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检验技士-微生物检验题库(596题)


第101题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荧光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B.荧光显微镜以紫外光或蓝紫光为光源,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光使之成为可见光

C.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

D.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E.暗视野显微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


参考答案:A


解析:相差显微镜在进行未染色标本检查时,由于细菌的折旋光性与周围环境的折旋光性相近,明暗对比不明显,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用暗视野显微镜只能看到发亮的菌体轮廓,看不清内部结构。而相差显微镜依据光波穿过标本中密度不同的部位时,引起光相差异的原理,利用相差板的光栅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成光的强度的差异,使细菌中的某部分结构比其他部分深暗,衬托出鲜明的对比。本法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第102题 鞭毛染色可采用的培养基是


A.麦康凯培养基

B.SS琼脂平板

C.血平板

D.以上都对

E.中国蓝培养基


参考答案:C


解析:①鞭毛染色可以直接从平板上挑选菌落,或从斜面上刮菌苔涂片即可,但必须注意动作尽量轻,以免鞭毛从菌体上脱落。②菌落应是生长在营养较好的琼脂平板(如血平板、营养琼脂)上的过夜培养物。不可采用有抑制剂的选择性培养基,如中国蓝、麦康凯、SS琼脂等。


第103题 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是


A.结晶紫或甲紫液初染→乙醇脱色→碘液媒染→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B.结晶紫或甲紫液初染→乙醇脱色→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C.结晶紫或甲紫液初染→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D.亚甲蓝液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E.结晶紫或甲紫(龙胆紫)液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复红或沙黄液复染


参考答案:E


解析: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媒染)→脱色→复染。


第104题 利用紫外光与蓝紫光的波长较短而分辨率得到提高的显微镜是


A.暗视野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相差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E.普通光学显微镜


参考答案:B


解析:荧光显微镜以紫外光或蓝紫光为光源,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光使之成为可见光。细菌经荧光色素染色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即可激发荧光,因此在暗色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发射荧光的细菌。由于紫外光与蓝紫光的波长较短(0.3~0.4μm),故分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105题 细菌经革兰染色,结果是


A.革兰阳性菌为紫色,革兰阴性菌为蓝色

B.革兰阳性菌为紫色,革兰阴性菌为红色

C.革兰阳性菌为蓝色,革兰阴性菌为红色

D.革兰阳性菌为蓝色,革兰阴性菌为紫色

E.革兰阳性菌为红色,革兰阴性菌为紫色


参考答案:B


解析: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染成紫色的是革兰阳性菌,红色的是革兰阴性菌。 


第106题 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需要采用


A.电子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偏光显微镜

E.相差显微镜


参考答案:A


解析: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流代替光源,其波长极短(约为0.005nm),分辨能力大大提高,放大倍数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倍,能分辨1nm的物体,细菌的表面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均能清楚地显现。电子显微镜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前者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后者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第107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革兰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B.革兰染色将所有细菌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

C.临床上绝大多数病原菌为非抗酸性细菌

D.抗酸染色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痢疾志贺菌等的检测

E.复染色法常用的有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


参考答案:D


解析: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法敏感性强,效率高而且容易观察结果,在临床细菌鉴定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痢疾志贺菌等的检测。


第108题 在观察不染色活细菌和螺旋体形态和运动时,应用何种显微镜


A.荧光显微镜

B.暗视野显微镜

C.倒置显微镜

D.照相显微镜


参考答案:B


解析:暗视野显微镜可以在黑暗的背景下看到发亮的菌体,明暗反差提高了观察效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


第109题 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抗酸染色

B.鞭毛染色

C.芽孢染色

D.菌毛染色

E.革兰染色


参考答案:E


解析: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第110题 细菌染色法中,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为


A.革兰染色

B.荧光染色

C.鞭毛染色

D.荚膜染色

E.抗酸染色


参考答案:A


解析:革兰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除粪便、血液等极少数标本外,绝大多数标本在分离培养之前都要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第111题 下列哪种显微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


A.暗视野显微镜

B.相差显微镜

C.荧光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E.普通光学显微镜


参考答案:A


解析:暗视野显微镜在强光的照射下,可以在黑暗的背景中看到发亮的菌体,犹如夜空中的明亮星星,明暗反差提高了观察的效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


第112题 芽胞、鞭毛、荚膜及异染颗粒等的染色需要用什么染色法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复红染色

D.特殊染色

E.吕氏亚甲蓝染色


参考答案:D


解析:常用的染色法有单染色法(包括吕氏亚甲蓝或稀释复红染色法)和复染色法(包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和荧光染色),除以上所述染色方法外,还用于细菌鉴定的还有鞭毛染色、异染颗粒染色、芽胞染色和荚膜染色等。


第113题 下列有关显微镜说法错误的是


A.相差显微镜用于检查不染色或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B.荧光显微镜广泛应用于免疫荧光技术中

C.电子显微镜可用于观察到活的微生物

D.透射电子显微镜适用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

E.暗视野显微镜多用于观察不染色的或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


参考答案:C


解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标本需经特殊制片,在干燥真空的状态下检查,而不能观察到活的微生物。


第114题 下列肉浸液成分中含有可溶性含氮浸出物的是


A.脂肪

B.乳酸

C.琥珀酸

D.肝糖

E.肌酸


参考答案:E


解析:肉浸液含有可溶性含氮浸出物:肌酸、黄嘌呤、腺嘌呤、次黄嘌呤核苷酸、谷氨酸、甘氨酸等。


第115题 血液接种于培养瓶后,若为生长阴性,应孵育多长时间弃去


A.2天

B.1周

C.2周

D.一个月

E.1天


参考答案:B


解析:血液培养的检查和传代培养。血液接种于培养瓶6~18小时后用肉眼观察其生长现象,应每天肉眼检查细菌生长情况,若生长阳性进一步分离鉴定和做药敏,若为生长阴性,应孵育至第7天弃去。


第116题 制备培养基时加入蛋白胨是为了给细菌生长繁殖提供


A.二氧化碳

B.水

C.氮源

D.辅酶

E.氧气


参考答案:C


解析:

制备培养基时加入蛋白胨是为了给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氮源。 


第117题 肺炎患者,咳大量黄痰,做培养应


A.在液体培养基增菌

B.接种斜面

C.在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分区划线法

D.倾注平板法

E.在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连续划线法


参考答案:C


解析:杂菌较多的标本应用分区划线法分离出单个菌落。


第118题

某患者头痛剧烈,喷射性呕吐,皮肤出血性瘀斑。查脑膜刺激征(+)怀疑细菌性脑膜炎培养,应选用


A.血平板

B.巧克力血平板置5%~10%CO2

C.吕氏培养基

D.远藤氏培养基

E.罗氏培养基


参考答案:B


解析:

巧克力血平板置5~10%CO2适合其生长。


第119题

男,数日前去游泳,后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医生疑为细菌性尿道炎,采集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检查。尿细菌定量培养,常用方法为


A.穿刺培养法

B.倾注平板法

C.平板涂布法

D.平板连续划线法

E.平板分区划线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倾注平板法常用于测定牛乳、饮水和尿液等标本细菌数。


第120题 下列对蛋白胨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遇酸不沉淀

B.不因受高温而凝固

C.两性电解质有缓冲作用

D.吸水性差

E.易溶于水


参考答案:D


解析:蛋白胨吸水性强,应注意干燥密封保存。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