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题库(857题)


第201题

关于开放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放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总体上是一种政策性开放

B.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总体上是一种政策性开放

C.开放型经济以降低关税壁垒为主

D.开放型经济主要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

E.开放型经济总体上实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种制度性开放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以出口导向为主,总体上是一种政策性开放;而开放型经济则以降低关税壁垒和提高资本自由流动程度为主,总体上实行中性化政策,是一种制度性开放。BCDE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A选项错在“开放型经济”,A描述的是外向型经济。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E选项。


第202题

关于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的现实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保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C.实现我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霸权地位

D.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承担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的现实意义知识点  

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的现实意义:

(1)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2)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3)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故ADE正确;

BC选项表述不正确,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DE。

【思路点拨】针对本题做选择时,应要客观判断,排除语句强硬的选项。例如BC选项。


第203题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承的基本原则有()


A.协商

B.合作

C.和平

D.共赢

E.发展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我国加强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秉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和跨区域乃至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 “一带一路”倡议。BCDE选项正确。

A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择BCDE选项。


第204题

下列关于我国加强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涉外经济活动涉及多种对象和多方面内容

B.涉外经济活动后果涉及国家利益,有的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甚至关系到国家主权

C.涉外经济活动是同外商、外国政府打交道,不需要根据当时国际经济环境灵活处置

D.涉外经济活动是国内贸易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E.涉外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外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关于对涉外经济进行管理的现实意义知识点  

涉外经济活动由于自身的特点需要宏观经济管理。

①涉外经济活动涉及多种对象和多方面内容,其活动的后果涉及国家利益,有的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甚至关系到国家主权。

②涉外经济活动是同外商、外国政府打交道,我国的涉外经济工作和涉外经济工作者,必须在通晓国内外相关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国际经济环境灵活处置,而这种灵活的处置权限,又需要以国家宏观管理的统一纪律、统一政策为界。

③涉外经济活动,是国内贸易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它的内容和形式、规模和结构、时间和空间,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即期或长远地影响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ABD正确,CE错误,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D。

【思路点拨】这种文字叙述较长的题目需要认真读完再做选择,容易出现陷阱。例如:C选项,涉外经济活动是同外商、外国政府打交道,不需要根据当时国际经济环境灵活处置,把不需要看成需要等一系列问题。


第205题

关于我国在制定涉外经济发展战略和进行涉外经济管理时应坚持的主要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B.促进总体经济的总体平衡

C.带动世界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

D.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E.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我国在制定涉外经济发展战略和进行涉外经济管理时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

(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6)必须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故本题选择ADE选项。


第206题

涉外经济的开展有时会给该国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这种风险归根到底源于(   )。


A.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

B.国内风险管理不完善

C.国内与国际行事作风的差异性

D.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知识点  

涉外经济的开展在促进一国经济走向世界市场的同时,也会给该国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这种风险归根到底源于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故D正确;

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第207题

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B.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顺差

C.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

D.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E.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总体平衡;(3)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4)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5)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6)有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ACDE项正确。

B选项错在应该是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总体平衡,而不是促进收支顺差。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E项。


第208题

“纯公共物品”的派生特征是指(    )。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竞争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特征。

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中,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 C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AD选项为干扰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209题

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称之为消费上的(    )。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非竞争性是指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C选项正确。

非排他性是指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的排他可行,但成本过高。题干中,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指非排他性。D选项错误。

排他性是指在经济学中是指一类物品(财产)归某位消费者或某类消费人群所拥有并控制,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获得该商品的利益之外,对其他消费者就称为具有排他优势。其为一种生产或消费领域中的价值性外力(积极或消极地)影响一些人无法完全参与到自主的交换中。排他性和竞争性是私人物品的特征。B选项错误。

竞争性是指在消费意义上一个消费者在行使消费该财产中,会限制(或避免)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进行消费,即消费者的增加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是判断经济学中一类财产是否具备竞争的一种特征。A选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第210题

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称为(    )。


A.公共物品

B.帕累托改进

C.私人物品

D.免费搭车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A选项正确。

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C错误。

帕累托改进又称帕累托改善,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基础之上。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一些人可以生产更多并从中受益,但又不会损害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一项正确的措施可以消减福利损失而使整个社会受益。B错误。

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特征,使理性的个人在消费时倾向于由他人付费而自己坐享其成,这种现象称为免费搭车。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D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第211题

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的说法,正确的有()


A.排他性地消费公共物品不符合效率原则

B.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C.人们通过事先同意的某种投票程序选择他们所倾向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方案

D.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政治机制实现的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通过事先同意的某种投票程序选择他们所倾向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方案。排他性地消费公共物品不符合效率原则,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ABC说法均符合教材内容,D说法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


第212题

公共物品生产的主要方式有(  )。


A.政府生产

B.自主生产

C.联合生产

D.合同外包

E.特定的机构和组织生产


参考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完成公共物品的生产通常有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两种方式。其中,政府生产是指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作出具体规定;合同外包是指政治家首先与私人厂商签约,再由这个私人厂商与其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私人厂商按政府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任务。

AD说法符合题意,BCE均为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D。

【思路点拨】要注意区分公共物品的融资和生产,本题考察的是生产方式,其他介于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之间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还包括特许经营、合司委托等。公共物品的融资包括政府融资、私人融资(自愿融资)和联合融资。


第213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私人融资的缺点的有(    )。


A.可能导致公共物品质量下降

B.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

C.可能导致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高

D.可能导致公共物品的供给过度

E.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不平衡


参考答案:BE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知识点  

私人融资(或自愿融资)作为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之一,其主要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故BE正确;

ACD教材没有提及,不考虑,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E。

【思路点拨】私人融资可以理解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在公共物品的收益结构和成本分担都比较清晰的小规模集体中,或当提供者自己作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收益者的情况下,公共物品会被自愿提供。所以导致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第214题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包括(   )。


A.政府生产

B.合同外包

C.特许经营

D.合同委托

E.自愿融资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知识点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包括政府生产、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和合同委托等。自愿融资属于公共物品融资方式。故ABCD正确;

E选项错误,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D。

【思路点拨】E选项属于公共物品的融资,公共物品的融资包括政府融资、私人融资(自愿融资)和联合融资。


第215题

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涉及的内容包括(   )。


A.决策制度

B.融资制度

C.生产制度

D.受益分配制度

E.经济稳定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知识点  

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决策制度、融资制度、生产制度、受益分配制度。故ABCD正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要发挥好财政的基本职能,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E选项错误,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D。


第216题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  )。


A.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B.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C.标准体系全面建立

D.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E.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本题考察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1)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区分基本和非基本,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3)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体系。ADE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故本题选择ADE选项。


第217题

关于市场系统中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市场系统是由居民和企业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B.居民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效用水平最大化

C.居民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

D.企业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单位

E.企业的基本目标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参考答案:AE


解析:

考查市场和市场效率。

市场系统是由居民、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A选项错误;

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E项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AE。

居民(或者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居民为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并通过提供生产要素获取收入,而后用居民收入到市场上购买生活消费品或从事投资,居民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要和效用水平的最大化。 

企业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单位。企业从居民那里买人生产要素,通过加工转换成为商品或劳务,进而通过商品或劳务卖给居民并获取收入和利润。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并实现扩大再生产。 

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是在无数个买者和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并且是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涨,库存减少,生产增长;通过价格和产量不断波动,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第218题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 )。


A.库存减少

B.价格上涨

C.生产增长

D.生产低迷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和市场效率。

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生产低迷。

ABC均为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D说法符合题意。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219题

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  ),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A.看不见的手

B.看得见的手

C.供求规律

D.商品交易机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和市场效率

亚当·斯密将市场规律形容为“看不见的手”,认为不需要任何组织以任何方式的干预,市场可以自动地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均衡。A选项正确。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而政府的引导被称为“看得见的手”。B选项错误。

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律就是供求规律。C选项错误。

市场就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是在无数个买者和卖者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商品交易机制,并且是具有效率的商品交易机制。D选项错误。

B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220题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包括(   )。


A.人为垄断

B.经济波动

C.收入分配不公

D.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E.内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参考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市场失灵知识点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故BCD正确;

AE选项是混淆项,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CD。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