半年至少监测 1 次噪声, 金属非金属矿山每年至少监测 1 次噪声。


第638题 露天矿山防尘措施一般不包含()。


A.湿式凿岩

B.穿孔捕尘

C.穿孔除尘

D.道路洒水降尘


参考答案:A


解析:露天煤矿的防尘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设置加水站(池);穿孔作业采取捕尘或 者除尘器除尘等措施;运输道路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破碎站、转载点等采用喷雾降尘 或者除尘器除尘。


第639题 矿井防尘、降尘不会采用的措施是()。


A.湿式凿岩

B.悬挂水槽

C.设置净化水幕

D.喷雾洒水


参考答案:B


解析:矿井综合防尘工作坚持采用湿式钻眼,冲洗岩帮、装岩时洒水降尘、喷射混凝土 时采用潮喷机和除尘风机、爆破使用水炮泥并喷雾降尘、巷道内有风流净化装置、掘进 工作面回风流中距迎头 50m 内必须安装净化水幕、井下煤(岩)转载点设防尘喷雾设 施、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掘进机作业时采用内外喷雾措施、及时清除巷 道中的浮尘、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等防尘降尘措施。而悬挂水槽是防爆、隔爆措施,在 冲击波作用下水槽才可倾覆洒落水幕,起到阻断火源、粉尘的作用。所以正常生产中除 尘、降尘水槽是不采用的,水槽是起隔爆作用的。因此,答案是 B。


第640题 掘进机掘进工作面的防尘措施有()。


A.内喷雾

B.外喷雾

C.水炮泥

D.冲洗岩帮

E.湿式钻眼


参考答案:ABD


解析:井下巷道掘进综合防尘措施有湿式钻眼、冲洗岩帮、水炮泥、装岩洒水;采用掘 进机时还可以使用内外喷雾、通风除尘。题中选项“C.水炮泥”“E.湿式钻眼”是 爆破掘进时工作面防尘实施的措施而非掘进机掘进时的防尘措施,因此答案应为 A、 B、D。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