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何脏在病理状态下会出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A.心
B.脾
C.肺
D.肾
E.肝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病理上,脾气不升,水谷夹杂而下,将出现泄泻甚则完谷不化,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第182题 “一运一纳,化生精气”指的是
A.肺与大肠的关系
B.肝与胆的关系
C.肾与膀胱的关系
D.肺与肾的关系
E.脾与胃的关系
参考答案:E
解析: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受纳与运化相辅相成。二者一纳一运,紧密配合,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景岳全书》说:“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
第183题 具有“喜润恶燥”生理特性的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胆
参考答案:A
解析:
胃为六腑之一,故为阳土,胃又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胃的受纳腐熟,不仅依赖胃气的推动和蒸化,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饮食水谷的受纳腐熟和胃气的通降下行。故胃性喜润恶燥。
第185题 具有“泌别清浊”生理功能的脏腑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胆
参考答案:B
解析:
泌别清浊,指小肠中的食糜在作进一步消化的过程中,随之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的转输输布全身;浊者,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经胃和小肠之气的作用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
第188题 “身之本”指的是
A.肺
B.肾
C.精
D.气
E.心
参考答案:C
解析: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第189题 具有固摄、中介、温煦与凉润功能的是
A.气
B.血
C.津
D.液
E.精
参考答案:A
解析:
气的功能:(1)推动与调控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指气中属阳部分(阳气)的激发、兴奋、促进等作用。(2)温煦与凉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指气中属阳部分(阳气)的促进产热,消除寒冷,使人体温暖的作用。气的凉润作用,指气中属阴部分(阴气)的抑制产热,消除热量,使人体寒凉的作用。(3)防御作用: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同时也可以祛除侵入人体内的病邪。(4)固摄作用:指气对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其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5)中介作用: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
第190题 精的本始含义是指
A.基本物质
B.血液津液
C.水谷之精
D.生殖之精
E.脏腑之精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体之精,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之精,特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也是精的本始含义。
第193题 化生“天癸”的物质基础是
A.肾精
B.脾气
C.肺阴
D.心血
E.肝血
参考答案:A
解析:
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因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第194题 “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指的时间是
A.女子七七
B.女子四七
C.女子五七
D.女子六七
E.女子二七
参考答案:A
解析: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第195题 “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指的时间是
A.女子七七
B.女子四七
C.女子五七
D.女子六七
E.女子二七
参考答案:E
解析: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第196题
与女子胞关系最紧密的是
A.肝经
B.脾经
C.肾经
D.阴跷脉
E.冲脉
参考答案:E
解析:
女子胞与冲、任、督、带及十二经脉,均有密切关系。其中与冲脉和任脉联系最紧密。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冲脉与肾经并行且与阳明脉相通,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与女子月经排泄关系密切,有“冲为血海”之称;任脉与足三阴经相会,能调节全身阴经,为“阴脉之海”。任脉又与胎儿孕育密切相关,故有“任主胞胎”之称。
第199题 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包括
A.心
B.脾
C.肺
D.
E.以上皆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心、肝、脾、肺等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共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心阳的推动和温煦、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肝气的疏泄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心阴的宁静与凉润、脾气的统摄、肝气的藏血是控制和固摄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因此与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包括肝心脾肺。
第200题 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
A.宗气
B.营气
C.卫气
D.脏腑之气
E.元气
参考答案:A
解析:
由于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等功能,故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相当于心尖搏动部位),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手),脉宗气也。……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所以临床上常常以“虚里”的搏动和脉象状况,来测知宗气的旺盛与衰少。宗气不足,不能助心行血,就会引起血行瘀滞,所谓“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灵枢·刺节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