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导游资格证《政策与法律法规》章节练习试题(1607题)




第463题 行为人拒不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 )负担。


A.行为人

B.人民法院

C.行为人或人民法院

D.行为人和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A


解析:

依据《民法典》第999条规定,可以合理使用自然人的姓名、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当然,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依据《民法典》第1000条规定,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故选A。



第464题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 )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A.危困状态

B.危急状态

C.危险状态

D.缺乏判断能力

E.丧失辨识能力


参考答案:AD


解析:

《民法典》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故选 AD。



第465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包括( )。


A.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B.调整民事关系和行政关系

C.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D.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E.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民法典》第1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因此,民法典不调整行政关系,故B错误,选ACDE。



第466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包括( )。


A.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C.意思表示真实

D.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E.不违背公序良俗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依据《民法典》第14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包括: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因此,行为人不需要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故选BCDE。



第467题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 )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B


解析:

《民法典》第24条第1、2款规定,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选B。



第468题 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



参考答案:对


解析:《民法典》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故本题正确。


第469题 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 )费用。


A.合法

B.合理

C.必要

D.适当


参考答案:C


解析:

《民法典》第121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故选 C。



第470题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A.言语

B.侵扰

C.刺探

D.泄露

E.公开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因此,言语不属于法定方式,故选BCDE。



第471题 下列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 )。


A.基于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B.因一方欺诈,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C.因第三人胁迫,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D.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致使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

E.一方利用对方处于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依据《民法典》第147~151条规定,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①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②因一方或者第三人的欺诈、胁迫,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③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A选项应当是重大误解,故选BCDE。



第472题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 )。


A.赔偿

B.补偿

C.赔偿或补偿

D.赔偿和补偿


参考答案:B


解析:

《民法典》第117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故选 B。



第473题

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    )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姓名

B.名称

C.肖像

D.财产

E.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ACE


解析:

《民法典》第999条规定, 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故选ACE。



第474题

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  )。


A.民法典规定

B.其他法律规定

C.民法典或其他法律规定

D.民法典和其他法律规定


参考答案:B


解析:

《民法典》第11条规定,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依照其规定。


第475题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 )规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法律或行政法规

D.法律和行政法规


参考答案:A


解析:《民法典》第116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故选A。


第476题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 )。


A.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B.从事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C.从事与其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D.从事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E.从事与其受教育水平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依据《民法典》第19、22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故E错误,选ABCD。



第477题 下列属于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 )。


A.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B.违反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C.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

D.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E.行为人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依据《民法典》第153、154条规定,绝对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②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③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E选项属于可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故选 ABCD。



第478题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 )。


A.私密照片

B.私密财产

C.私密习惯

D.私密信息


参考答案:D


解析:

《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故选 D。



第479题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  ),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信原则

D.绿色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民法典》第142条第1款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


第480题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平等、自愿原则

B.公平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E.绿色原则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依据《民法典》第4~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故选ABCDE。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