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四气五味
B.升降浮沉
C.毒性
D.配伍七情
E.归经
参考答案:A
解析: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然而和四气一样,五味更重要的则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从而总结归纳出五味的理论。也就是说,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A.苦
B.甘
C.辛
D.咸
E.酸
参考答案:B
解析:
甘: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
第4题 性味苦寒的药物大多具有的功效是
A.芳香化湿
B.清热燥湿
C.利水渗湿
D.活血通络
E.祛风除湿
参考答案:B
解析:
苦:有泄、燥湿、坚阴的作用。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苦可以燥湿,寒可以清热,因此苦寒之药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第5题 平性药的含义是指
A.质地比较轻的药物
B.升浮、沉降作用趋向不明显的药物
C.性味甘淡的药物
D.寒热之性均具备的药物
E.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参考答案:E
解析:
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和缓的一类药。
第6题 确定药物寒热、温凉的依据是
A.《素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本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C.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
D.口尝的滋味
E.神农氏尝百草的体会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A.辛,温
B.苦,寒
C.甘,寒
D.咸,温
E.苦,温
参考答案:B
解析:
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第8题 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A.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B.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C.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D.是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等推导出来的
E.是从人体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A.开窍
B.补火
C.温经
D.回阳
E.温里
参考答案:A
解析:
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开窍是属于寒凉药的性能。
第10题 治疗瘰疬、瘿瘤等证的药物具有的药味是
A.苦
B.甘
C.咸
D.涩
E.淡
参考答案:C
解析: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等证,如芒硝泻下通便,海藻、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等。
A.辛、苦,热
B.辛、甘,温
C.甘、淡,寒
D.酸、咸,热
E.甘、辛,凉
参考答案:B
解析:
一般来讲,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第15题 属于“疗寒以热药”治疗原则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一般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等有清热解毒作用;而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等有温中散寒作用。
第16题 属于“疗热以寒药”治疗原则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一般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等有清热解毒作用;而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等有温中散寒作用。
第17题 辛味药临床一般治疗的是
A.呕吐呃逆
B.久泻久痢
C.瘰疠、瘿瘤、痰核
D.大便燥结
E.表证及气滞血瘀证
参考答案:E
解析: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第18题 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气。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而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在治则方面,《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第19题 与所治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升降浮沉也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它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是相对而言的。
第20题 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中药性能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