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医学伦理学题库(174题)


第101题 对患有不治之症且濒临死亡而又极度痛苦的病人,停止采用人工干预方式抢救而缩短病人痛苦的死亡过程称为


A.积极安乐死

B.消极安乐死

C.自愿安乐死

D.非自愿安乐死

E.医生助死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干所说的情况是安乐死的一种,安乐死分为两种:消极安乐死和积极安乐死。其中医生停止抢救措施而仅给患有不治之症且濒临死亡而又极度痛苦的病人适当的维持治疗或者撤除所有的治疗和抢救措施的方式为消极安乐死;而医生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尽快结束病人的痛苦的生命,让其安宁、舒适地死去的方式为积极安乐死。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选项。


第102题 关于临终关怀,正确的是


A.临终关怀是24小时的全程服务

B.临终关怀注重的是对临终病人的照护

C.临终病人死亡,临终关怀即可结束

D.临终病人已脱离社会,因此,他们没有社会需求

E.仍以延长病人生命的积极治疗为主


参考答案:A


解析:

临终关怀主要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照护,使临终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痛苦得到缓解,生命质量得到尊重。


第103题 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安乐死对象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B.前者是安乐死对象的家属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C.前者是负责医生主动要求;后者是其被动要求

D.前者是医生采取促死手段使安乐死对象安然死去;后者是医生停止抢救甚至放弃一切治疗,任安乐死对象自然死去

E.前者是安乐死对象自己采取促死手段致死;后者是其自己停止一切治疗,被动等死


参考答案:D


解析:

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的区别根据安乐死实施中“作为”与“不作为”将其分为主动(积极)安乐死和被动(消极)安乐死。前者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病人,医生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尽快结束病人的痛苦生命,让其安宁、舒适地死去,对此目前争议较大;后者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病人,医生停止使用抢救措施而仅给适当的维持治疗或者撤除所有的治疗和抢救措施,任其自然死去,这在医疗实践中早有实施。从以上可以看出,主动安乐死与被动安乐死是有区别的。


第104题

关于临终关怀符合伦理学的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B.缩短病人的痛苦的生命时限

C.可以节约卫生资源

D.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E.以上说法都不准确


参考答案:E


解析:

这个问题很重要。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尽量舒适地走完。最后的生命旅程,是符合人性化的要求的。实施了临终关怀,客观上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人的痛苦时间,甚至可以节约卫生资源,但这都不是进行临终关怀的初衷和目的。


第105题 现代临终关怀事业的创立者是


A.乔治

B.桑德斯

C.罗纳德

D.约翰

E.南丁格尔


参考答案:B


解析:

桑德斯开创了临终关怀事业。


第106题 对患有不治之症且濒临死亡而又极度痛苦的病人,停止采用人工干预方式抢救而缩短病人痛苦的死亡过程,称为


A.积极安乐死

B.消极安乐死

C.自愿安乐死

D.非自愿安乐死

E.医师助死


参考答案:B


解析:

①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
②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


第107题 关于临终关怀符合伦理学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客观上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B.客观上可以缩短病人的痛苦的生命时限

C.客观上可以节约卫生资源

D.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E.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答案:D


解析:

桑德斯开创了临终关怀事业。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使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尽量舒适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这是非常符合人性化的要求的。实施了临终关怀,客观上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人的痛苦时间,甚至可以节约卫生资源。但这不是进行临终关怀的初衷和符合伦理学的原因。


第108题 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表现在


A.它体现生命神圣、质量和价值的统一

B.它理解临终病人的需求

C.它维护临终病人的生命尊严

D.它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

E.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A


解析:

(一)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实例)。
(二)心关怀:透过理念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三)道业关怀(或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西方极乐世界等。
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既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第109题 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不包含的内容是


A.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

B.满足临终病人的意愿

C.重视临终病人的生命品质

D.展示人类文明的进步

E.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


参考答案:D


解析:

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不包含的内容是:1.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2.尊重临终病人的权利;3.满足临终病人的意愿;4.重视临终病人的生命品质;5.维护临终病人的生命尊严;6.同情和关心临终病人的家属,不包括D,所以不选。


第110题 脑死亡标准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首先提出的时间是


A.1968年

B.1978年

C.1988年

D.1998年

E.1958年


参考答案:A


解析: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了“脑死亡”诊断标准。


第111题 关于脑死亡的哈佛标准有4个具体基本标准。下列中不属于这四个具体基本标准的是


A.对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无接受性和反应性

B.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的呼吸消失

C.诱导反射消失

D.脑电图示脑电波平直

E.大脑皮层功能不可逆丧失


参考答案:E


解析:

“脑死亡”诊断标准:①对外部的刺激和内部的需要无接受性、无反应性;②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③诱导反射消失;④脑电波平直或等电位。


第112题 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不包括


A.能够及时地抢救假死状态的病人,维护人的生命

B.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

C.直接地达到开展器官移植的目的

D.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

E.科学地判定死亡


参考答案:C


解析:

脑死亡和器官移植是两个独立的伦理问题,执行脑死亡标准有利于器官移植的开展,但不以开展器官移植为直接目的。


第113题 下述临终关怀的特点中,正确的是


A.临终关怀应积极治疗,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

B.临终关怀应积极治疗,努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C.临终关怀应提供家庭式的爱抚与关怀

D.临终关怀由临床医务人员实施,不应吸纳非专业人员参与

E.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为临床患者


参考答案:C


解析:

E.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为不可逆转的临床患者;A、B临终关怀的主要目的不是治疗或治愈疾病,而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控制症状,采取姑息对症和支持疗法,给予患者生活护理、临终护理和心理安慰;D.临终关怀的服务团队,以医务人员为主,同时家属、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等大量社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已发展成为一项公益事业。


第114题 反对安乐死的下述理由中,最有可能得不到伦理支持的是


A.生死有命,个人不能自作主张

B.医生不可杀人

C.人有生的权利,任何时候都不能主动促死,否则有违人道

D.不可逆病情诊断难以把握。而且由此会使病人失去自愈等机会.

E.安乐死是变相杀人,与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背道而驰


参考答案:A


解析:

A死生有命。这是唯心的话,自然不对。


第115题 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医学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最完整最简单的说法是


A.建立或促进个人和社会对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自我责任感

B.促进个人和社会明智决策,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C.有效地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健康以及疾病预防问题

D.针对不良生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认识

E.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理智地建立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E


解析: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第116题 对于从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来说下列不属于应当遵循的要求的是


A.勇于克服困难

B.发扬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C.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具有献身精神

E.恪守职责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于从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来说,应当遵循的伦理要求:①恪守职责和加强协作,发扬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②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③勇于克服困难,具有献身精神。


第117题 现代公共卫生的特点包括


A.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低、效果好,但它的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

B.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技术问题,具体实施中将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应加强部门间协作和社区参与

C.应建立一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人员队伍,作为公共卫生的技术支撑

D.以上全是

E.公共卫生既是一种制度、学科和实践活动,又是科学的艺术


参考答案:D


解析:

现代公共卫生的基本特点:①公共卫生既是一种制度、学科和实践活动,又是科学的艺术。②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低、效果好,但它的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③公共卫生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居民健康,延长期望寿命。④公共卫生以人群为研究重点。⑤公共卫生的实质体现在公共政策上,政府宏观调控和积极干预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将发挥关键性作用。⑥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技术问题,具体实施中将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应加强部门间协作和社区参与。⑦应建立一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人员队伍,作为公共卫生的技术支撑。


第118题 公共卫生伦理原则不包括


A.不伤害原则

B.公正原则

C.信息公开原则

D.社会公正原则

E.全社会参与原则


参考答案:A


解析:

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评价人们公共卫生行动的框架,它与临床医疗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有所不同。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效用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互助原则以及相称性原则。这些基本伦理学原则构成公共卫生人员的初始义务,实际义务将在权衡各方价值和利益后确定。


第119题 不属于公共卫生伦理要求的是


A.改善工作和学习环境,严把防疫和食品卫生观

B.严格监管,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信息透明公开

C.防疫工作者有权在疫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各种措施

D.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

E.爱岗敬业,宣传大卫生观,言传身教


参考答案:C


解析:

公共卫生工作的伦理要求包括:疾病防控的伦理要求、职业性损害防控的伦理要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伦理要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伦理要求。


第120题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伦理要求不包括


A.履行义务,参加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积极主动的开展健康教育

B.积极参加有利于健康促进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支持性环境的创建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建立

C.深入农村、社区,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渗透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

D.不断完善自我,以科学态度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E.依法开展卫生监督和管理,从源头控制职业性损害,对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参考答案:E


解析:

E选项属于职业性损害防控的伦理要求。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