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857题)


第741题

关于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之间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体系是相对静态的概念

B.法律体系中的“法”主要是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

C.法治的“法”主要是指约束权力运行的法

D.法律体系必须以完备的法治体系的建设为前提

E.法律体系的建设是目的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察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

总体来说,法律体系是相对静态概念,法治体系是个动态的概念。A选项正确。

法律体系中的“法”主要是规范公民行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的法;法治的“法”主要是指约束权力运行的法。BC选项正确。

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法律体系的建设是基础,法治体系的建设必须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前提。完善法律体系是为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服务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DE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择ABC选项。


第742题

一国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有机统一的运转机制,称为(  )。


A.法治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制体系

D.立法体系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
法治体系是指一国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治理社会的有机统一的运转机制。A选项正确。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进而形成的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B选项错误。

法制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C选项错误。

立法体系是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的系统。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择A选项。


第743题

—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是()


A.法律部门

B.法律规范

C.法制体系

D.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

部门法又称为法律部门,是根据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并辅之以法律调整方法为区分标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A选项错误。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主体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B选项错误。

法制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C选项错误。

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干法律部门进而形成的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择D选项。


第744题

()是整个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其他部门法的制定依据。


A.刑法

B.宪法

C.民法

D.经济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宪法。

宪法是规定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地位、组织和活动原则等重大社会关系的法律的总称。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宪法是整个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其他部门法的制定依据。

B说法符合题意,ACD均为错误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745题

宪法相关法包括(   )。


A.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

B.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

C.有关国际安全的国际性法律法规

D.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

E.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1.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2.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3.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4.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ABDE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择ABDE选项。


第746题

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    )。


A.宪法

B.行政法

C.民商法

D.经济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宪法是规定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是整个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其他部门法的制定依据。故A正确;

BCD错误,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第747题

(  )是在适应商事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从民法发展而来的特别法。


A.民法

B.社会法

C.经济法

D.商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商法。

商法是在适应商事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从民法发展而来的特别法。D选项正确。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 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选项错误。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主要包括物权、债权、婚姻、家庭、收养、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A选项错误。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关系、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方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B选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思路点拨】商法是在适应商事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从民法发展而来的特别法,包括公司、证券、 破产、保险、票据、海商等领域的法律规范。


第748题

()是调整和规范国家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宪法

B.行政法

C.民法商法

D.经济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A选项错误;

行政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B选项正确;

民法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选项错误;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选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第749题

(   )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宪法

B.行政法

C.民法商法

D.经济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法。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选项正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A选项错误。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B选项错误。

民法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选项错误。

ABC说法均为错误,D说法符合题意。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经济法在承认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必要的国家干预手段以克服市场的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等缺陷。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的说明,税收法律制度、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法律制度、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行业管理和产业促进法律制度、农业法律制度、自然资源法律制度、能源法律制度、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法律制度等内容都属于经济法部门。


第750题

无论何种社会关系领域,只要发生犯罪行为,都受(   )调整。


A.刑法

B.经济法

C.民法

D.宪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

无论何种社会关系领域,只要发生犯罪行为,都受刑法调整。A选项正确。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B选项错误。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 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C选项错误。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D选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思路点拨】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是刑法特点之一。无论何种社会关系领域,只要发生犯罪行为,都受刑法调整。


第751题

在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关于非诉讼程序说法错误的是(   )。


A.仲裁法是我国重要的非诉讼程序纠纷解决方式

B.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属于非诉程序

C.人民调解法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明确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

D.非诉讼程序不能有效的解决民事经济纠纷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非诉讼程序在纠纷解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制定了仲裁法,作为有效解决民事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A选项正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充分发挥调解和仲裁两个纠纷解决渠道的作用,明确规定了相关调解和仲裁的方式、程序,为及时化解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B选项正确。

人民调解法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明确人民调解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关系,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和保障。C选项正确。

非诉讼程序在纠纷解决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制定了仲裁法,作为有效解决民事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D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择D选项。


第752题

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


A.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B选项正确,ACD错误。

ABCD均属于十一个坚持。

故本题选择B选项。


第753题

下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依法治国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

B.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C.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公安部

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A选项正确。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B选项正确。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C选项错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择C选项。


第754题

以下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宪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ABD选项表述正确,C选项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择C选项。


第755题

下列不属于习近平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是(  )。


A.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坚持以德治国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精辟概括的“十一个坚持”: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A选项正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B选项正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C选项正确;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D选项错误。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故本题选择D选项。


第756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选项正确。

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BC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本题选择A选项。


第757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要形成的子体系有(   )。


A.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B.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E.完善的群众自治法规体系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要形成的子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形成五个方面的体系:(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子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内涵。ABCD选项正确,E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ABCD选项。


第758题

关于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D.国家权力机关能够成为行政主体

E.一般的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知识点   

A正确,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B正确,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正确,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D错误,国家权力机关不能够成为行政主体;

E正确,某些行政机构、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基于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 也可以享有部分行政权,从而成为行政主体。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E。


第759题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


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C.行政法律关系内容

D.行政法律关系联系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①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②客体:物质财富、行为和精神财富等;③:内容:权利义务的总和。

ABC均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D说法教材未提及,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为反选题,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760题

(  )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且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A.行政客体

B.行政主体

C.行政法律

D.行政相对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主体的法律特征。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就是行政法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或者权力、义务指向的对象。A选项错误。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且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B选项正确。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而形成 或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C选项错误。

行政相对人又称“行政相对方”。指在具体的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的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D选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