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1题
根据《安全生产法》,下列设备中必须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的有( )。
A.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
B.烟花企业特种生产设备
C.煤矿井下专用防爆电气设备
D.化工企业大型生产设备
E.非煤矿井下特种设备
参考答案:ACE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第162题
安全预评价通常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区规划阶段或者生产经营活动实施之前进行。根据《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下列建设项目按规定应当开展安全预评价的有( )。
A.铁矿开采建设项目
B.钢铁冶炼建设项目
C.铝制品加工建设项目
D.烟花爆竹储存建设项目
E.食品加工建设项目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 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
(一)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
(二)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
(三)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四)金属冶炼建设项目;
(五)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建设项目(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的除外,下同);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A.停止作业
B.留下专人保护仪器
C.撤离人员
D.加强河流水位监测
E.启动预案并通过媒体发布预警信息
参考答案:ACD
解析: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 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A.应当制定特种设备岗位责任书、隐患治理和应急救援等制度
B.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人使用后30日内申请使用登记
C.应当为毎台特种设备配备兼职安全管理人员1名
D.应当将登记标志存放于特种设备安全技木档案中
E.必须与电梯制造単位签订电梯维修委托合同
参考答案:AB
解析:
第三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 单位应当建立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选项A正确。
第三十三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选项B正确。
第三十六条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选项C错误。
第三十五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下内容:选项D错误。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第三十九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选项E错误
A.赵某应当在得知火灾发生后2个小时内向县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B.宋某死亡后公司应当及时向县应急管理部门补报
C.县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上一级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D.杜某可以直接向应急管理部报告
E.县应急管理部门应当逐级上报至应急管理部
参考答案:CD
解析: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门报告。选项A错误。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门报告。选项D正确。
第十三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选项B错误。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选项C正确。
此题中10人死亡属于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应当”错误,也可以越级上报。选项E错误。
A.某县应急管理局应当建立应急值班制度,实行工作人员应急值班
B.某服装企业应当设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仓库,并实行台帐管理
C.某化工厂应当储备灭火、通风等应急救援器材 ,并保证正常运转
D.某冶金企业应当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
E.某矿山救护队应当建立应急值班制度,遇事故险情时随时待命
参考答案:ACE
解析: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并及时更新和补充。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配备必要的灭火、排水、通风以及危险物品稀释、掩埋、收集等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规模较大、危险性较高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应当成立应急处置技术组,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选项D错误。
第167题
志愿消防队是专职消防队的补充力量,在灭火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消防法》,关于志愿消防队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由火灾发生单位给予补偿
B.乡镇人民政府可建立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C.居民委员会可建立志愿消防队,开展群众性的消防自救工作
D.设立志愿消防队的单位,可不再建立专职消防队
E.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对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
参考答案:BCE
解析:
第四十九条 国家综台性消 防救援队、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给予补偿。选项A错误。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消防装备,承担火灾扑救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选项B正确。
第四十一条机关、 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选项C正确。
第三十九条 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一)设施单位、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
(二)生产、储存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
(三)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四)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规定以外的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
(五)距离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选项D错误。
第四十二条 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可以调动指挥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选项E正确。
第168题
构成安全生产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安全生产犯罪刑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D.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E.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参考答案:BD
解析:
选项A错误,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选项B正确,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选项C错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选项D正确,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选项E错误,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169题
某集团公司在下属煤矿圆满完成井下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任务,成功解救被困人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本次演练应当邀请煤矿所在地应急管理部门的人员参加
B.该煤矿应当至少每年组织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C.本次演练情况应当报送该煤矿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本次演练情况应当报送该煤矿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E.该煤矿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发现本次演练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参考答案:DE
解析: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至少每2年组织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宾馆、商场、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没有要求单位所在地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参加,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行抽查;发现演练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选项E正确。
第170题
公司新招用劳动者时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关于公司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有()。
A.劳动关系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之日起建立
B.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C.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家庭财产、婚姻状况等个人情况
D.有权要求劳动者提供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保证金
E.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劳动条件、安全生产状况等情况
参考答案:BE
解析: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选项A错误。
第十九条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选项B正确。
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 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选项C错误,选项E正确。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选项D错误。
第171题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A.省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乡镇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C
解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第172题
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检验,是保证特种设备性能良好、运行正常的重要措施。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井下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并应取得的证照或者标志是( )
A.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警示标志
B.检验合格证或者安全警示标志
C.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安全标志
D.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
参考答案:D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第173题
《突发事件应对法》 规定了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础性工作。关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B.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C.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适时修订
D.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国家、省、市、县四级
参考答案:B
解析: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对法》按照社会危害程序、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可控性、行业特点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并不完全统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174题
某企业发生一起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该企业主要负责人擅离职守,未立即组织抢救。根据《安全生产法》,应急管理部门对该企业主要负责人可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 )的罚款。
A.七十
B.十
C.三十
D.五十
参考答案:A
解析:
《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并由应急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的罚款对逃匿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175题
某气瓶充装单位擅自转移被执法机关查封的气瓶,情节严重,其充装许可证于2018年6月30日被依法吊销。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不予受理该单位新的许可申请的截止时间为( )。
A.2019年6月30日
B.2020年6月30日
C.2021年6月30日
D.2022年6月30日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九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被依法吊销许可证的,自吊销许可证之日起三年内,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不予受理其新的许可申请。
第176题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下列事故中,属于较大涉险事故的是()
A.非煤矿山企业的矿井坍塌,导致1人被困井下、1人下落不明
B.纺织加工企业仓库突然发生火灾,紧急疏散员工及周边居民300人
C.设备安装公司的装卸平台倒塌,所幸8名现场工作人员都有惊无险
D.化工企业的运输车辆发生故障,泄漏的化学品流入农田造成严重污染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较大涉险事故是指:
㈠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㈡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㈢紧急疏散人员500人以上的事故;
㈣因生产安全事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水源、农田、河流、水库、湖泊等)的事故;
㈤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电站、重要水利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和车站、码头、港口、机场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的事故;
㈥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第177题
某建筑公司的管理人员强令其员工冒险作业,威胁到员工人身安全。根据《劳动合同法》,关于该员工的做法,错误的是()
A.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B.拒绝执行命令
C.控告用人单位
D.要求给予风险补贴
参考答案:D
解析: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178题
某企业发生火灾事故,从业人员张三看到火势较大快速撤离现场时背部被灼伤,经鉴定达到了四级伤残。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张三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张三应当立即协助救火,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不得擅自撤离现场
B.张三撤离现场前未请示当班领导该企业有权降低其当班工资
C.张三现场工作时未佩戴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无权享受工伤保险
D.张三有权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向该企业提出赔偿要求
参考答案:D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张某属于工伤有权享受工伤保险
第五十三条 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179题
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造成损失的,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B.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C.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岀批评、检举、控告
D.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规定: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张某
B.李某
C.王某
D.赵某
参考答案:C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