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41题
竹叶石膏汤方中麦冬与半夏的用量比例是
A.1:2
B.5:1
C.4:1
D.1:1
E.2:1
参考答案:E
解析:
竹叶石膏汤【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麦冬一升人参二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
第542题 清营汤和犀角(代)地黄汤均有的药物是
A.玄参、麦冬
B.丹参、黄连
C.芍药、牡丹皮
D.金银花、连翘
E.犀角(代)、地黄
参考答案:E
解析:
清营汤组成包括犀角(代)、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和连翘;犀角(代)地黄汤组成包括犀角(代)、生地黄、芍药和牡丹皮。所以两者均有的药物是犀角(代)和生地黄。
第543题
竹叶石膏汤证临床表现不包括的是
A.虚烦不寐
B.脉洪大有力
C.身热多汗
D.心胸烦闷
E.气逆欲呕
参考答案:B
解析:
竹叶石膏汤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第544题 粳米、炙甘草在白虎汤的主要作用是
A.益气和中
B.益胃生津
C.调和药性
D.健脾益气
E.滋阴润燥
参考答案:B
解析:
方中重用石膏为君,清阳明、气分大热,又止渴除烦。臣以知母,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君臣相须为用,为清气分大热之最佳配伍。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大寒伤中之弊,均为佐药。炙甘草兼以调和诸药,为使药。
第545题
犀角地黄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C.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D.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E.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参考答案:A
解析:
犀角地黄汤的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第547题 清营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营凉血,祛瘀止痛
C.清营解毒,凉血止血
D.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E.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参考答案:E
解析:
清营汤的功用是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第549题
下列不属于竹叶石膏汤组成的药物是
A.石膏、麦冬
B.知母、生地黄
C.甘草、半夏
D.竹叶
E.人参、粳米
参考答案:B
解析:
竹叶石膏汤组成包括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和粳米。
第550题
以下方剂中体现“以泻代清”的是
A.普济消毒饮
B.大承气汤
C.小承气汤
D.调胃承气汤
E.凉膈散
参考答案:E
解析:
凉膈散【组方原理】本证由脏腑郁热,聚于胸膈所致。治宜泻火通便,清上泻下。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祛上焦之热,为君药;黄芩清胸膈郁热;山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以泻代清”,共为臣药。薄荷、竹叶轻清上疏,兼有“火郁发之”之义;白蜜少许,润燥生津,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全方清上与泻下并行,所谓“以泻代清
第551题
下列药材哪项是普济消毒饮与导赤散均含有的
A.连翘
B.金银花
C.人参
D.生甘草
E.板蓝根
参考答案:D
解析:
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板蓝根、马勃、黍粘子、白僵蚕(炒)、升麻、柴胡、桔梗。.
导赤散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
第552题 以下哪项是清营汤证的发热特征
A.身热夜甚
B.日晡潮热
C.夜热早凉
D.午后低热
E.寒热往来
参考答案:A
解析:
清营汤
【主治】邪热入营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或细数。
第554题 以下各项中组成普济消毒饮药物的是
A.蝉蜕、柴胡、桔梗
B.僵蚕、甘草、桔梗
C.升麻、马勃、青黛
D.银花、连翘、竹叶
E.薄荷、大青叶、人参
参考答案:B
解析:
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黄连、人参、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板蓝根、马勃、黍粘子、白僵蚕(炒)、升麻、柴胡、桔梗。
第555题 以下方剂配伍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是
A.芍药汤
B.白头翁汤
C.葛根芩连汤
D.败毒散
E.苇茎汤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证由湿热壅滞肠中,气血失调所致。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黄连、黄芩燥湿清热,合而清肠中湿热,为君。重用芍药养血和营,柔肝缓急;配以当归养血活血,即“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木香、槟榔行气导滞,乃“调气则后重自除”之理。
第558题
青蒿鳖甲汤中除青蒿、鳖甲外,其余的药物是
A.熟地黄、知母、牡丹皮
B.生地黄、知母、麦冬
C.生地黄、黄芩、牡丹皮
D.生地黄、黄连、黄芩
E.生地黄、知母、牡丹皮
参考答案:E
解析:
青蒿鳖甲汤组成包括青蒿、鳖甲、细生地黄、知母和牡丹皮。
第560题 龙胆泻肝汤证临床表现不包括的是
A.吞酸
B.胁痛口苦
C.耳聋
D.阴汗
E.舌红
参考答案:A
解析:
龙胆泻肝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