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以下哪项不是中药炮制的目的
A.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B.改变或缓和药性
C.增强药物疗效
D.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E.不便于制剂和调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②改变或缓和药性;③增强药物疗效;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⑤便于制剂和调剂;⑥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⑦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第3题
醋制乳香的目的是
A.降低毒副作用
B.矫臭矫味
C.增强药物疗效
D.洁净药物
E.便于调剂
参考答案:B
解析:
动物类药物(如紫河车、蕲蛇),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或其他有特殊不快气味的药物,往往为病人所厌恶,难以口服,或服后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为了利于服用,常将此类药物采用漂洗、麸炒、酒制、醋制、蜜制等方法处理以达到矫臭、矫味的效果。
第5题
狗脊应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狗脊的表面有黄棕色鳞片或绒毛,可用砂烫法将毛烫焦,取出稍凉后装入布袋,拉住两头来回不停地抽动,或用竹篓(放人少许瓷片)撞去绒毛。即烫去毛。
A.5kg
B.10~15kg
C.20~25kg
D.30kg
E.40kg
参考答案:B
解析:
麸炒时,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
第14题 斑蝥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A.滑石粉炒法
B.焙干法
C.米炒法
D.蛤粉炒法
E.土炒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米炒法:适用于米炒的药物有两类:补脾益胃药,如党参;昆虫类有毒的药物,如斑蝥、红娘子等。
第15题 蛤粉炒时,每100kg药物用蛤粉
A.50kg
B.30~50kg
C.20~25kg
D.10~20kg
E.以能掩盖药物为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蛤粉炒时,每100kg药物,用蛤粉30~50kg。
第17题 炙淫羊藿的炮制作用为
A.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B.增强和胃止呕作用
C.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D.增强清肝退热作用
E.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油炙法的目的
1.增强疗效
如淫羊藿,用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2.利干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
如豹骨、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并可矫正其不良气味。
第18题
姜炙时,每100kg药物用干姜
A.2kg
B.3kg
C.5kg
D.10kg
E.15kg
参考答案:B
解析:
姜炙时,每100kg药物用10kg生姜。若无生姜,可用干姜代替,用量为生姜的1/3。
第19题 蜜炙后主要目的为矫味免吐的药物是
A.百部
B.马兜铃
C.蕲蛇
D.瓜蒌
E.款冬花
参考答案:B
解析:
蜜炙法的目的:其中的第四点,矫味和消除副作用:如马兜铃,其味苦劣,对胃有一定刺激性。蜜炙后除能增强本身的止咳作用外,还能矫味,以免引起呕吐。
第20题 酒炙后,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的药物是
A.威灵仙
B.续断
C.黄连
D.白芍
E.常山
参考答案:C
解析:
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性本沉降下行,多用于清中、下焦湿热。酒炙后不但能缓和寒性,免伤脾胃阳气,并可借酒之升提之力引药上行,而清上焦邪热。如大黄、黄连、黄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