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21题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错误的是( )。
A.SO1h平均浓度限值为500μg/m
B.PM24h平均浓度限值为100μg/m
C.PM24h平均浓度限值为75μg/m
D.NO1h平均浓度限值为200μg/m
参考答案:B
第323题 关于生态现状调查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
B.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
C.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等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D.一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E.二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AB
第324题 【2011年真题】某河流化学需氧量浓度为20mg/L,氨氮浓度为1.5mg/L,该河流水质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 )类水质要求。
A.Ⅱ
B.Ⅲ
C.Ⅳ
D.Ⅴ
参考答案:C
第32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二级评价的技术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基本掌握调查评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B.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C.选择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进行影响预测
D.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
参考答案:D
第32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内容包括( )。
A.明确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
B.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
C.定量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
D.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
参考答案:ABD
第328题 某项目向附近湖泊间断排放污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述可以选用的混合过程段水质预测数学模式为( )。
A.解析模式
B.动态数值模式
C.一维稳态数值模式
D.三维稳态数值模式
参考答案:B
第329题 依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在进行环境噪声测量时,以下噪声监测点布置正确的是( )。
A.一般户外测点距离任何反射面(含地面)1.0m
B.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测点距墙壁或窗户1m,距地面1.2m以上
C.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点距离墙面或其他反射面0.5m
D.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关闭门窗情况下,测点布置于室内中央,距地面1.2m以上
参考答案:B
第331题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影响,可从规划实施是否导致( )进行分析与判断。
A.区域环境功能变化
B.资源与环境利用严重冲突
C.人群健康状况发生显著变化
D.区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参考答案:ABC
第334题 与渤海水域相连的某地表水河口段水域环境功能为渔业水域和游泳区,该河口段应采用的水质现状评价标准是( )。
A.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B.海水水质标准
C.渔业水质标准
D.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参考答案:A
第336题 【2014年真题】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下列区域一定距离内,含有4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是( )。
A.机场跑道两侧区域
B.城市支路两侧区域
C.铁路专用线两侧区域
D.二级公路两侧区域
参考答案:D
第33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确定的原则应遵循( )。
A.资料搜集与现场调查相结合
B.项目所在场地调查(勘察)与类比考查相结合
C.现状监测与长期动态资料分析相结合
D.现场调查与预测评价相结合
参考答案:ABC
第338题 【2013年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声环境现状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析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
B.以图表综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
C.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
D.分析评价范围内拟建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
参考答案:D
第34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措施论证的内容不包括( )。
A.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
B.拟采取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C.拟采取措施的达标排放可靠性
D.拟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的可靠性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