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23题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 )的滩地和洪泛区。
A.最高水位线以上
B.最低水位线以下
C.最高水位线以下
D.最低水位线以上
参考答案:C
第424题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目标协调性分析包括的内容有( )。
A.与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B.与农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
C.与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性
D.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的协调性
参考答案:ABCD
第425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二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 )。
A.5,1~3
B.7,3~5
C.5,2~4
D.7,2~4
参考答案:C
第42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冬季)监测
B.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秋季)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也应作2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参考答案:B
第43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 )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
A.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
B.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预测和评价
C.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D.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
参考答案:A
第43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利气象条件系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 )等条件。
A.风频和稳定度
B.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
C.污染系数和混合高度
D.污染系数和稳定度
参考答案:B
第433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提出( )。
A.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监测计划及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B.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监测计划及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C.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D.预防及应急处理预案、跟踪监测计划及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
参考答案:B
第434题 【2013年真题】某项目建在感潮小河河口段岸边,排放持久性污染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充分混合段的水质预测应采用的推荐模式是( )。
A.一维动态混合模式
B.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C.托马斯模式
D.二维动态混合衰减数值模式
参考答案:B
第435题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中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 )和影响程度。
A.影响因子、影响方式
B.影响范围、影响方式
C.影响范围、影响途径
D.影响途径、影响方式
参考答案:D
第436题 选用数学模式进行预测各类地面水体水质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 )。
A.修正并验证
B.验证
C.修正
D.更正
参考答案:A
第437题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开发区污染源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应根据规划的发展目标、规模、规划阶段、产业结构、行业构成等,分析预测开发区污染物来源、种类和数量
B.根据开发区不同发展阶段,分析确定近、中、远期区域主要污染源,鉴于规划实施的时间跨度较长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污染源分析预测应以远期为主
C.在确定污染源所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时,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要求
D.在确定污染源所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时,应满足开发区规划中确定的主导行业或重点行业的特征污染物要求
参考答案:B
第43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的确定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影响评价仅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
B.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
C.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可以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为参照边界
D.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可以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参考答案:BCD
第43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受保护的生物物种时,( )需调查。
A.珍稀濒危物种
B.关键种
C.建群种和特有种
D.土著种
E.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
参考答案:ABCDE
第440题 【2013年真题】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各地区地下水水质检测频率不得少于( )。
A.每年一次(枯水期)
B.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C.每年三次(丰、平、枯水期)
D.每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