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857题)


第61题

垄断组织获得垄断利润的来源有(   )。


A.从工人那里扣除的一部分劳动价值

B.把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

C.占有城乡小生产者的一部分产品价值

D.把国外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

E.由垄断本身而增大的商品价值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资本。

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

(1)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例如,通过垄断高价出售商品而占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占有非垄断组织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将社会已形成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不等价交换等掠夺其他国家人民的一部分财富等。ABCD选项正确。

E选项不属于垄断利润的来源。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选项。


第62题

垄断利润是(  )。


A.依靠和大银行的结盟实现的

B.通过垄断地位所形成的垄断价格获得的

C.剥削人民实现的

D.权钱政治的结果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垄断资本。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B选项正确。

本题ACD选项不符合题干。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63题

金融资本是由(    )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选项正确。

ABD选项根据正确答案改编,因为C选项正确,所以ABD选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64题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


A.国有制

B.赎买制

C.参与制

D.委托制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寡头。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C选项正确。

本题ABD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65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  )。


A.垄断资本和国有企业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B.工业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D.银行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66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A.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

C.社会政治变革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D选项正确。

本题ABC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第67题

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性调整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部分调节和干预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产生的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力量获取稳定的高额利润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A正确。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做的局部调整。BC错误。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DE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DE。

【思路点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干预和调节经济,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


第68题

下列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持续恶化

C.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

D.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腐朽

E.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生产力诸要素质的飞跃;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C选项正确。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私有制范围内不断进行调整,出现了资本占有社会化的趋势。E选项正确。

(3)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形式趋于完善——选举、法制化程度、对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职工持股、社会福利制度。A选项正确。

BD选项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E选项。


第69题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C.金融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故A正确。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措施 ,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相对缓和。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B选项错误。

银行和工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进而形成了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即金融资本。C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这种生产过剩不是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的相对过剩。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第70题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D.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长期的

E.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总趋势知识点   

A正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总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特别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更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

B正确,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许可关系的范围内不断的调整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仍起着推动作用,从而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C正确,当今时代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当代世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和竞争的时代。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存在矛盾和竞争,又彼此和平共处。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既具有不可抵抗的历史必然性,又具有难以避免的历史长期性。这是符合一切新事物战胜取代旧事物的共同规律;

D正确,一种新社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社会制度比旧的社会制度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提高了,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才能有吸引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才能取得最终胜利。这显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E选项没有这个说法,不符合题干,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D。

【思路点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灭亡和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都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 的过程。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过程。


第71题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代资本主义资本越来越积聚

B.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基本得到解决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D.资本主义国家一再产生的冲突和危机充分证明,只有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才能最终解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个别资本随着资本积累不断增长 ,并且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越来越强,生产过程和产品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变成社会过程和社会产品,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专业化和协作进一步加强 ,整个社会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生产日益社会化。A选项正确。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特别是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B选项错误。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C选项正确。

资本主义国家一再产生的冲突和危机充分证明,只有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才能最终解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择B选项。


第72题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必然结果

B.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C.是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D.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必然结果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ACD说法均为错误描述,应排除;B说法符合教材内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73题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  )为基础的。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分工

D.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虽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但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必须有自己的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政权。A选项错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革命。B选项正确。

生产过程和产品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变成社会过程和社会产品,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专业化和协作进一步加强。C选项说法与题干无关。

由于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择B选项。


第74题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是(  )。


A.没收官僚资本

B.改造民族资本

C.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

D.收购民族资本

E.施行赎买政策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途径是:①没收官僚资本,将其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从而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并使之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经济基础。A选项正确。

②改造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B选项正确,DE选项错误。

③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C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择ABC选项。


第75题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    )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B.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的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成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知识点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故B正确;

ACD说法错误,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第76题

(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A.1949

B.1959

C.1956

D.1958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知识点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通过本体,还需要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三大途径: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

故C项正确;

ABD属于干扰项,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第77题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是(  )。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理顺收入分配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保持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知识点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C项正确;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政治前提。A选项不符合题意。

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劳有所得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B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说法错误。

ABD选项不符合要求,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第78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   )决定的。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B.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D.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

E.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知识点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四个方面决定: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故BCDE正确;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A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CDE。

【思路点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79题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  )。


A.社会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两种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选项正确。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普遍的灾难。 由于推行经济自由主义,资本无限制地追逐利润最大化,使得资本对劳动具有了绝对的支配权,劳动者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并由此产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不可调和的对抗和斗争。C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AD选项教材未提及,ACD选项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80题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有(    )。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B选项说法错误,CDE说法符合题意。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DE。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