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81题 (易)对于暗挖与现浇施工管道,顶管每顶进( )m为一个验收批。
A.50
B.80
C.100
D.200
参考答案:C
解析:对于暗挖与现浇施工管道,顶管每顶进100m为一个验收批。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P94。
第382题 (易)对于暗挖与现浇施工管道,盾构掘进每( )环为一个验收批。
A.50
B.80
C.100
D.200
参考答案:C
解析:对于暗挖与现浇施工管道,盾构掘进每100环为一个验收批。P94。
第383题 (易)同一结构类型的附属构筑物不大于( )个为一个验收批。
A.5
B.8
C.10
D.20
参考答案:C
解析:同一结构类型的附属构筑物不大于10个为一个验收批。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P94。
第384题 (中)根据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事故分为3个等级。
参考答案:错
解析:根据工程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事故分为4个等级。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P98。
第385题 (中)某工程事故造成3人死亡,则根据质量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类,此事故一定属于较大事故。
参考答案:错
解析:某工程事故造成3人死亡,可能有不同的事故等级。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P98。
第386题 (中)某工程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此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参考答案:C
解析: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P98。
第387题 (中)某工程事故造成10人死亡,20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此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参考答案:B
解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P98。
第388题 (中)某工程事故造成1人死亡,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此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参考答案:D
解析: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P98。
第389题 (易)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属于( )事故
A.技术原因
B.管理原因
C.人为事故
D.偶然事故
参考答案:A
解析: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属于技术原因事故。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P99。
第390题 (难)设计图审查有缺失或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属于( )事故
A.技术原因
B.管理原因
C.人为事故
D.偶然事故
参考答案:B
解析:设计图审查有缺失或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属于管理原因事故。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P99。
第391题 (中)某些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利润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所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属于( )事故
A.技术原因
B.管理原因
C.人为事故
D.社会与经济原因
参考答案:D
解析:某些施工企业盲目追求利润对工程质量不够重视所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属于社会与经济原因事故。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P99。
第392题 (中)起重设备故障造成梁体损坏所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属于( )
A.技术原因
B.管理原因
C.人为事故
D.社会与经济原因
参考答案:C
解析:起重设备故障造成梁体损坏所造成的施工质量事故属于人为事故。见教材第四章第四节P99。
第393题 (易)施工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有( )
A.技术原因
B.管理原因
C.人为事故
D.偶然事故
E.自然灾害原因
参考答案:ABCE
解析:施工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有:技术原因、管理原因、社会与经济原因、人为事故和自然灾害原因。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P99。
第394题 (易)事故发生后,现场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和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的状况。
参考答案:错
解析: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和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的状况。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P99。
第395题 (中)事故发生后,企业负责人进而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应于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参考答案:错
解析:事故发生后,企业负责人进而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应于接到报告后1小时你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P100。
第396题 (易)某些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经分析评估,该部位采用加固处理,不会影响其使用及外观。
参考答案:错
解析:某些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经分析评估,该部位采用修补处理后,不会影响其使用及外观。见教材第四章第三节P101。