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1题 归经含义是指
A.药物对于机体有无毒副作用
B.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
C.药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D.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E.药物具有的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
参考答案:D
解析: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第22题 下列哪项高度概括了药物的药性和作用
A.七情配伍
B.四气五味
C.升降浮沉
D.毒性
E.归经
参考答案:B
解析: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然而和四气一样,五味更重要的则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从而总结归纳出五味的理论。也就是说,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第24题 升降浮沉是指
A.药物有无补泻作用
B.药物的作用部位的选择性
C.药物有无毒副作用
D.药物性能峻猛与否
E.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第25题 性味苦寒的药物大多具有的功效是
A.活血通络
B.芳香化湿
C.清热燥湿
D.利水渗湿
E.祛风除湿
参考答案:C
解析:
苦:有泄下、燥湿、坚阴的作用。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苦可以燥湿,寒可以清热,因此苦寒之药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第26题 涩味药多用于治疗
A.虚汗、遗精滑精
B.水肿、小便不利
C.胸胁苦满
D.恶心呕吐
E.胃热消渴
参考答案:A
解析: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第28题 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药物具有的药味是
A.咸
B.苦
C.甘
D.辛
E.酸
参考答案:B
解析:
苦:有泄下、燥湿、坚阴的作用。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
第29题 治疗外感风热,应选用药物的药性是
A.甘、温
B.辛、凉
C.甘、寒
D.苦、寒
E.辛、温
参考答案:B
解析: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外感风热表证还需配用寒凉药性的药物发挥解热的作用。因此该题选择B选项。
A.酸、咸、热
B.辛、苦、热
C.辛、甘、温
D.甘、淡、寒
E.甘、辛、凉
参考答案:C
解析:
一般来讲,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药;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
第31题 治疗筋脉挛急疼痛的药物具有的药味是
A.咸
B.苦
C.甘
D.辛
E.酸
参考答案:C
解析:
甘: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
第32题 关于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纠正阴阳盛衰
B.扶正固本
C.祛风散寒
D.协调脏腑功能
E.祛邪去因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第33题 关于副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用量过多时产生的不适反应
B.一般症状较轻微
C.停药后可消失
D.与治疗需求无关
E.对机体危害不大
参考答案:A
解析:
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即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都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第34题 下列功效中,属于对症治疗的是
A.泻下
B.安神
C.开窍
D.助阳
E.止血
参考答案:E
解析:
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止咳平喘、止汗、涩肠止泻、涩精止遗等皆属对症治疗功效。
第35题 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是
A.相使
B.相恶
C.相杀
D.相畏
E.相反
参考答案:A
解析: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种药物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第36题 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E.相杀
参考答案:D
解析:
相恶:就是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第37题 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或丧失,这种配伍关系是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恶
E.相反
参考答案:D
解析:
相恶:就是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第38题 黄芪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这种配伍关系是
A.相畏
B.相使
C.相反
D.相恶
E.相须
参考答案:B
解析: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种药物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健脾,两药配合,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A.相反
B.相使
C.相杀
D.相恶
E.相须
参考答案:C
解析: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第40题 药物“七情”的含义是指
A.以下均不是
B.辛、甘、酸、苦、咸、淡、涩
C.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单行
D.寒、热、温、凉、平、毒性、归经
E.喜、怒、忧、思、悲、恐、惊
参考答案:C
解析:
药物单独或配合应用主要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情况,称中药的“七情”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