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新】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1894题)


第1101题

行痹的常用治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1102题

痛痹的常用治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第1103题

着痹的常用治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第1104题

尪痹的常用治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第1105题

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多见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第1106题

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病属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1107题

关节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肌肉萎缩,多见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痹证的辨证论治。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属行痹;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为痛痹;节肿大、僵硬、变形,肌肉萎缩者属于尪痹。


第1108题

痛痹的主要症状有


A.痛有定处

B.得热痛减

C.遇寒痛增

D.关节重着、酸痛

E.肢体关节疼痛较剧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痛痹

[症状]肢体关节紧痛,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温痛减,痛处不红不热而常有冷感,关节不可屈伸。苔薄白,脉弦紧或沉迟而弦。


第1109题

患者半月前冒雨淋湿后,出现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疼痛部位固定,手足沉重,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缓。应诊为


A.行痹

B.痛痹

C.着痹

D.尪痹

E.热痹


参考答案:C


解析:

着痹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重着,患处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剂应用]薏苡仁汤(薏苡仁,当归,川芎,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川乌,苍术,甘草,生姜)加减。


第1110题

痛痹的临床特征是


A.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

B.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

C.关节酸痛游走不定,恶风

D.肢体关节疼痛,遇寒则痛甚,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E.肢体关节酸痛、重着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痛痹的临床表现。痛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第1115题

虚劳症见畏寒,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治法宜


A.滋补肾胴

B.补血养肝

C.补阳温中

D.阴阳双朴

E.益气补虚


参考答案:C


解析:

虚劳-阳虚

[症状]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补阳温中


第1116题

虚劳的辩证以哪项为纲


A.三焦辩证

B.卫气营血

C.气血精液

D.阴阳气血

E.五脏六腑


参考答案:D


解析: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第1117题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弱,属于虚劳之何证


A.脾气虚

B.肺气虚

C.肾气虚

D.心气虚

E.肝血虚


参考答案:C


解析:

肾气虚症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或白带清稀,舌淡苔薄,脉弱


第1118题

虚劳症见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平素易于感冒,舌淡,脉弱。治法宜


A.温肾助阳

B.补血养肝

C.补阳温中

D.阴阳双朴

E.益气补虚


参考答案:E


解析:

虚劳-气虚

[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头晕,自汗,不思饮食,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虚无力。

[治法]益气补虚。


第1119题

阳虚所致虚劳可见的表现包括


A.骨蒸潮热

B.畏寒肢冷

C.小便清长

D.舌胖苔滑

E.盗汗舌红


参考答案:BCD


解析:

虚劳-阳虚证

[症状]怕冷,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溏薄。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滑,脉沉迟。


第1120题

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质红,舌面少津,苔少,脉细数。治法宜


A.益气补虚

B.补血养肝

C.补阳温中

D.养阴生津

E.阴阳双补


参考答案:D


解析:

虚劳-阴虚

[症状]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质红,舌面少津,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