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1题 以下不属于《安全生产法》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的是( )。
A.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D.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参考答案:D
第42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下面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B.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C.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职工安全生产培训
D.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参考答案:C
A.3;5
B.5;10
C.3;终身
D.5;终身
参考答案:D
A.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B.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约谈制度
C.安全生产处罚制度和安全生产约谈制度
D.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参考答案:D
第45题 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 ),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A.停产整顿
B.停业整顿
C.书面检查
D.限期改正
参考答案:D
A.责令限期改正,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B.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C.责令限期改正,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D.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参考答案:A
第47题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 ),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责令改正
B.经济处罚
C.批评教育
D.赔偿损失
参考答案:C
第48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应急管理部门依照规定处以罚款。其罚款最高数额为( )万元。
A.2000
B.4000
C.5000
D.10000
参考答案:D
A.李某未履行保证本单位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的职责
B.李某未履行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职责
C.李某应当受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行政处罚
D.李某终身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参考答案:D
第51题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振动、降低噪声。( )应当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A.监理单位
B.建设单位
C.安全监督部门
D.环境监察部门
参考答案:B
第52题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 施工单位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可以( )。
A.没收违法所得
B.责令暂停施工
C.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
D.向主管部门通报
参考答案:B
第53题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防治扬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扬尘污染(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A.防治费用
B.防治措施
C.防治设备
D.防治责任
参考答案:D
第54题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整治以及建筑物拆除等施工单位,应当向负责监督管理扬尘污染防治的主管部门( )。
A.报告
B.申请
C.备案
D.批准
参考答案:C
第55题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国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 ),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A.安全措施
B.管理措施
C.环保措施
D.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B
第59题 根据《消防法》的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 )。
A.安全教育,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C.安全教育,并遵守电焊安全操作规程
D.持证上岗,并遵守电焊安全操作规程
参考答案:B
第60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A.10
B.15
C.30
D.50
参考答案:C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A.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C.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