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301题 患者阳郁厥逆,治疗宜首选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四逆散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第1302题 患者阳衰寒厥,治疗宜首选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四逆汤
【主治】心肾阳衰之寒厥证。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蹯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甚则冷汗淋漓,舌淡苔白滑,脉微欲绝,以及误汗亡阳者。
第1303题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应选用的方剂是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回阳救急汤
D.阳和汤
E.小建中汤
参考答案:A
解析:
四逆汤主治心肾阳衰之寒厥证。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恶寒蹯卧,腹痛下利,呕吐不渴,甚则冷汗淋漓,舌淡苔白滑,脉微欲绝,以及误汗亡阳者。
第1304题 组成中有炮姜炭的是
A.吴茱萸汤
B.半夏泻心汤
C.四逆汤
D.阳和汤
E.理中丸
参考答案:D
解析:
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
第1305题 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首选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当归四逆汤
C.四逆散
D.小建中汤
E.阳和汤
参考答案:E
解析:
阳和汤主治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第1306题
吴茱萸汤的主治病证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吴茱萸汤主治1.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或兼胃脘疼痛,吞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2.肝寒上逆证。干呕吐涎沫,头痛,巅顶痛甚,舌淡,脉沉弦。
3.肾寒上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舌淡,脉沉细。
第1307题 当归四逆汤的主治病证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兼见畏寒肢冷者。
第1308题 以下哪项是当归四逆汤的功用
A.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B.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C.温经补虚,化瘀止痛
D.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E.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参考答案:B
解析:
当归四逆汤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第1309题 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A.健脾养胃,渗湿和中
B.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C.益气补血,健脾温阳
D.健脾益气,养胃和中
E.补中健脾,渗湿止泻
参考答案:B
解析:
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第1310题 参苓白术散和归脾汤中共同含有的药物是
A.砂仁、陈皮
B.山药、薏苡仁
C.白茯苓、白术
D.人参、山药
E.山药、薏苡仁
参考答案:C
解析:
参苓白术散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炒)、白术、山药。
归脾汤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炙)。
第1314题 补中益气汤主治病证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补中益气汤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咣白,大便稀薄,脉虚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第1315题 参苓白术散主治病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参苓白术散主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第1316题 补中益气汤与普济消毒饮组成中共同含有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甘草(炙)、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板蓝根、马勃、黍粘子、白僵蚕(炒)、升麻、柴胡、桔梗。
第1317题 补中益气汤与归脾汤共同含有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甘草(炙)、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归脾汤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炙)。
第1318题 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
A.养血和营
B.补气行水
C.补气活血
D.补气消肿
E.补气升阳
参考答案:E
解析:
补中益气汤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臣以人参、炙草、白术补气健脾,以增黄芪补益中气之功。当归养血和营,使血有所归;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助君药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