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141题 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表面应采取护坡措施,护坡宜采用()等方式。
A.现浇钢筋混凝土面层
B.钢丝网水泥砂浆
C.钢丝网喷射混凝土
D.砖砌体铺贴
E.植被种植护坡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表面应采取护坡措施,护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护坡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层,也可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或钢丝网喷射混凝土、钢丝网细石混凝土或高分子聚合材料覆盖等方式。
(2)护坡面层宜扩展至坡顶和坡脚一定的距离,坡顶可与施工道路相连,坡脚可与垫层相连。
(3)现浇钢筋混凝土和钢丝网喷射混凝土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面层钢筋应单层双向设置,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4)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5.0,垂直于坡面的插筋间距不宜大于1m。
第1142题 以下关于狭长形基坑开挖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钢支撑的狭长形基坑可采用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
B.斜面应设置多级边坡,分层厚度宜为3~4m
C.纵向斜面边坡总坡度不宜大于1:2.5
D.多级边坡超过二级应设置加宽平台,加宽平台不宜小于5m
E.狭长形基坑可采用一端向另一端开挖的方法,也可采用从中间向两端开挖的方法
参考答案:CD
解析:
狭长形基坑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钢支撑的狭长形基坑可采用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的方法,斜面应设置多级边坡;分段长度宜为 3m~8m,分层厚度宜为 3m~4m。
(2)纵向斜面边坡总坡度不应大于 1:3.0,各级边坡坡度不应大于1:1.5,各级边坡平台宽度不应小于 3.0m;多级边坡超过二级应设置加宽平台,加宽平台宽度不应小于 9.0m,加宽平台之间的土方边坡不应超过二级;纵向斜面边坡长时间暴露时宜采取护坡措施;各级边坡、各阶段形成的多级边坡和纵向总边坡的稳定性的验算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3)每层每段开挖和支撑形成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4)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至坑底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和基础底板施工缝设置要求限时进行垫层和基础底板的浇筑,基础底板分段浇筑的长度不宜大于 25m,基础底板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相邻纵向边坡的开挖。
(5)狭长形基坑可采用一端向另一端开挖的方法,也可采用从中间向两端开挖的方法。
(6)第一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时,钢筋混凝土支撑底以上的土方可采用不分段连续开挖的方法,其余土方可采用纵向斜面分层分段开挖的方法。
第1143题 基坑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
B.监测依据、项目、测点布置和监测方法
C.监测元件和仪器
D.监测频率和报警值
E.资料整理方法及监测成果形成
参考答案:ABCD
解析:施工方编制施工监测方案应包括八项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依据和项目;(3)监测人员配备;(4)监测方法、精度和主要仪器设备;(5)测点布置与保护;(6)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7)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措施;(8)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
第1144题 以下关于监测点布置说法正确的是()。
A.对直埋的柔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
B.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
C.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上
D.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上方
E.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构)筑物基础的沉降差
参考答案:BDE
解析:
选项B和C一个是路面上、一个是路面下
8.2.4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应设置在建筑物的结构墙、柱上,并应分别沿平行、垂直于坑边的方向上布设。在建筑物邻基坑一侧,平行于坑边方向上的测点间距不宜大于 15m。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测点,宜设置在柱、隔墙与结构缝部位。垂直于坑边方向上的布点范围应能反映建筑物基础的沉降差。必要时,可在建筑物内部布设测点。
8.2.5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当采用测量地面沉降的间接方法时,其测点应布设在管线正上方。
当管线上方为刚性路面时,宜将测点设置于刚性【路面下】。对直埋的【刚性】管线,应在管线节点、竖井及其两侧等易破裂处设置测点。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 20m。
第1145题 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等。
A.前方交汇法
B.极坐标法
C.视准线法
D.小角度法
E.投点法
参考答案:CDE
解析:水平位移监测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
第1146题 建筑倾斜观测,当被测建筑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宽敞的观测场地时,宜选用()。
A.前方交汇法
B.极坐标法
C.视准线法
D.小角度法
E.投点法
参考答案:AE
解析:当被测建筑物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点和宽敞的观测场地时,宜选用投点法、测水平角法或前方交会法。
第1148题 关于基坑监测频率说法,正确的有()。
A.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各种因素确定
B.基坑监测应以固定的监测频率进行
C.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D.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E.遇到不良天气状况时,应适当提高监测频率
参考答案:ACDE
解析:监测频率:(1)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2)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3)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提高监测频率。如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基坑出现渗透,支护结构出现开裂等。(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第1149题 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要求。
A.基坑工程设计
B.地下结构设计
C.上部结构设计
D.施工组织设计
E.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
参考答案:ABE
解析:“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以及周边环境中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
第1151题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的保护要求,可采取()等方法进行变形控制设计。
A.分坑施工
B.伺服轴力自动补偿系统钢支撑
C.减小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D.坑内土体加固
E.坑外设置隔离桩
参考答案:BDE
解析:
一、当基坑临近建筑物时,必须控制基坑的变形以保证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方法有条形加固、裙边加固及二者相结合的形式。
4、减少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主体的尺寸和开挖时间,这一点在软体地基施工时尤为重要。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每段开挖中又分层、分小段分段,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第1152题 地下管线对附加变形的承受能力应考虑管线的材料、管节长度、接头构造、新旧状况、埋深、内压等因素,并宜与管线管理单位协商综合确定管线的()。
A.强度
B.容许变形量
C.监控实施方案
D.材料
E.铺设方案
参考答案:BC
解析:地下管线对附加变形的承受能力应考虑管线的材料、管节长度、接头构造、新旧状况、埋深、内压等因素,并宜与管线管理单位协商综合确定管线容许变形量及监控实施方案。
第1153题 灌注排桩施工可选用()等措施提高灌注桩成孔质量以及控制孔壁坍塌。
A.降低泥浆稠度
B.校正钻杆垂直度
C.在搅拌桩中套打
D.提高泥浆比重
E.采用优质泥浆护壁
参考答案:CDE
解析:灌注排桩施工可选用在搅拌桩中套打、提高泥浆比重、采用优质泥浆护壁等措施提高灌注桩成孔质量以及控制孔壁坍塌;
第1154题 对基坑周围的保护对象,基坑开挖前,对邻近基坑的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等可采用()进行基础托换。
A.锚杆静压桩
B.水泥注浆
C.树根桩
D.高压喷射注浆
E.支撑式
参考答案:AC
解析:在基坑开挖前,对邻近基坑的建(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等可采用锚杆静压桩或树根桩进行基础托换。
第1155题 模板按照结构类型不同,可分为()等。
A.基础模板
B.柱模板
C.墙模板
D.梁模板
E.楼板模板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模板按照结构类型不同,可分为基础模板、柱模板、墙模板、梁和楼板模板等。
第1156题 按模板的搭拆方式不同,可分为()。
A.固定式模板
B.移动式模板
C.永久式模板
D.定型模板
E.爬升式模板
参考答案:ABC
解析:按模板的搭拆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模板、移动式模板和永久式模板。
第1157题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
A.支撑架的重量
B.新浇混凝土的自重
C.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
D.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E.连接件的重量
参考答案:BCD
解析: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第1158题 安装上层模板时,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
A.木立柱支模
B.桁架支模
C.竹立柱支模
D.钢管立柱支模
E.钢木组合立柱支模
参考答案:BD
解析: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应选用桁(heng)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
第1159题 关于墙模板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支墙模时,为提高效率,可上下同时进行安装
B.当用散拼定型模板支模时,应自下而上进行
C.模板未安装对拉螺栓前,板面应向前倾一定角度
D.严禁同时起吊两块模板
E.安装电梯井内墙模前,必须于板底下 200mm处牢固地满铺一层脚手板
参考答案:BDE
解析:
墙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采用散拼定型模板支模时,应自下而上进行,必须在下一层模板全部紧固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模板安装。当下层不能独立安设支撑件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②当采用预拼装的大块墙模板进行支模安装时,严禁同时起吊2块模板,并应边就位、边校正、边连接,固定后方可摘钩。
③安装电梯井内墙模前,必须在底板下200 mm处牢固地铺满一层脚手板。
④模板未安装对拉螺栓前,板面应向后倾一定角度。
⑤当刚楞长度需接长时,接头处应增加相同数量和不小于原规格的钢楞,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墙模板宽度或高的15%~20%。
⑥拼接时的 U 型卡应正反交替安装,间距不得大于300mm ;2块模板对接缝处的 U 型卡应满装.
⑦对拉螺栓与墙模板应垂直,松紧应一致,墙厚尺寸应正确。
⑧墙模板内外支撑必须坚固、可靠,应确保模板的整体稳定。当墙模板外面无法设置支撑时,应在里面设置能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支撑。多排并列且间距不大的墙模板,当其与支撑互成一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灌注混凝土时引起临近模板变形.
第1160题 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规定,每步脚手架间应设置爬梯,作业人员严禁攀爬()。
A.爬梯
B.模板
C.脚手架
D.爬架外侧
E.爬架内侧
参考答案:BCD
解析:6.4.7 每步脚手架间应设置爬梯,作业人员应由爬梯上下,进入爬架应在爬架内上下,严禁攀爬模板、脚手架和爬架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