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题库(800题)


第1题

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


A.国家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化的生产方式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选项BC为不同的社会制度。

选项D社会化的生产方式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2题

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  )。


A.经济条件

B.政治条件

C.直接条件

D.间接条件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财政产生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选项CD不是财政产生的条件。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财政是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的。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社会化大生产

D.国家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4题

国家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的出现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阶级的出现

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因此AC选项为经济条件,BD选项为政治条件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5题

市场效率得以充分实现所依靠的外部条件是( )


A.政府的干预

B.完全竞争状态

C.国家计划的实施

D.财政参与分配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效率。

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所以市场效率得以充分实现所依靠的外部条件是完全竞争状态。

A选项政府干预是由政府对资源配置进行的干预,以克服和矫正市场失灵问题。

C选项国家计划的实施是政府宏观调控的表现形式。

D选项财政参与分配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6题

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体现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 )。


A.大量生产者和消费者

B.产品同质性

C.资源流动性

D.信息流动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资源流动性。

完全竞争市场具备的条件(1)大量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同质性(3)资源流动性(4)信息完全性

A选项大量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B选项产品同质性:市场上许多企业,每个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不仅是同质的产品,而且在产品的质量、性能、外形包装等方面也是无差别的。

C选项资源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D选项信息流动性没有此种说法,应该是信息完全性。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7题

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是( )。


A.市场效率

B.经济效率

C.生产效率

D.供给效率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效率。

市场效率是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B:经济效率是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

C:生产效率又称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在社会一般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一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D:教材没有供给效率的说法。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提示】本题为概念考查,此概念尤为重要。


第8题

完全竞争市场应具有的条件包括(  )。


A.市场上有充足的买者和卖者

B.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是不同质的

C.资源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流动

D.市场信息是完全的

E.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正确


参考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效率。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1)大量买者和卖者

(2)产品同质性

(3)资源流动性

(4)信息完全性

选项BCE不是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的条件。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D。


第9题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有(  )。


A.经济发展

B.劳动力增加

C.技术进步

D.市场扩大

E.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DE。


第10题

某化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将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中。这种现象属于(  )。


A.外部效应

B.内部效应

C.不完全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外部效应。

A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B内部效应教材没有提及。

C不完全竞争:是某些行业,可能为少数企业所控制,从而产生垄断现象,排斥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11题

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者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关键是指某个人或者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这是市场失灵表现中的(  )。


A.公共产品

B.外部效应

C.不完全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外部效应。

市场失灵的6个主要表现:

①公共物品(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②外部效应(如工厂生产造成的污染)③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中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④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⑤经济波动与失衡(主要由于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⑥垄断

外部效应是指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其关键是指某个人或经济组织的行为活动影响了他人或经济组织,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C选项不完全竞争是指某些行业,可能为少数企业所控制,从而产生垄断现象,排斥竞争。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12题

在市场经济中,属于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


A.行政干预

B.垄断

C.外部效应

D.经济波动与失衡

E.收入分配不公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的表现共有6个方面:

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非对称信息;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选项A:行政干预是指国家政府机构运用行政权力对政府、企业和有关经济活动所进行的超经济行政强制。其不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CDE。


第13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公共物品供求均衡问题的方式是()


A.市场方式

B.协商方式

C.非市场方式

D.谈判方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市场失灵的表现来看,在理论上承认市场经济有效性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市场缺陷的存在,市场经济不具备调配全部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在某些领域市场资源配置无法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状态的,这就必须寻求非市场的解决办法,即由政府对资源配置进行干预,克服和矫正市场失灵的表现

选项ABD均为干扰混淆,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公共物品供求均衡问题的方式。

故此题正确答案呢为C。


第14题

政府为了治理通货膨胀而冻结物价,这属于政府干预的(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司法手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A选项经济手段: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金融、价格等经济政策工具,参与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调节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调控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手段

B选项法律手段:政府通过立法、执法活动,干预企业、个人经济行为,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手段。

C选项行政手段:政府依靠公共权力,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个人经济行为进行鼓励、限制或禁止,以调节和管理经济。

D选项司法手段为干扰选项,没有此种手段。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15题

政府干预的手段不包括(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监督手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干预的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金融、价格等经济政策工具,参与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调节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调控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手段。

②法律手段:政府通过立法、执法活动,干预企业、个人经济行为,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手段。制定反垄断法就是其法律手段的一种形式。

③行政手段:政府依靠公共权力,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个人经济行为进行鼓励、限制或禁止,以调节和管理经济。

D选项监督手段主要有行政的手段、经济的手段、道德的手段、法律的手段、劝解沟通教育的手段等。 但其不是政府干预的手段。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提示】题目问的是不包括。


第16题

政府运用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工具,实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手段属于( )。


A.法律手段

B.政治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政府干预的手段。

政府干预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A选项法律手段:政府通过立法、执法活动,干预企业、个人经济行为,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手段。

C选项行政手段:政府依靠公共权力,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个人经济行为进行鼓励、限制或禁止,以调节和管理经济。

D选项经济手段:是指政府运用财政、金融、价格等经济政策工具,参与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调节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调控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手段。

B选项政治手段指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中,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采取的计划步骤、实际措施、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但政治手段并不属于政府干预的手段。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17题

 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特征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有( )。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E.外部效应


参考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特征。

公共物品有四个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其中公共物品的核心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与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自然延伸。

选项AD是自然延伸,选项E外部效用是市场失灵的表现。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C.


第18题

下列各项中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的有(  )。


A.国防

B.生态环境保护

C.私人住宅

D.邮政

E.电力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性质。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

选项ABDE具有广泛的外部效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C选项私人住宅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属于私人物品,不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DE。

【思路点拨】C选项“私人”即可确定其不是“公共物品”,不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


第19题

关于公共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消费者增加,受益程度下降

B.消费者增加,边际成本递减

C.其效用不能分割为若干部分

D.具有提供目的的营利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特征:1.效用的不可分割;2.受益的非排他性;3.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4.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A选项错误,应该是消费者增加,受益程度不变。

B选项错误,应该是消费者增加,边际成本不变。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C选项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说法正确。

D选项错误,应该是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20题

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者妨碍其他个人或者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物品,也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公共物品具有的(   )特征。


A.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D.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特征。

公共物品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

A选项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或者社会集团享用。典型事例如“国防”。

B选项受益的非排他性: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者妨碍其他个人或者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物品,也不会影响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典型事例如“灯塔”。

C选项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享用,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长,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D选项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提供公共物品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